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9)
2023(14854)
2022(12917)
2021(12039)
2020(10206)
2019(23393)
2018(23323)
2017(45943)
2016(25064)
2015(27619)
2014(27578)
2013(27557)
2012(25388)
2011(22978)
2010(22833)
2009(21018)
2008(20577)
2007(17935)
2006(15853)
2005(13799)
作者
(75460)
(62383)
(62260)
(59264)
(39603)
(30222)
(28079)
(24472)
(23663)
(22170)
(21185)
(20980)
(19935)
(19622)
(19320)
(19297)
(18997)
(18552)
(17946)
(17789)
(15786)
(15197)
(15148)
(14183)
(14112)
(13892)
(13884)
(13757)
(12640)
(12345)
学科
(99237)
经济(99117)
管理(68993)
(66603)
(52608)
企业(52608)
方法(46809)
数学(41363)
数学方法(40977)
中国(29994)
(26780)
(25068)
(23072)
业经(20376)
地方(20168)
(19243)
贸易(19234)
(18738)
(18708)
农业(18137)
(16062)
银行(15989)
环境(15755)
技术(15362)
(15347)
财务(15286)
财务管理(15260)
(15241)
理论(14825)
(14726)
机构
大学(362620)
学院(359124)
(143097)
经济(140016)
管理(139850)
研究(123822)
理学(122034)
理学院(120602)
管理学(118513)
管理学院(117873)
中国(89628)
科学(79618)
(77441)
(65699)
(65411)
(63740)
业大(58867)
研究所(58542)
中心(54531)
财经(53552)
农业(52095)
(50409)
(48758)
北京(48686)
(46211)
师范(45640)
(44563)
经济学(43553)
(41139)
财经大学(40085)
基金
项目(249915)
科学(194648)
基金(181822)
研究(174913)
(161733)
国家(160448)
科学基金(135674)
社会(110676)
社会科(104861)
社会科学(104831)
基金项目(97572)
(96642)
自然(90774)
自然科(88634)
自然科学(88606)
自然科学基金(87015)
(82839)
教育(79183)
资助(74757)
编号(69543)
重点(56052)
成果(55451)
(54667)
(53139)
(51492)
科研(48496)
创新(48173)
课题(47705)
计划(47479)
教育部(46048)
期刊
(150135)
经济(150135)
研究(105675)
学报(64959)
中国(61276)
(58090)
科学(57497)
管理(48915)
大学(47546)
(47134)
学学(45345)
农业(39892)
教育(33034)
(29492)
金融(29492)
技术(27275)
财经(25690)
经济研究(25180)
业经(24909)
问题(21929)
(21909)
(19899)
科技(18268)
(17406)
理论(17295)
业大(17041)
技术经济(16840)
商业(16537)
图书(16428)
现代(16034)
共检索到509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曾昭俊  
文章从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2)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3)对外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其作用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陵  葛扬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成林  周立云  覃成菊  
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必然的 ,但必须对人口规模进行必要的调控 ,这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调控要运用市场化的方式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导向 ,适度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 ,重点优化城市人口结构 ,合理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黄祖宇  
城市不同来源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的不同路径和涵义。文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区划变动增长规模最大,迁移增长最小,自然增长居中,但总体上均规模不大,差异较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所带来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三大来源的人口增长规模均呈增大趋势,特别是迁移增长规模迅速增大,1996年一跃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第一来源和提升城市化率的第一因素。到2010年,城市迁移增长人口对城市化发展20年的累计贡献度迅速提高到15.24个百分点,已接近城市增长人口累计贡献的56%,分别是同期自然增长人口及行政区划变动增长人口的4.27倍和1.80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守华   吴海峰   钱非非  
针对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率和城市规模明显分化的现象,本文从向心力的集聚效应和离心力的通勤成本视角进行研究。理论模型和199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地铁等交通设施改善和基于市场潜力的消费集聚效应会增大均衡时城市规模,区位基础等本地特征因素也会影响均衡城市规模。稳健性和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设施的改善驱动高等级大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来自市场潜力的集聚效应是中小城市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解关键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表明,城市群,特别是都市圈的中小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得益于圈层结构中市场潜力带来的集聚效应,而内陆和东北的孤立中小城市因市场潜力弱而人口增长缓慢。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市场潜力通过增加产品需求和提升工资水平、交通设施改善通过提高有效劳动力数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口流入并推动人口增长,且房价调节关键解释变量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为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国家应构建“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外围中小城市”多层次空间格局,优化区域空间功能分工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程瑶   张松林   黄性芳   林金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的便利性被普遍认为是吸引外来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运用2008-2017年中国34个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大城市便利性对其人口规模的影响,并检验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吸引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移的不是大城市便利性的提高,而是外来人口迁入后在大城市获得的便利性的提高;(2)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城市便利性与人口规模负相关,原因在于对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城市便利性会提高以本地住房价格来反映的生活成本,由此造成外来人口对大城市便利度的获得性随着大城市便利度的提高而减小;(3)分东、中、西三大区域展开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便利性对人口规模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便利性尚未表现出对人口规模的显著抑制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健  吴佩林  
基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利用2001-2013年我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聚集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较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尚未显现;根据计算的门槛值及最优城市人口规模数值,城市人口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年猛  王垚  
本文从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的视角来分析"大城市拥挤之困"以及当前户籍制度无法实现"引导人口流动从而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越吸引外来常住人口的进入、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就越快;由于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配置在行政级别较高的大城市,在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模式下,户籍制度必然难以奏效。最后,本文提出了破解大城市拥挤之困的新方向,即"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除当前等级化的资源分配体制,减少多层次的行政管理格局,构建各类城市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芳  
基于1998-2007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TIPAT模型,就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城市,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化时代特征,人口增长是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东部和中西部省份来说,处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阶段,能源强度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正影响,人口增长对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对中西部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