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4)
- 2023(8024)
- 2022(6777)
- 2021(6180)
- 2020(5183)
- 2019(11727)
- 2018(11703)
- 2017(22709)
- 2016(12533)
- 2015(13913)
- 2014(14105)
- 2013(14179)
- 2012(13460)
- 2011(12412)
- 2010(12609)
- 2009(11677)
- 2008(11716)
- 2007(10534)
- 2006(9494)
- 2005(8544)
- 学科
- 济(54064)
- 经济(54005)
- 业(34459)
- 管理(31043)
- 方法(24982)
- 企(23262)
- 企业(23262)
- 数学(22578)
- 数学方法(22355)
- 农(21695)
- 中国(16822)
- 财(16173)
- 农业(15290)
- 业经(12833)
- 学(12034)
- 制(11786)
- 贸(10473)
- 贸易(10468)
- 银(10396)
- 银行(10359)
- 易(10230)
- 行(9989)
- 收入(9683)
- 地方(9326)
- 融(8966)
- 金融(8964)
- 发(8174)
- 体(7476)
- 环境(7342)
- 技术(7189)
- 机构
- 大学(195780)
- 学院(193847)
- 济(80836)
- 经济(79238)
- 管理(70378)
- 研究(68051)
- 理学(61205)
- 理学院(60422)
- 管理学(59301)
- 管理学院(58938)
- 中国(50133)
- 科学(42408)
- 京(40998)
- 财(39790)
- 农(37799)
- 所(35660)
- 研究所(32593)
- 财经(31763)
- 业大(30646)
- 农业(29801)
- 中心(29470)
- 经(28917)
- 江(28516)
- 范(26391)
- 经济学(26155)
- 师范(26093)
- 北京(25579)
- 经济学院(23905)
- 财经大学(23786)
- 院(23657)
- 基金
- 项目(127298)
- 科学(100269)
- 基金(94081)
- 研究(90484)
- 家(83431)
- 国家(82744)
- 科学基金(69167)
- 社会(59379)
- 社会科(56326)
- 社会科学(56308)
- 基金项目(49737)
- 省(48787)
- 自然(44043)
- 自然科(43045)
- 自然科学(43027)
- 自然科学基金(42269)
- 划(41806)
- 教育(41572)
- 资助(38279)
- 编号(35290)
- 成果(30114)
- 部(29174)
- 重点(28989)
- 发(27474)
- 创(25949)
- 国家社会(25403)
- 教育部(24704)
- 课题(24697)
- 科研(24573)
- 创新(24343)
共检索到28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通过构建要素市场扭曲模型,本文分析了农村部门要素收入被城市占有的机制与规模,并实证测算了1978—2012年要素收入转移的数值。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城乡要素收入转移总规模约为32.08万亿元、占2013年GDP的56.39%、年均为9165.7亿元,资本市场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土地市场现有的制度安排及其价格扭曲正逐渐成为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2)农村在征地过程中所得到的补偿占土地出让收益的比重日益下降,土地市场的转移规模为5.34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市场扭曲
关键词:
要素收入 城乡转移 测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郑绍庆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除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以外,长期以来财富由农村部门向城市部门转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各种不合理的财富转移形式进行探讨,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转变一种观念,即当前政府采取的适度向农村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不是无原则的对农村部门的恩赐,而是对农村部门长期支援城市部门所作牺牲的一种补偿和回报;另一目的是对至今还存在着的不合理的财富隐性转移进行揭示,以便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阻断这些转移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巨大的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显示,来自于财政的转移性收入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反而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助推器。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扭转当前的局面并使得财政转移性支出角色回归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转移性收入差距 应对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晓非 王千 高铁梅
本文是在当前"用工荒"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托达罗模型,在比较优势的框架下,采用CHNS(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内生选择的转换模型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预期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调查的我国农村劳动力数据存在自选择问题,因此在分析转移劳动力收入时应该考虑自选择的影响;教育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收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艳波 翟印礼 董鸿鹏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工业化 统筹 城乡要素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朱玉清 程岩
移动多媒体是一种以便携设备为载体的新型媒体服务,其所具有的移动服务能力使得用户可在多种不同情境下接受多媒体服务。但是,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对隐性服务要素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供应商在服务设计中需依情境不同提供不同的移动多媒体隐性服务要素组合。本文采用联合分析方法探究客户对不同虚拟服务的偏好次序,分析移动多媒体各种隐性服务要素在不同服务情境下重要性权重的变化,进而给出不同控制变量组合下的最优隐性服务要素组合,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供应商科学地设计移动多媒体隐性服务要素组合并优化其营销策略。
关键词:
服务 移动多媒体 联合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威,刘向耘
隐性收入研究《隐性收入研究》课题组近些年来,我国的隐性收人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例如,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并不是那么低,而是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展 尹华北
本文利用协整方程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转移收入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不同,发现转移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已发挥了正常的影响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的长短期影响都很小。转移收入的城乡差距,正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进内需增长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辉
本文综合运用直接测算法与间接测算法,对我国1982-2006年的隐性资本流动规模进行了测算,并使用测算值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隐性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开放度和汇率变动是影响我国隐性资本流动的显著因素,利差和外汇政策的影响也较大,经济增长、消费物价和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
外汇管理 隐性资本流动 资本项目管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祝婕
准确识别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隐性担保是防控金融风险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城商行2014—2021年发行的同业存单数据,采用利差法和虚拟变量法测算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同时结合2019年包商银行破产事件分析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的演化。结果表明,隐性担保使得我国城商行融资成本降低约六成;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分布与城商行主体评级负相关、与所在地的政府财力正相关,即主体评级越低、所在地的政府财力越高,隐性担保水平越高。机制分析发现,城商行隐性担保形成机制主要取决于城商行自身风险、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和意愿。包商银行破产事件发生后,城商行的隐性担保被明显削弱,且这一影响因政府担保意愿和能力以及城商行自身风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城商行加强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化股权结构;建议政府部门优化城商行信用评级,强化第三方机构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南 王晓蓉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美珍 邹义英 罗小芬
介绍图书馆隐性知识及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的涵义,并论述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的积累、转移过程。运用现代博弈论来理解馆员不可能自觉地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行为。通过分析参与转移的馆员素质及馆员对隐性知识转移的认识和图书馆运作的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探讨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积累与转移的主要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胜勇 杜坤
隐性知识的粘着性,使得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依附的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所依附的主体不同,将转移过程分解为隐性知识发送、传递、形成3个子过程,并分别对各个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分解过程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自翔 卞艺杰
[目的/意义]着眼于隐性知识的有效性,从隐性知识与其拥有者特征相匹配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知识有用性和易用性分析,界定隐性知识与使用者的层次匹配关系;其次通过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特征分析,研究隐性知识转移的层次匹配关系;然后基于Herbart形式阶段理论,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匹配过程;最后分析隐性知识转移匹配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结果/结论]从知识匹配视角提出了隐性知识的4层次匹配关系,构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知识建构—知识解构—知识重构"三阶段过程,引入了知识守门人作为隐性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匹配 知识守门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转移价格”是指依附在商品A上才能售出的商品B的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的差额。“隐性价格”是指经营者以发放奖品、奖金的形式来吸引滞销商品的差额所包含的价值的货币表现。真实价格水平=市场价格十转移价格十隐性价格。转移价格和隐性价格的升降运动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总的说应该把市场价格放开,促使价格水平尽快与价值相一致,让市场调节真正起到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