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7)
2023(11818)
2022(9891)
2021(9221)
2020(7551)
2019(17121)
2018(17163)
2017(31399)
2016(18374)
2015(20695)
2014(20809)
2013(19821)
2012(18593)
2011(17177)
2010(17691)
2009(16053)
2008(15896)
2007(14381)
2006(13025)
2005(11630)
作者
(55299)
(45765)
(45537)
(43359)
(29013)
(21951)
(20807)
(17844)
(17667)
(16359)
(15603)
(15253)
(14790)
(14337)
(14188)
(14186)
(14069)
(13406)
(13274)
(13206)
(11678)
(11632)
(11107)
(10518)
(10335)
(10295)
(10245)
(10138)
(9348)
(9238)
学科
(63916)
经济(63834)
管理(44419)
(39311)
(29210)
企业(29210)
中国(28696)
方法(25969)
数学(22779)
数学方法(22519)
教育(20972)
(19119)
(17906)
(16150)
(15329)
理论(13713)
(13613)
贸易(13608)
(13232)
业经(13129)
地方(13043)
(12424)
银行(12366)
农业(12167)
(11912)
(11077)
金融(11069)
(10995)
技术(10608)
(10524)
机构
大学(265800)
学院(260956)
研究(98993)
(97965)
经济(95530)
管理(88754)
理学(76201)
理学院(75086)
管理学(73536)
管理学院(73037)
中国(67937)
科学(62150)
(59349)
(51876)
(50592)
研究所(47436)
(46595)
(43883)
师范(43389)
中心(42226)
业大(41831)
(40615)
农业(40422)
北京(38201)
财经(36839)
教育(36499)
(35759)
师范大学(35642)
(33436)
(31971)
基金
项目(170946)
科学(133751)
研究(124554)
基金(120420)
(107853)
国家(106855)
科学基金(88155)
社会(76774)
社会科(72356)
社会科学(72339)
(67737)
教育(63935)
基金项目(63718)
(60426)
自然(57111)
自然科(55762)
自然科学(55739)
自然科学基金(54700)
编号(51510)
资助(48021)
成果(44278)
重点(40527)
课题(39580)
(38764)
(38065)
(35371)
创新(32958)
教育部(32704)
科研(32530)
计划(32414)
期刊
(108070)
经济(108070)
研究(87166)
中国(58853)
教育(56874)
学报(47604)
(44680)
科学(41233)
大学(35534)
(32929)
学学(32412)
管理(31112)
农业(29983)
技术(23113)
(22445)
金融(22445)
财经(18129)
经济研究(18011)
业经(17878)
问题(16485)
(15658)
(15410)
职业(14494)
(13242)
(12837)
(12511)
业大(12465)
(11957)
论坛(11957)
商业(11850)
共检索到398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光辉  彭伟辉  
家庭对教育的需求是择校行为的根本原因,从外在表现看主要是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择校是一个双向选择行为,即生择校和校择生。适度允许择校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但要合理设计制度,避免优质教育资源主要被社会少数群体占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东娇  
择校行为的意义体系由本体层面、主体层面和政策层面构成。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力量异常重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由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执行,各主体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力量。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通过"马太圈"模式介入择校过程,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治理择校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实施教育均衡政策、提高家庭选择能力、增加备择学校类型和提高备择学校质量才能取得成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薄弱学校"是义务教育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以维护弱势群体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薄弱学校"在资源配置、师资状况、家庭环境、生源素质等方面的"薄弱"都值得分析与辩护。"薄弱学校"是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它不应当被视为施舍、怜悯的对象,它以自己特有的教育品格,担当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当前亟待改造的不只是"薄弱学校",而是还有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正评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湘萍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颖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泖  刘辉  郑东辉  
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以钟启泉教育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和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在该领域特别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现将该项目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此,除了分享,更重要的是"增值",希望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评价,研究评价,开展新的评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洁华  顾红庆  
“自助教育” :针对中度弱智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助需要的探究 ;②自助意识的激发 ;③自助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④自我建构的完善 ;⑤最大可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研究。研究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将来生活需要 ,筛选教育内容 ,形成一套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校本自助课程。收集资料 ,整理出自助课程的操作结构和要素。通过个案分析和案例研究 ,形成一些针对不同类型中度弱智儿童的指导策略。参照已有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对自助教育实施后学生的发展进行较为客观的效果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本先  刘世清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民工等是构成当前弱势群体的主要成份在弱势群体子女的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严重失衡解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必须综合考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梅  陈纲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熊梅陈纲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初见成效。为了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加快改造步伐,我们于1997年9月—11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素芳  
在信息社会中 ,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和划分 ,分析了城市弱势群体的特点、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中存在的障碍与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飞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法治教育的社会背景之下,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法治教育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议题。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法律准备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法治教育课程内容衔接不畅、法治知识与法治行动的分裂与疏离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为更好地推动法治教育的落实与发展,我们有必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基本规律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落实法治教育任务。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有必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分层建构及融合教育:一是规则意识与法律准备教育,二是法律意识与法律规范教育,三是宪法理念与宪法精神教育。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层建构及有机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法治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为培养优良的法治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青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统计资料显示,弱势群体的网络规模小,密度高、同质性强,关系种类少,这种状况致使弱势群体拥有的资源较少,社会承受力脆弱,向上流动困难,发展受约束。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培育市民社会群体,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重建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子舟  
知识贫困是社会个体自身知识存量不足而导致的发现、获取、交流、利用知识能力的匮乏。通过本文提出的知识贫困衡量方法,可以了解社会个体和国家、地区人口的知识贫困状况。我国人口的知识贫困现象还很严重。知识贫困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至深,它不仅是生成弱势群体的深层原因,也是弱势群体难以摆脱其弱势地位的巨大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