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5)
2023(5525)
2022(4818)
2021(4532)
2020(3698)
2019(8716)
2018(8906)
2017(17569)
2016(9778)
2015(11416)
2014(11780)
2013(11570)
2012(11049)
2011(10156)
2010(10631)
2009(9957)
2008(10110)
2007(9304)
2006(8497)
2005(7850)
作者
(28346)
(23274)
(22995)
(22083)
(14882)
(11002)
(10704)
(8853)
(8748)
(8690)
(7720)
(7669)
(7505)
(7311)
(7197)
(7114)
(7016)
(6742)
(6712)
(6685)
(5850)
(5682)
(5585)
(5405)
(5253)
(5225)
(5201)
(5193)
(4609)
(4561)
学科
(40232)
经济(40189)
管理(29725)
(27075)
(21398)
企业(21398)
中国(17461)
方法(14383)
数学(12203)
数学方法(12084)
(11329)
(10324)
(10171)
地方(9758)
业经(8495)
(8429)
贸易(8423)
(8370)
银行(8365)
(8200)
(8007)
环境(7306)
农业(7183)
理论(7056)
(6813)
(6800)
城市(6536)
(6309)
(6285)
(6187)
机构
学院(146835)
大学(143990)
(59136)
经济(57428)
管理(53684)
研究(47313)
理学(44377)
理学院(43811)
管理学(43203)
管理学院(42893)
中国(37981)
(31915)
(30952)
科学(26527)
财经(23787)
(23765)
(23384)
中心(21308)
(21203)
北京(20928)
(20740)
师范(20608)
研究所(20270)
(19879)
经济学(17929)
(17485)
财经大学(17267)
(17131)
业大(16267)
师范大学(16231)
基金
项目(81823)
研究(64698)
科学(63548)
基金(56686)
(47292)
国家(46850)
科学基金(39909)
社会(39661)
社会科(37520)
社会科学(37510)
(31960)
教育(30631)
基金项目(29910)
编号(29048)
(26850)
成果(24668)
自然(23852)
资助(23295)
自然科(23197)
自然科学(23193)
自然科学基金(22733)
课题(20780)
(18565)
(18161)
重点(18104)
(17320)
项目编号(17002)
(16863)
(16345)
规划(15866)
期刊
(74080)
经济(74080)
研究(50206)
中国(29843)
(23299)
管理(21568)
教育(20142)
科学(16482)
(16139)
金融(16139)
(15713)
学报(15410)
技术(13556)
业经(13211)
大学(12219)
问题(12100)
财经(11485)
经济研究(11259)
学学(11056)
农业(10279)
(9926)
(9102)
现代(8647)
图书(8501)
商业(8367)
(8107)
理论(8025)
国际(7368)
(7331)
论坛(7331)
共检索到234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磊  
城市的发展,要把城市的建设与减灾、防灾工作协调起来进行,综合规划,统一管理。现代城市的管理者,不仅应把握城市的动态平衡,研究和预测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摸清其变化与发展规律,而且要重视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研究其对策,探讨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新方略,以利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历史考察来看,中国是一个多灾、重灾的大国。各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中国都有,尤以地震、气象、洪涝、海洋、地质、农业、林业七大方面的突发性和长期性灾害更为突出,无疑城市也处在这些灾害风险的包围之中。城市作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集点,减少和防止灾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源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城市的两大基本职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实施防灾减灾是城市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首先,综述国际城市防灾减灾的合作和研究的主要进展;其次,基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特征,探讨城市灾害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形成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灾害风险的特征;再次,提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战略,包括:确立城市安全发展的核心战略理念,确定防灾减灾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构建全面综合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以往对古代灾害管理的研究大多针对某一减灾工作进行探讨,或者将这些减灾项目罗列出来,并未能揭示出古代减灾工作的具体办法和运作方式。本文从地方政府面对灾害所要解决的粮食问题、居住问题和灾后重建问题入手,将北宋地方减灾管理分为灾时赈救管理、灾后救济与重建管理以及赈灾辅助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北宋地方政府的灾害管理措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楷  张继红  
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减灾战略的几点重要依据,提出了如何建立防灾、抗灾和救灾体系。作者认为,搞好减灾,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开展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制定区域性防灾预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大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平衡;建立储备制度,增强经济补偿机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丹  殷世平  于成龙  方丽娟  张贵华  
【目的】寻求一个高效、准确的冰雹灾害遥感监测方法,为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针对2011-08-18黑龙江省木兰县一次冰雹灾害的个例,结合天气实况和雷达资料,利用从环境减灾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2009-2011年),分析了冰雹灾害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对遭受冰雹灾害区域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植物遭受冰雹灾害后的一段时间内,NDVI出现异常下降的现象,与未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差别明显,说明利用NDVI来判别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是可行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为木兰县西南部(东经127°38′~127°55′,...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梅  魏电信  
通过对我国西部农村防震减灾方面的现状、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初步提出了一套适于西部农村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方法和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了农村地区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内容。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具体化、可操作性提供依据,为建立和完善农村防震减灾相关制度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在认知国际灾难的风险后,我们发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应坚持综合兼顾的思想,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的特点。本文针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提出概念性的思考和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娇  杨永忠  
立足管制经济学中的社会性管制视角,建立二维社会性管制基本理论模型,在模型的框架下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社会性管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当前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实践中存在的社会性管制制度的缺失与执行不力,认为只有加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围绕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对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社会性管制政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兆武  蒋道松  
近年来在中国范围内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灾区之一 .洪水环流对江河湖岸 (堤 )不同地形产生冲刷作用 ,是长江决堤右岸多于左岸及大堤决口常始于堤面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抑制洪流的破坏作用 ,对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河湖岸分布的适于营造护岸植被的植物近 10 0种 ,其中具抗洪作用的优良树种 12种 .据此提出了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树种 ,营造防洪 (浪 )护堤 (岸 )防护林的减灾措施 .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凯  曲海生  陈季  
防灾减灾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初中地理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其教材中蕴含着一部分有关灾害的教学内容,在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养与提升学生防灾减灾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初中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提高初中生防灾减灾素养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锡平  禹小英  陈英  文连阳  
作为一个灾害广泛而又频繁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中,必须将灾害因素纳入其中,改变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因为,尽管各种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几乎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自身的不良影响和不当行为有关,其实质乃"天灾人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爱平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各种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历来是制约西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和自然与人为成因的基础上 ,从维护整个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业减灾的主要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远飞,张超  
本文从水旱灾害控制、水环境保护、治愚反贫困、优化产业结构等 4个方面 ,分别探讨了实现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