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2)
- 2023(12383)
- 2022(10549)
- 2021(9783)
- 2020(8496)
- 2019(19735)
- 2018(19693)
- 2017(40004)
- 2016(21722)
- 2015(24414)
- 2014(24575)
- 2013(24765)
- 2012(23662)
- 2011(21680)
- 2010(22074)
- 2009(21174)
- 2008(21322)
- 2007(19454)
- 2006(17560)
- 2005(15906)
- 学科
- 济(101414)
- 经济(101302)
- 业(62680)
- 管理(55493)
- 农(47844)
- 方法(45834)
- 数学(40895)
- 企(40622)
- 企业(40622)
- 数学方法(40591)
- 农业(31364)
- 中国(29521)
- 财(23469)
- 业经(22752)
- 制(20717)
- 学(19713)
- 地方(19335)
- 贸(18751)
- 贸易(18745)
- 易(18215)
- 银(16162)
- 银行(16117)
- 行(15431)
- 融(15031)
- 金融(15029)
- 体(13970)
- 发(13936)
- 理论(13540)
- 环境(13183)
- 务(13037)
- 机构
- 大学(328360)
- 学院(327397)
- 济(141346)
- 经济(138397)
- 管理(122790)
- 研究(112719)
- 理学(105652)
- 理学院(104475)
- 管理学(102809)
- 管理学院(102207)
- 中国(87586)
- 农(73129)
- 京(69431)
- 科学(68656)
- 财(65299)
- 所(58550)
- 农业(57071)
- 业大(53671)
- 研究所(52744)
- 中心(52408)
- 财经(51992)
- 江(49990)
- 经(47269)
- 经济学(44674)
- 北京(43641)
- 范(41939)
- 师范(41484)
- 经济学院(40622)
- 州(39363)
- 院(39298)
- 基金
- 项目(209872)
- 科学(164330)
- 基金(153027)
- 研究(151231)
- 家(133792)
- 国家(132630)
- 科学基金(112227)
- 社会(97511)
- 社会科(92121)
- 社会科学(92092)
- 省(81515)
- 基金项目(80937)
- 自然(71713)
- 自然科(70020)
- 自然科学(69995)
- 教育(68843)
- 自然科学基金(68746)
- 划(68701)
- 资助(63585)
- 编号(61703)
- 成果(50508)
- 部(47993)
- 重点(47153)
- 发(45959)
- 创(42396)
- 课题(42090)
- 教育部(40580)
- 国家社会(40562)
- 科研(40288)
- 创新(39724)
- 期刊
- 济(159343)
- 经济(159343)
- 研究(98094)
- 农(72804)
- 中国(62781)
- 学报(54206)
- 农业(49026)
- 科学(48864)
- 财(47899)
- 大学(41111)
- 管理(40171)
- 学学(39045)
- 融(35068)
- 金融(35068)
- 业经(29933)
- 教育(28578)
- 财经(26392)
- 技术(25369)
- 问题(24577)
- 经济研究(24478)
- 业(23764)
- 经(22631)
- 版(17115)
- 贸(16865)
- 技术经济(16571)
- 世界(16537)
- 统计(16404)
- 理论(16336)
- 商业(15425)
- 农村(15278)
共检索到49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廷臣
从我国存在巨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出发,如果假定劳动力从落后地区向发达的城市转移,不是决定于两地区的工资之差,而是决定于城市的工资与落后地区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成本和需要其负担的家属在落后地区的生存成本即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价值之差,并且假定在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上,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实际小时工资的降低,存在劳动力的退出,并且退出劳动力减少的劳动供给大于留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增加的劳动量,则城市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以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力的最低基础价值为起点、向右上方倾斜、其不同阶段存在不同斜率、且斜率随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曲线。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基础价值 劳动供给曲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珊娜 赵明霏
本文基于2021年春节假期农民工个体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农民工就地过年决策的影响,从而反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态。实证分析发现: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更大;将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现,工资、社保、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起到部分中介调节效应,工作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应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全面执行,有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合同 就地过年 城市融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集光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也不再属于同一个高度群体了,其内部发生着极大分化。和传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行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伴而生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在该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出合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建议。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农民工劳动 供给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雨婷 王秀芝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分析子女数量对我国农民工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OLS回归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上升显著降低我国女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但对男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运用2SLS-IV回归解决子女数量与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子女数量对我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仍存在且系数增大,其劳动供给率下降了3.7%,但对我国男性农民工群体的影响仍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云金
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18个省份随机抽样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对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不同维度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价值观 职业流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云金
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18个省份随机抽样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对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不同维度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价值观 职业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闯 张世伟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供给 工作时间 城镇居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聂丹
文章通过融入了劳动供给的生理约束条件的多时期模型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拓展,并分析了农民工工资决定中的多重均衡,以此说明了当前我国外资企业中农民工工资过低的国民福利损失及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完毕之前农民工《最低工资法》的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最低工资法 劳动供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晶 余泳泽 缪言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探究了数据要素变革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质量影响就业、投资和资本装备率的真实效应。研究表明:数据要素成本降低使得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价格走低,价格效应短期挤出劳动,长期挤入资本,提升资本装备率;数字化技术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重组升级引致效率变革,通过替代效应促进就业、降低投资,降低资本装备率;数据质量改进通过协同效应稳定和扩大就业,阻止资本无边界的扩张,降低资本装备率。本文厘清了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单个要素及其比例关系的配置效应和作用机理,为制定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与投资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魏下海 黄乾
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新形势下,满足农民工就业服务需求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五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表现为需求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双重特征,年龄、婚姻、收入水平、就业状态、教育水平、劳动合同等因素对就业服务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个人、单位/雇主和营利机构是农民工满足服务需要的三大来源,而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加强。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服务 需求 供给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大松 张天昱
农民工收入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工作经验等对其收入的影响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基于调研数据,主要考察教育与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是否受性别因素的"干扰",即影响的"性别偏向"。研究发现,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上,性别对教育水平、工作经验作用的干扰偏向并不明显。
关键词:
进城农民工 人力资本 劳动收入 性别偏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近年来,农民工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逐渐增加,经典的迁移理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现象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传统模型更多关注个体,而缺少对家庭进行整体性分析。本文以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决策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期动态模型,模型以生活成本为核心,分析了对城市生活成本信息的积累与修正,以及城市社会网络规模的变化对举家迁移的影响。模型表明农民工家庭中最初迁移者对城市信息的积累和家庭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迁移成本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并促进举家迁移的发生。随后本文使用一项在北京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是否举家迁移的Probit模型表明家庭结构、自经营的协同效应和务工的机会成本等影响迁移成...
关键词:
农民工 举家迁移 生活成本 多期动态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