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8)
- 2023(11207)
- 2022(9184)
- 2021(8466)
- 2020(6592)
- 2019(14848)
- 2018(14337)
- 2017(27757)
- 2016(14885)
- 2015(16821)
- 2014(17008)
- 2013(17030)
- 2012(16328)
- 2011(14981)
- 2010(15692)
- 2009(15317)
- 2008(14368)
- 2007(13192)
- 2006(12380)
- 2005(11887)
- 学科
- 济(69267)
- 经济(69192)
- 业(41548)
- 管理(39449)
- 中国(31739)
- 企(30098)
- 企业(30098)
- 融(27434)
- 金融(27433)
- 银(26623)
- 银行(26613)
- 行(25898)
- 农(25568)
- 地方(23136)
- 方法(19637)
- 财(18816)
- 业经(18753)
- 制(18741)
- 农业(17448)
- 数学(16997)
- 数学方法(16809)
- 发(13449)
- 贸(13359)
- 贸易(13338)
- 易(12926)
- 体(11418)
- 中国金融(11377)
- 地方经济(11211)
- 发展(10502)
- 学(10499)
- 机构
- 学院(219627)
- 大学(214974)
- 济(95459)
- 经济(93213)
- 研究(79383)
- 管理(76886)
- 中国(69510)
- 理学(62859)
- 理学院(62101)
- 管理学(61243)
- 管理学院(60816)
- 财(49719)
- 京(46883)
- 科学(43666)
- 所(40426)
- 中心(37710)
- 财经(37117)
- 江(35767)
- 研究所(35342)
- 农(34156)
- 经(33270)
- 北京(31334)
- 范(30830)
- 师范(30597)
- 州(30137)
- 经济学(29902)
- 院(28100)
- 财经大学(27095)
- 经济学院(26905)
- 银(26548)
- 基金
- 项目(126298)
- 研究(101363)
- 科学(98505)
- 基金(87347)
- 家(73336)
- 国家(72561)
- 社会(64290)
- 科学基金(61031)
- 社会科(60948)
- 社会科学(60936)
- 省(51274)
- 教育(45377)
- 基金项目(44979)
- 编号(43354)
- 划(42072)
- 成果(37718)
- 资助(35702)
- 发(34361)
- 自然(33566)
- 自然科(32665)
- 自然科学(32659)
- 自然科学基金(32008)
- 课题(31688)
- 重点(28754)
- 发展(28722)
- 展(28230)
- 部(27626)
- 性(27115)
- 年(26580)
- 创(26530)
- 期刊
- 济(122208)
- 经济(122208)
- 研究(78389)
- 中国(52520)
- 融(42695)
- 金融(42695)
- 财(36640)
- 农(36216)
- 管理(30227)
- 教育(28510)
- 学报(27298)
- 科学(26738)
- 农业(23741)
- 业经(22294)
- 大学(21935)
- 学学(20376)
- 经济研究(19129)
- 技术(18962)
- 财经(18799)
- 问题(16787)
- 经(16202)
- 贸(13620)
- 国际(12501)
- 理论(12343)
- 商业(11312)
- 实践(10981)
- 践(10981)
- 经济问题(10758)
- 现代(10626)
- 技术经济(10529)
共检索到37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爱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年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此背景下,城乡关系随着城乡政策的日益推进显著变化,总体呈现出由城乡分割到城乡逐步融合的趋势。城乡经济联系趋于密切,城乡人口、资金往来频繁,但不可回避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障碍,亟待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特别是城乡融合区域差异明显。要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差异化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统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涂圣伟
融合发展是城乡关系调整的根本方向和高级形态,是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衡量城乡是否实现了融合发展,可以从要素、功能和权利三个维度来综合判断,即是否实现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功能互补耦合和权利机会平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实现人的自由迁徙与社会融合、工农部门"效率收敛"、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基本导向,畅通城乡人口双向迁徙、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循环",筑牢市场、法治、信用三大根基,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重塑城乡关系。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要素配置 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海
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其更是一种治理模式,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资源配置、二元经济结构出发,探究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
城乡商贸融合 内在逻辑 对策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耀晨 张桂文
文章按照考核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完成进度的研究思路,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以及生态融合3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乡融合发展得分,依据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公式,评价2003—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仅为0.98%,至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已达到39.10%;从区域维度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和东北地区交替上升的非均衡发展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邢溦 王国勇
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本文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抓实城镇产业支撑、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路径合理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贫困地区"城-乡-村"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城乡融合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凌霄 杨果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了有效手段。当前,我国仍面临城乡产业发展不协同、消费亟待转型升级、要素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治理有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数字经济因具有促进生产力变革、降低长期生产成本、改善要素配置、转变组织形态等特征,能够赋能城乡产业融合、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实现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构建城乡互通的数字化要素流通体系、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搭建城乡一体的数字治理平台,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城乡融合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磊 姜海
新征程时代背景下探究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对协调我国城乡关系、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沿革及其认知,分析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为典型代表的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经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国外城乡融合思想源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构想,而我国城乡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指导下经历了由分割到融合的转变,正在步入深度融合发展时期;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城乡互促发展、乡村主导发展、城乡等值发展、以城促乡发展、新村建设发展等典型模式;通过政策比较分析得出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以完善法律制度与资金保障、农业发展与农民利益优先以推进农村综合全面发展、突出效率与公平机制以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环境等经验启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于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以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组织保障、强化县域主阵地作用以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以确保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畅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晓斌 叶超 岳文泽 马利邦 罗震东 杨忍 吕晓 王成 李传武 张国俊 范业婷
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大现实需求。为全面认识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探寻城乡协同治理的路径,明晰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特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态势与路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路径、乡村聚落重构、乡村新业态发展、数字技术驱动乡村转型、不同区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等前沿问题进行笔谈,以期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关注:(1)全局统筹与区域联动导向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主要壁垒与创新路径。构建城乡有效衔接和互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域为载体加快城乡联动发展,推动流动人口的弹性治理和城乡自然社会统筹治理。推动跨界治理,鼓励东西部地区帮扶协作,实现区域尺度的城乡协同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强化县域及小城镇的联动作用,增强人才、技术、资本流入的吸引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东部发达地区要构建多点支撑、网络布局、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体系,拓展城乡要素流动的广度与精度,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和普惠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利用—整治”驱动下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乡共治和乡村重构。通过国土空间规划锚定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由规划实施落实城乡空间布局优化,通过空间有机更新提升空间品质,驱动不同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重点关注乡村功能供给水平、资源利用方向和产业发展模式,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景观等复合功能,探索区域适配、特色凸显、高效增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整治,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和价值提升,加强城乡产业互动、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3)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平台支撑下城乡治理精细化和乡村转型发展的认知提升与实践创新。建立城乡数据共享平台,破解城乡融合的“数字鸿沟”,实现城乡治理精细化。深度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数字设备的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城乡文化资源。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对接消费市场,打通多元化的农产品上行渠道,刺激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和消费能力提升。将数字技术植入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产业发展数字化、乡村政务智能化和乡村社会治理数字网格化。以上观点可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晓蓓
新时代发展新优势的形成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支持,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大量涌现能够印证这一认知。基于此,文章简单介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深入探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具体涉及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等内容。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意义 困境 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渊基 蔡保忠 郑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崭新的历史机遇。城乡融合发展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城市和乡村逐渐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总结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历史经验,探讨了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城乡生产经营融合、资产收入融合、要素资源融合、人力资本融合、基础建设融合、管理服务融合等六个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期真正扭转城乡二元的历史格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宇雄 邵喜武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基于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社会生活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以及生态环境融合4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2010-2019年吉林省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吉林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春 赵予宁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逻辑等具体逻辑,以及农民发展与市民发展协同、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与农民收益协同、制度优化创新与战略规划协同、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等协同逻辑,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应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主要矛盾,全力推进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利用制度优化创新规律,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促使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