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4)
2023(8635)
2022(6317)
2021(5462)
2020(3836)
2019(8294)
2018(7771)
2017(14767)
2016(7936)
2015(8808)
2014(8592)
2013(8498)
2012(8146)
2011(7572)
2010(7690)
2009(7531)
2008(7285)
2007(6590)
2006(6249)
2005(5726)
作者
(23155)
(19263)
(19155)
(18458)
(11811)
(8906)
(8602)
(7304)
(7130)
(6737)
(6409)
(6232)
(5978)
(5829)
(5818)
(5610)
(5543)
(5490)
(5463)
(5415)
(4754)
(4536)
(4532)
(4421)
(4344)
(4210)
(4199)
(4177)
(3767)
(3740)
学科
(38687)
经济(38646)
(23260)
管理(22433)
(17292)
(16115)
企业(16115)
业经(16049)
中国(15166)
农业(11861)
方法(11700)
(10352)
数学(10326)
数学方法(10258)
(10121)
产业(9907)
信息(8686)
(8599)
银行(8597)
(8375)
总论(8337)
信息产业(8272)
(7910)
贸易(7902)
(7770)
(7209)
(7171)
金融(7170)
(6811)
地方(6754)
机构
学院(126477)
大学(124453)
(53323)
经济(52127)
管理(46204)
研究(41313)
理学(39172)
理学院(38765)
管理学(38329)
管理学院(38074)
中国(32836)
(28331)
(25572)
财经(22061)
科学(21607)
(19930)
(19137)
中心(18707)
(18138)
(17707)
师范(17611)
经济学(17291)
研究所(16897)
北京(16632)
(16453)
财经大学(16286)
经济学院(15866)
(15355)
(15165)
业大(14207)
基金
项目(77710)
研究(64347)
科学(61432)
基金(55161)
(46345)
国家(45866)
社会(43020)
社会科(40658)
社会科学(40647)
科学基金(38723)
(29769)
教育(28380)
编号(28074)
基金项目(27966)
(24797)
成果(24256)
资助(20309)
自然(19348)
课题(19220)
自然科(18792)
自然科学(18788)
国家社会(18494)
(18421)
自然科学基金(18409)
(17258)
重点(17235)
(17220)
项目编号(17118)
(16834)
(16599)
期刊
(64979)
经济(64979)
研究(41443)
中国(23725)
(19448)
(18875)
管理(16280)
学报(15571)
教育(15149)
(14987)
金融(14987)
科学(14913)
业经(13315)
大学(12984)
农业(12826)
学学(11958)
财经(10851)
经济研究(10843)
技术(9568)
(9381)
问题(9342)
(7847)
图书(7349)
商业(7125)
理论(6891)
现代(6262)
实践(6209)
(6209)
农业经济(6202)
国际(6156)
共检索到192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欣怡   周亚虹  
数字鸿沟是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从形成因素来看,有互联网接入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应用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数据信息资源享有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据思维方式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有代际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贫富差距,带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不平等,对公平、数据资源共享、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数字鸿沟形成因素和影响,需要从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普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区域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缩小等方面进行数字鸿沟的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张飞燕  
从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测度、影响及弥合方法四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鸿沟的研究与贡献,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需要全面认识的现象,未来应着重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及测度进行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邬晓鸥  李健  韩毅  代洪波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乡数字鸿沟测度的已有研究,指出相关测度指标存在的问题,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利用的现状,从信息获取与利用环境、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利用水平3个方面,构建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志远  毛宇  蔡依婷  
[目的/意义]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方法对S市D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现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S市D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在“接入沟”“意识沟”“环境沟”与“能力沟”等方面与S市D区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须从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经济要求、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意识与技能、增强基层公务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来弥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克明   胡月   阮艺华  
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中职教育,但是民众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却很低迷,中职教育陷入“需求鸿沟”困境。从理性人假设的视角来看,直接原因是中职教育的预期终身收益低于普通高中教育,深层原因是不断攀升的高考录取率、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和类型劣于普高生,以及工人阶层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偏低。弥合“需求鸿沟”的对策在于,增加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减少中职招生比例;提高中职生的升学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工人阶层的收入水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金雨   周明生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鸿沟指数,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探讨由接入沟、使用沟和获益沟构成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区域和省际层面具有异质性。接入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变量,地区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缩小接入沟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可以显著改善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便利网络接入、加快发展高质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有效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晓迪  
公共传播是当前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在对传播"公共性"解读的基础上,从传播"公共性"的视角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发现,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呈加深的趋势,一方面表现在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传播渠道开放性差异等"物"的因素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传播者多元性、主体性、媒介素养、传播理念等"人"的因素方面,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农村传播资源不足、传播渠道不畅、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缺乏等问题严重。为此,要保障城乡"数字公平",使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传播权益,就需要从减少城乡数字鸿沟开始: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农村居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博  
人口流动对城乡数字鸿沟产生多元影响。通过对多个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的流动对农村家庭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具有双向影响。流动有助于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互联网使用率,但同时会降低留守子女及老人的互联网使用率。城乡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互联网使用率方面,农村网民也更容易受泛娱乐化的影响:农村网络使用者在网上学习、工作的频率明显低于城市网民,网上娱乐频率却与城市网民相近;流动儿童对网游的成瘾程度高于城市儿童。要更加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儿童对促进互联网技术城乡传播的中介作用,并针对农村手机上网为主的现状加大手机端学习功能开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庞若洋  
全球数字鸿沟日益加剧,以接入鸿沟、素养鸿沟和结果鸿沟三种形态对教育公平造成威胁与挑战。面对复杂而多维的数字鸿沟,国际组织与多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台数字化战略,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顶层设计与根本保障;缩小数字接入鸿沟,持续提升数字化设施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将数字资源视作公共产品,创建开放包容的优质数字教育内容;缩小数字使用鸿沟,加强对于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与评估;以国际组织为领导力量,推动全球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数字鸿沟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弥合数字接入鸿沟的资金缺口较大,公共数字学习可能滋生新的数字霸权与风险,全球数字鸿沟治理面临双重结构性矛盾以及数字鸿沟的根治需与更广泛的社会鸿沟治理相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