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6144)
2022(5199)
2021(5000)
2020(4296)
2019(10123)
2018(10389)
2017(20618)
2016(11141)
2015(12936)
2014(13232)
2013(13215)
2012(12243)
2011(11196)
2010(11681)
2009(10974)
2008(10636)
2007(9463)
2006(8482)
2005(7597)
作者
(33549)
(27932)
(27469)
(26460)
(17520)
(13278)
(12601)
(10853)
(10374)
(10085)
(9414)
(9364)
(8830)
(8692)
(8557)
(8392)
(8170)
(8074)
(7977)
(7944)
(7076)
(6949)
(6801)
(6411)
(6341)
(6324)
(6164)
(6112)
(5652)
(5468)
学科
(52662)
经济(52618)
(29579)
管理(28403)
方法(27226)
数学(25542)
数学方法(25032)
(20841)
企业(20841)
(19239)
中国(15810)
(13766)
农业(13187)
业经(11448)
(9995)
(9415)
贸易(9407)
(9220)
收入(9118)
(8749)
(8658)
银行(8640)
地方(8466)
(8308)
(7482)
(7199)
金融(7198)
理论(6851)
(6684)
环境(6366)
机构
学院(169839)
大学(168377)
(71613)
经济(70131)
管理(65457)
理学(56592)
理学院(55983)
研究(55051)
管理学(54736)
管理学院(54439)
中国(43131)
(36334)
(34345)
科学(33939)
(28136)
财经(27040)
(26916)
研究所(25421)
中心(24558)
(24371)
(24366)
业大(24249)
北京(23337)
经济学(22403)
(21757)
师范(21568)
农业(20975)
经济学院(20379)
财经大学(19965)
(19744)
基金
项目(108460)
科学(85144)
基金(78694)
研究(78284)
(68611)
国家(68075)
科学基金(57770)
社会(49656)
社会科(47098)
社会科学(47089)
(42002)
基金项目(40867)
自然(37311)
教育(36691)
自然科(36431)
自然科学(36425)
自然科学基金(35708)
(35540)
资助(34327)
编号(32529)
成果(26125)
重点(24706)
(24316)
(23383)
课题(22626)
(21714)
科研(20943)
教育部(20659)
国家社会(20434)
创新(20365)
期刊
(78173)
经济(78173)
研究(50228)
中国(29804)
(26067)
学报(24299)
(24116)
科学(24046)
管理(23475)
大学(18727)
农业(18065)
学学(17795)
教育(15876)
(15718)
金融(15718)
技术(15618)
业经(14395)
经济研究(13692)
财经(13081)
统计(12594)
(11224)
问题(10879)
(10831)
决策(10187)
技术经济(9260)
商业(9045)
(8739)
理论(8633)
(8309)
资源(8070)
共检索到24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新乾  李焕焕  
为了多维度刻画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的动态情况,文章在常用的绝对量差异和相对量差异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快慢的一个新指标——差异速率。此外,为了避免传统建模方法造成的相关信息损失,提出了融合方法建模。并基于1978—2016年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数据,分别构建了绝对量差异的具有三次趋势的残差ARIMA(3,2,0)模型和相对量差异的ARIMA(1,1,0)模型,而且对2017—2020年三种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绝对量差异仍在扩大,年均增长的速度约为6.71%;相对量差异正逐步缓慢缩小,年均降低的速度保持在0.06%左右;差异速率也在降低,年均降低的速度约为0.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90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宝海,王翠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级政府确定贫困线的依据,也是评价是否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多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经济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二者有哪些不一样? 1 从指标的计算来看,一个按纯收入计算;一个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得出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届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2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内容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每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家庭成员劳动报酬,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收入;(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等;(4)转移性收入,包括农村相互赠送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家庭中就业人员从单位得到的含工资、奖金、第一职业以外获得的其他劳动收入在内的工薪收入;(2)家庭成员从事个体和私营经营获取的经营净收入;(3)居民通过出租房屋、炒股等方式获得的财产性收入;(4)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养老金、离退体金、失业保险、赡养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周晓波  
通过对2002—2010年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人均年收入大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低差距的水平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大于20000元且小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中等差距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低于20000元的省份在一个高差距的水平上,先上升后下降;(2)在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城乡消费差距却呈现收敛趋同的趋势,并且越发达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小,越落后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大;(3)城镇消费率持续走低,乡村消费率先上升后走低;(4)经济系统呈现出这样的性状:静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越高的省份,贫富差距越大;动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与城镇消费之差持续扩大的省份,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穆久顺  周慧秋  王积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旭  仇蕾洁  姜鑫洋  刘倩  马安宁  盛红旗  马桂峰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空间相关性的差异,为我国城乡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空间相关性。结果:2012—2016年我国31省份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47%,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04%;城乡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6年城乡局部莫兰指数主要呈现H-H和L-L聚集区。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过快,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我国31省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部分省份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震宇  白重恩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殊琦  柳庆刚  
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失业率、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并且对执法警力支出可能产生的内生性影响进行稳健性讨论。分析得出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失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犯罪率产生反向的影响。在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的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降低犯罪率,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霞  陈均明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文章创新性地将直觉模糊数方法运用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研究:比较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现状及排名情况,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提高人均收入的研究现状;探索多属性直觉模糊数集的理论用于人均收入翻番可能度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人均收入翻番的多属性直觉模糊数模型;运用近10年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总收入数据,综合多种经济发展指标确定2002年至2011年的直觉模糊数,估计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直觉模糊数可能度,证实2011年比2002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集中反映在: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遍偏低,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形成,高收入阶层拥有过多财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不仅有历史的、自然的因素,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也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还应创新工资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力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穆久顺,周慧秋,王积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兴民  高法文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2013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教育收益率的城乡户籍人员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发现农业户口人员和非农户口人员的毛教育收益率、净教育收益率均有明显差距,且在后期有扩大的趋势。非农户口人员教育收益率长期高于农业户口人员与城乡人员劳动特点不同、高学历人员不断从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转移、城乡人员接受的教育质量不同等因素有关,这一差异后期有扩大趋势可能与我国劳动力结构在200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变化有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冰  孙文  
近年来,有关我国省际人均收入(人均GDP)的研究持续而繁多。研究方法较多,角度也不相同,结果各异。本文将其进行系统梳理,对不同研究方法及其计量结果进行对比综述。同时对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详细地报告计量方法和计算结果。以期建立一个基于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的平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君英  
本文基于VAR模型,我国使用1978-2011年期间相关数据,对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存在滞后效应,人均收入在短期内的增长不但没有拉动服务业比重的增加,反而引致服务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短期的增加没有引起人均收入的立即增长,但二者从长期来看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效应是导致我国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弱对应关系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突破二者动态互动的瓶颈,消除导致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相互影响滞后的阻碍因素,促使二者良性互动关系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