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5)
- 2023(9053)
- 2022(7589)
- 2021(6861)
- 2020(5500)
- 2019(12910)
- 2018(12712)
- 2017(24587)
- 2016(13373)
- 2015(15184)
- 2014(15381)
- 2013(15532)
- 2012(14990)
- 2011(13985)
- 2010(14391)
- 2009(13590)
- 2008(13345)
- 2007(12092)
- 2006(11276)
- 2005(10461)
- 学科
- 济(67137)
- 经济(67069)
- 管理(34184)
- 业(32470)
- 中国(26255)
- 企(23266)
- 企业(23266)
- 地方(21798)
- 方法(21514)
- 数学(18859)
- 数学方法(18663)
- 农(18325)
- 业经(14820)
- 制(13074)
- 银(12613)
- 银行(12601)
- 发(12435)
- 农业(12397)
- 行(12300)
- 财(12237)
- 融(11708)
- 金融(11708)
- 地方经济(11510)
- 贸(11232)
- 贸易(11216)
- 环境(11188)
- 学(10966)
- 易(10776)
- 和(9343)
- 技术(9042)
- 机构
- 学院(201864)
- 大学(200778)
- 济(85692)
- 经济(83578)
- 研究(75335)
- 管理(73394)
- 理学(61064)
- 理学院(60264)
- 管理学(59364)
- 管理学院(58967)
- 中国(58319)
- 京(45531)
- 科学(44889)
- 财(41028)
- 所(38676)
- 研究所(34458)
- 中心(33374)
- 农(31975)
- 江(31623)
- 财经(31230)
- 北京(30041)
- 范(29602)
- 师范(29357)
- 经(28085)
- 院(27485)
- 业大(27017)
- 州(26202)
- 经济学(25948)
- 农业(24721)
- 师范大学(23699)
- 基金
- 项目(122890)
- 科学(96063)
- 研究(92767)
- 基金(85567)
- 家(73671)
- 国家(73015)
- 科学基金(61608)
- 社会(58541)
- 社会科(55532)
- 社会科学(55516)
- 省(49445)
- 基金项目(45232)
- 教育(41596)
- 划(41513)
- 编号(38394)
- 自然(37074)
- 自然科(36107)
- 自然科学(36098)
- 自然科学基金(35360)
- 资助(34797)
- 发(33070)
- 成果(32041)
- 课题(28394)
- 重点(27868)
- 发展(26980)
- 部(26589)
- 展(26527)
- 创(24859)
- 国家社会(23717)
- 创新(23381)
共检索到327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江,马文汀
城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组织领导作用。到1990年末,我国共有城市467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87个(以下简称地级市)。地级市市区面积26.4万平方公里,人口17988万人,分别占全国的2.8%和15.7%。但其职工人数7127万人,自然科技人员593万人,占全国的50.7%和51.8%;国内生产总值6706亿元,占全国的38%;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841亿元,实现利税1261亿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刘聪 刘强 孔祥飞
从经济发展、城镇化、经济效益、居民生活、外向度和区域联系等6个方面,构建了地级单元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12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并依据综合发展、协调度指数,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综合发展及其6个子系统指数、协调度指数、发展类型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和协调度指数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胡焕庸人口分布线沿线及其西北侧,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弱、阶梯状减弱的空间格局;较高水平初级协调型以上的城市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展水平以下的城市大多为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轻度失调型和中度失调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磊 赵娴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如何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选取14个指标,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及确定权重值,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和最终排名,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不顾一切追逐经济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唯一的途径,城市也可以通过定位于专业型城市,通过提升其他指标上得分以带动整体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
城市化 综合评价 主成分 因子旋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艳霞 张道宏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的各城市综合得分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总评分值的高低进行分类,并结合陕西关中城市群的实际,计算出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且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亚斌,敖和金,张在金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何亚斌,敖和金,张在金采用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要求.如何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严谨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操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海玲 江红芳
文章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入手,构建了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2007~2011年间山西省市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朔州,晋城的综合得分较高,长治,晋中次之,而太原、阳泉,临汾的综合水平较低,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熵值法 城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珺东 李波
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有效地对省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给出科学评价。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的组合评价方法,选取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5个年度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三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结果。其次,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呈现"东部平稳、中部发展、西部落后"格局的结论。最后,就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科学地评价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是各省制定城乡发展优化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分形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4年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省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宝玲 金式容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泉州以及其他13个主要南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教文卫、资源环境方面共15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了各城市的综合排名,并对泉州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指标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饶斌
文章根据城市发展的内涵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在内的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主成分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得到了主成分方法下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关键词:
城市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主成分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良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在安徽的经济地位,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青
以七台河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炭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例研究。首先,通过对指标赋权方法的比较分析,选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熵值法进行了纠正。其次,分析了城市现状,应用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七台河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循环经济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构建了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3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西安11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法计算了各时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中心城市在不同时段的总部经济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及2007—2013年其总部经济总体动态发展水平,为研究2007—2013年中国11个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发展水平 动态评价 中心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孙玉军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 生态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