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9)
2023(9105)
2022(7606)
2021(6797)
2020(5441)
2019(12406)
2018(12342)
2017(23728)
2016(12605)
2015(14339)
2014(14474)
2013(14773)
2012(14374)
2011(13399)
2010(13682)
2009(12986)
2008(12668)
2007(11520)
2006(10706)
2005(10004)
作者
(38138)
(31704)
(31703)
(29735)
(19946)
(14850)
(14317)
(12227)
(12006)
(11513)
(10726)
(10338)
(10180)
(10098)
(9805)
(9648)
(9340)
(9133)
(9122)
(9071)
(8243)
(7732)
(7717)
(7282)
(7224)
(7196)
(7156)
(6941)
(6427)
(6365)
学科
(68334)
经济(68277)
(34756)
管理(31931)
(24277)
中国(24104)
(23532)
企业(23532)
地方(22364)
方法(20638)
数学(17883)
业经(17843)
数学方法(17799)
农业(16592)
(13463)
(13044)
(12781)
银行(12763)
地方经济(12733)
(12652)
(12522)
(12458)
贸易(12444)
(12022)
(11942)
金融(11940)
产业(11871)
技术(10261)
发展(10083)
(10060)
机构
学院(194667)
大学(191932)
(88183)
经济(86405)
管理(71726)
研究(71006)
理学(60119)
理学院(59429)
管理学(58711)
管理学院(58334)
中国(55231)
(41655)
(41448)
科学(39693)
(35947)
研究所(31855)
财经(31569)
中心(31283)
(30735)
(30641)
(28357)
经济学(27681)
北京(27276)
(27229)
师范(27026)
(25184)
(25068)
经济学院(25002)
业大(24935)
农业(23345)
基金
项目(117940)
科学(93106)
研究(92150)
基金(83272)
(70629)
国家(69972)
社会(60255)
科学基金(59291)
社会科(57239)
社会科学(57231)
(47646)
基金项目(43593)
教育(40280)
(38919)
编号(38141)
自然(33366)
资助(33258)
(33134)
自然科(32490)
自然科学(32484)
成果(32011)
自然科学基金(31881)
发展(27709)
课题(27454)
(27240)
重点(26593)
(25882)
(24942)
国家社会(24838)
创新(23367)
期刊
(110345)
经济(110345)
研究(66330)
中国(44486)
(32317)
管理(28112)
(28043)
科学(25406)
学报(24637)
(23263)
金融(23263)
农业(22249)
教育(22081)
业经(21034)
大学(19640)
学学(18321)
经济研究(17775)
技术(17244)
问题(15724)
财经(15647)
(13687)
(12163)
商业(11319)
国际(10663)
技术经济(10505)
(10159)
经济问题(10127)
现代(9847)
理论(9622)
世界(9427)
共检索到316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成德宁  
城乡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城乡产业需要重新进行发展定位,并在城乡间进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调整,以突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旧格局,引导城市非农产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使农民和农村地区能够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收益。这种城乡产业的迁移与调整应顺应产业组织演进和产业分工的新趋势,进行产业链层面的分工与重新布局,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并最终形成我国产业体系与产业组织体系、城镇等级体系三者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和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冬  武永祥  
在我国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人口能否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首先分析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效应,然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乡人口迁移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包括城乡人口迁移推拉模型、城乡发展协调方程、城乡社会保障协调方程。接下来,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的城乡发展水平协调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人口迁移量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社会保障水平都不协调,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空间角度揭示了城乡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规律,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及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胡盼盼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莹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休闲业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产业互补,要素资源的流动,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生态平衡发展。我国生态休闲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包括休假制度未落实,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素质较差,资金短缺等多方面的问题。该文认为,需要从城乡协调的角度,规避工业发展污染的道路,营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源,加强对农村生态休闲业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珮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王丽华  戎鑫  王金岩  姜晔  
平衡不等于协调,要跳出"平衡-不平衡"怪圈看协调;城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地域系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该系统整体利益极大化与内部公平的统一。从协调发展内涵讨论入手,设计了基于效率-公平统一性的协调度评价模型,考察了1995-2005年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状态及其变化,预测了"十一五"末期的态势,提出了改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从长期变化看,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三阶段目标演替规律,我国目前整体上处在"效率公平兼顾阶段"。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发现,协调度对提高农民收入反应灵敏,启示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熙保  崔文俊  
从工农关系发展规律出发,分农业支持工业与工业反哺农业两个时期回顾了我国工农业关系演变的历程。尽管我国在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辉煌的成绩,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为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同步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构建公平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村金融资源支持农村发展,同时尽快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到"公共服务型"的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涛  
建立城乡流通产业一体化格局是理论和认识的重大突破,意味着我国旧的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的转变,通过对我国城乡流通体系模式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本文对我国城乡流通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基本设想,在遵循城乡流通一体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乡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弓志刚  高川  
基于产业整合视角,指出要根据城乡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环境等状况,遵循优势互补和最大限度发挥城乡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城乡休闲产业进行整合,并提出深化城乡休闲产业横向分工,优化城乡休闲行业结构、强化纵向分工与合作,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链、促进城乡休闲产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组织、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集群,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空间结构等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国平  严兰丽  
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重庆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守德   廖丹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建立数字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省份城乡产业协调度,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在不同空间地理位置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县域经济在数字技术助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数字技术才能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产生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其门槛值为10.379。基于此,进一步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统筹规划和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存贵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科学客观测度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水平,构建了一套包含四个层次、3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12年的截面数据选择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自东向西梯度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