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2)
2023(3308)
2022(2777)
2021(2587)
2020(2165)
2019(4920)
2018(5030)
2017(9979)
2016(5567)
2015(6455)
2014(6554)
2013(6766)
2012(6648)
2011(6228)
2010(6421)
2009(6338)
2008(6219)
2007(5722)
2006(5409)
2005(5049)
作者
(17626)
(14692)
(14440)
(13992)
(9223)
(6926)
(6729)
(5638)
(5459)
(5362)
(4976)
(4735)
(4678)
(4644)
(4567)
(4471)
(4420)
(4214)
(4196)
(4109)
(3811)
(3602)
(3524)
(3408)
(3353)
(3284)
(3264)
(3256)
(3033)
(3016)
学科
(25319)
经济(25289)
(13679)
(13427)
中国(12582)
管理(12334)
方法(9624)
农业(8994)
数学(8992)
数学方法(8955)
(7802)
企业(7802)
(7349)
业经(7304)
(6846)
(6016)
银行(6011)
(5863)
(5855)
贸易(5850)
(5747)
(5431)
人口(5329)
地方(5143)
农业经济(4705)
发展(4600)
(4595)
(4546)
金融(4545)
(4364)
机构
学院(90281)
大学(89986)
(39125)
经济(38165)
研究(32557)
管理(31320)
理学(26088)
理学院(25774)
中国(25728)
管理学(25433)
管理学院(25261)
(20605)
(19659)
科学(18048)
(17567)
财经(15898)
研究所(15527)
(15401)
(14235)
中心(14203)
(13482)
北京(13191)
经济学(12633)
(12476)
师范(12386)
农业(11878)
财经大学(11605)
业大(11586)
经济学院(11582)
(11231)
基金
项目(50462)
研究(39905)
科学(38351)
基金(34876)
(29790)
国家(29465)
社会(25103)
社会科(23556)
社会科学(23552)
科学基金(23539)
(19519)
基金项目(18164)
教育(17732)
编号(17557)
(16578)
成果(15552)
资助(14426)
自然(12750)
课题(12442)
自然科(12369)
自然科学(12364)
(12146)
自然科学基金(12140)
(11664)
重点(11197)
(10698)
发展(10149)
(10129)
国家社会(10103)
(10004)
期刊
(48461)
经济(48461)
研究(31539)
中国(17752)
(17061)
(13279)
学报(12615)
科学(12447)
农业(11955)
(11285)
金融(11285)
管理(10922)
业经(9843)
大学(9673)
教育(9143)
学学(9078)
财经(7819)
经济研究(7745)
问题(7484)
(6720)
技术(6492)
(6370)
理论(5352)
商业(5310)
国际(5218)
农业经济(5087)
实践(4801)
(4801)
经济问题(4579)
现代(4562)
共检索到143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白建华  
城乡人口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城镇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由1953年的13.26%,上升为20.6%。说明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工业化的程度还是很低的,工业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市、镇建制规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冰  
从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比例(20.6%)不仅显著低于世界水平(38.6%),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6.8%),更不能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7%)相比。由此可映示出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一、引言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明,尽管我国目前的老龄人口比例只占总人口的5.5%(1987年数字),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人口老化的速度将比日本快25%。除此之外,老年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老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平  向书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薛鹏  王倩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和比较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青维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我国城乡人口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方面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变动频繁;城乡人口统计对象(分类)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城镇中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削弱了城镇特性;反映国情失真。因此,制订科学的适合当前形势和国情的城乡划分标准,科学确定城乡人口概念和统计口径,以保证不同时期数字的统计可比往,是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的主要方法。下面就几个基本概念提出理解和看法。 1.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是相对应的人口地理概念,是按地域划分人口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齐子翔  吕永强  
本文在传统有限马尔科夫链的随机过程中,加入时间因素和空间属性,构造时空马尔科夫链,并以北京市2011年人口密度、林木绿化率、学校密度、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张数为基期数据,预测至2020年北京城乡人口流动状态和趋势。研究发现:在2018年以前,北京市城乡人口流动状态是不稳定的,城乡转移概率曲线呈现先凸后凹的雁阵特征,空间分异趋势明显;至2018年,北京市城乡人口迁移概率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城乡转移概率的差距并未缩小,城乡二元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为缓解特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联合制定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实行区域经济政府政绩一体化考核,加快新城建设,发展功能互补的中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与户籍分离的现象日趋加大,人户分离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许多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对于人户分离人口状况,在缺乏全面数据资料的情况下,作了一些专题调查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至今仍缺乏从全国整体上对人户分离人口的研究。本文利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性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资料。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小勤  田振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忠朝  仇雨临  
为考察我国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状况,本文通过2013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的数据分析发现: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中自卑感认知较强、自我困难认知明显、消除贫困认知较高、自我信心认知较高、生活水平认知较好、心情状况认知较强,社会参与中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比较积极、社区志愿者参与度高但时间不允许、受社区(村)其他人歧视程度较低、与所在地周边人群融合程度非常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户籍等相关性不大。亟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区文化体系和消除贫困代际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淼  
本文深入分析了几个典型的现代工业社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剖析了我国独特的二元城乡社会结构的特征和原因,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金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之间人口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这种人口交流对中国的人口控制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目前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城乡人口交流总的看来对人口控制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目前普遍认为的流动人口对人口控制不利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此,对人口控制来说,应该鼓励城乡人口交流,同时,可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起陵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但非洲人口相对地稀少,据估计,1979年为4.7亿,占世界人口的11%。非洲人口稀少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过去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残酷奴役掠夺所致,同时部族之间的冲突,性病流行和一些欧洲疾病的传入,都使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海兰  马卓  吴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宁  罗江龙  贺绪军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现有社会结构。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如城乡收入差别、教育机会差别、就业歧视等;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新农村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投入机制,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并最终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