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7)
2023(9422)
2022(7694)
2021(7049)
2020(5849)
2019(13126)
2018(12647)
2017(24878)
2016(13342)
2015(14725)
2014(14743)
2013(14808)
2012(14114)
2011(12876)
2010(13317)
2009(12957)
2008(12274)
2007(11007)
2006(10030)
2005(9223)
作者
(40198)
(33300)
(33077)
(31640)
(21232)
(15894)
(15042)
(12652)
(12647)
(12089)
(11430)
(11130)
(10762)
(10666)
(10507)
(10335)
(9822)
(9730)
(9555)
(9542)
(8478)
(8183)
(8058)
(7667)
(7630)
(7602)
(7425)
(7181)
(6862)
(6759)
学科
(55184)
经济(55107)
(38226)
管理(35173)
(29451)
企业(29451)
(26951)
金融(26950)
(25279)
银行(25258)
中国(24754)
(24545)
方法(23480)
数学(21043)
数学方法(20838)
(19416)
(18666)
(16143)
业经(14200)
农业(13297)
地方(12707)
(11570)
(11488)
财务(11466)
财务管理(11445)
中国金融(11397)
(11176)
贸易(11160)
企业财务(11020)
(10943)
机构
大学(198686)
学院(198065)
(83705)
经济(81873)
管理(70106)
研究(69562)
理学(59843)
中国(59756)
理学院(59103)
管理学(58056)
管理学院(57689)
(44215)
(41588)
科学(41095)
(35877)
(35209)
财经(34854)
中心(32954)
研究所(32484)
(31587)
(29565)
业大(27958)
经济学(27762)
农业(27606)
北京(26467)
财经大学(26117)
(25740)
师范(25458)
经济学院(25370)
(24417)
基金
项目(125408)
科学(98420)
基金(92036)
研究(91286)
(80570)
国家(79895)
科学基金(66975)
社会(59437)
社会科(56484)
社会科学(56469)
(48529)
基金项目(48093)
自然(41595)
教育(41150)
(41108)
自然科(40649)
自然科学(40631)
自然科学基金(39930)
资助(38020)
编号(35744)
成果(30714)
重点(28846)
(28379)
(28032)
(26252)
(25619)
课题(25560)
国家社会(25251)
创新(24593)
教育部(24239)
期刊
(91780)
经济(91780)
研究(62791)
中国(38246)
(37193)
金融(37193)
(34378)
学报(32913)
(32886)
科学(29476)
大学(24738)
管理(24656)
学学(23599)
农业(22595)
教育(17867)
财经(17654)
经济研究(15429)
业经(15375)
(15072)
技术(13617)
问题(12821)
理论(11032)
(10888)
(10142)
(9961)
国际(9914)
实践(9906)
(9906)
统计(9722)
商业(9290)
共检索到304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升峰  许宏波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表明,我国2000—2013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统筹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纳入教育水平、财政支出及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统筹提升有直接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源投入不均导致教育支出未有效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针对非农产业而忽视了农村产业调整,对城乡统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为此必须处理好普惠金融制度创新、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及农村产业结构同步优化调整的协同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升峰  刘晓俊  
文章使用因子分析法,从全国与区域层面测算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及城乡统筹福利水平,并测度了前者对于后者的福利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统筹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前者对后者存在长期均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显著的正效应,但在东、中、东北、西部地区出现区域分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胡月  陈璐  
对2009—2014年环长株潭地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法探究分布演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普惠金融水平整体上呈现先升后降态势,核心地带发展水平比边缘地带更高、更稳定。随后运用扩散—回波效应的机理对其进行诠释:因边缘地带较于核心地带距中心城市更远,金融发展环境较差,以致发展资源被抢夺吸收。因此,要推进区域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不仅要调动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更要提升受回波效应影响的边缘地带以及相关群体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胡月  陈璐  
对2009—2014年环长株潭地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法探究分布演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普惠金融水平整体上呈现先升后降态势,核心地带发展水平比边缘地带更高、更稳定。随后运用扩散—回波效应的机理对其进行诠释:因边缘地带较于核心地带距中心城市更远,金融发展环境较差,以致发展资源被抢夺吸收。因此,要推进区域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不仅要调动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更要提升受回波效应影响的边缘地带以及相关群体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骆亮  叶诗芸  
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浙江省作为经济和金融强省,金融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采集2015年——2017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测度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研究影响普惠金融的因素,发现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道路密度和产业结构呈正相关的关系,与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和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因此,浙江省应当依托自己的优势平台,缩小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差异,建立更高层次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城乡统计数据,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资源5方面构建城乡统筹绩效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评判法、关联性分析和关联度计算等方法,测算了中国城乡统筹绩效,定量评价了中国城乡统筹趋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城乡统筹总绩效系数偏离1的程度大,中国城乡差距明显并有逐渐扩大趋势。从城乡统筹单项绩效看,城乡人口统筹和生活统筹绩效逐渐趋好,城乡经济统筹绩效不甚明显,城乡社会统筹绩效波动变化,城乡资源统筹绩效较差。通过正负关联性的计算可知,城乡统筹绩效指数的总体发展趋势与城乡人口、经济和资源统筹绩效指数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而与城乡社会、生活统筹绩效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萍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此,文章以我国18个省市消费金融数据为分析样本,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消费金融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地区不均衡;18个省市消费金融发展水平在金融业规模、资源状况、行业环境与潜在风险指标中的得分均较低,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在金融业规模、资源状况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霖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内涵与扩展、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金融的协调发展,同时指出深化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的前景和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晋生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效用,必须根据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现实,从改革金融体制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重构金融支持平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升峰  卢娟红  
测算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大部地区较低;城乡居民福利水平东部多数省市差异较大,中部差异不明显,西部地区差异较小;文章对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福利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全国看普惠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而分地区看,普惠金融发展扩大了东部地区、缩小了中部地区城乡居民福利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