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1)
- 2023(19287)
- 2022(16616)
- 2021(15768)
- 2020(13426)
- 2019(31364)
- 2018(31279)
- 2017(60544)
- 2016(33019)
- 2015(37637)
- 2014(37768)
- 2013(37334)
- 2012(34459)
- 2011(30979)
- 2010(31622)
- 2009(29698)
- 2008(28803)
- 2007(25876)
- 2006(22721)
- 2005(20367)
- 学科
- 济(130919)
- 经济(130761)
- 管理(96387)
- 业(92504)
- 企(76878)
- 企业(76878)
- 方法(62862)
- 数学(55070)
- 数学方法(54169)
- 中国(39354)
- 财(37543)
- 农(36097)
- 银(31261)
- 银行(31204)
- 融(31107)
- 金融(31103)
- 行(29903)
- 制(29318)
- 业经(29150)
- 学(27849)
- 地方(27453)
- 贸(24951)
- 贸易(24933)
- 易(24238)
- 务(23989)
- 财务(23884)
- 农业(23829)
- 财务管理(23819)
- 理论(23237)
- 企业财务(22582)
- 机构
- 学院(472708)
- 大学(472186)
- 济(186515)
- 管理(184539)
- 经济(182198)
- 理学(158847)
- 理学院(157088)
- 研究(154346)
- 管理学(153917)
- 管理学院(153069)
- 中国(122582)
- 京(100461)
- 科学(96445)
- 财(90396)
- 所(78685)
- 农(77391)
- 中心(72972)
- 财经(71651)
- 研究所(71211)
- 业大(70524)
- 江(70323)
- 经(64797)
- 北京(63848)
- 范(61239)
- 农业(60774)
- 师范(60639)
- 州(57849)
- 经济学(56120)
- 院(55671)
- 财经大学(53168)
- 基金
- 项目(313976)
- 科学(245109)
- 研究(228068)
- 基金(225570)
- 家(196325)
- 国家(194680)
- 科学基金(166738)
- 社会(140669)
- 社会科(133296)
- 社会科学(133257)
- 省(123990)
- 基金项目(119254)
- 自然(109887)
- 自然科(107306)
- 自然科学(107278)
- 教育(106622)
- 自然科学基金(105298)
- 划(104078)
- 资助(95207)
- 编号(94737)
- 成果(77396)
- 重点(70397)
- 部(68924)
- 发(66272)
- 课题(65310)
- 创(64682)
- 科研(60456)
- 创新(60333)
- 教育部(58939)
- 大学(58707)
- 期刊
- 济(201851)
- 经济(201851)
- 研究(138298)
- 中国(89301)
- 学报(74636)
- 财(70614)
- 农(69776)
- 科学(67146)
- 管理(66690)
- 大学(56329)
- 融(53499)
- 金融(53499)
- 学学(53086)
- 教育(52075)
- 农业(47045)
- 技术(42673)
- 财经(34898)
- 业经(33640)
- 经济研究(32220)
- 经(29756)
- 问题(26926)
- 业(24201)
- 统计(23784)
- 图书(23707)
- 理论(23510)
- 技术经济(23188)
- 版(21899)
- 商业(21381)
- 实践(21345)
- 践(21345)
共检索到697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秦建文
该文在对地方金融发展及金融监管现状阐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监管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之间两个层次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对地方金融的监管是确保地方金融规范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有效保障地方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收益,推动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违规经营处罚力度,同时应降低地方监管合作成本,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关键词:
地方金融 动态演化博弈 监管框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关键词:
进化博弈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思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于1992年以后,具有两大基本特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实施分业监管,以及按机构牌照确定监管对象的机构监管。在上述监管体制下,央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基本不承担监管职能。但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现行"一行三会"模式无法满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要求。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衷凤英 杜朝运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新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是个动态博弈过程,假设双方"有限理性",对于双方的博弈关系,构建进化动态博弈模型,并用定量分析法分析解释该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部门各自做出不同选择的因素,最后得出互联网金融监管适度性的结论:只有适度处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均衡关系,我国的金融市场、经济才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彬 赵霖 李志文
本文利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动力学方法研究金融创新的扩散及其与金融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和结果,论证了在三种不同监管策略下金融创新与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指出随金融创新扩散程度而渐次展开的一阶监管策略更有助于实现监管目标和市场稳定。本文还考虑了存在时滞的监管策略,进一步论证了监管对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以及监管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理论论证的政策启示,即监管者对市场动态的切实把握和平稳可预期的监管政策是实现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毓敏 纪崴
对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以适应金融一体化的需要,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77个国家样本数据的模型分析,估计各种影响因素对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影响程度,并以该模型为依据,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进行估计检验,提出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应该由多元监管逐步过渡到统一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组织结构 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欧俊 熊伟 杨诗宇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优化配置银行监管权是关键问题之一,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银行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职权边界。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监管权的争议,对世界主要国家银行监管权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类;结合相关法律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中存在的监管权错位、监管权重叠和监管权协调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提出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框架 监管权边界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欧俊 熊伟 杨诗宇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优化配置银行监管权是关键问题之一,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银行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职权边界。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监管权的争议,对世界主要国家银行监管权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类;结合相关法律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中存在的监管权错位、监管权重叠和监管权协调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提出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框架 监管权边界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奇超 刘力臻 石凯
金融监管决策存在有限理性问题,即宏观审慎性监管和逆周期宏观监管等措施都需要对经济波动加以识别和判断,这些识别和判断可能会出现错误,一旦判断失误就会形成系统性风险。运用双系统决策模型对金融监管进行分析表明,在金融监管中应充分地考虑决策时间因素,将决策时间这一参数加入到金融监管中。进一步讲,金融监管的决策时间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它应既能保证金融监管理性决策,又能保证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效率。只有这样,当前的金融监管改革才具有现实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友山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金融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作者根据金融监管的实施阶段 ,分别构造了三个金融监管博弈模型并对其均衡求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金融监管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出发 ,作者结合金融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监管博弈 混合战略 纳什均衡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文章将监管辨证理论和资本监管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有效规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信号博弈 协调博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亮 周志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并在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回顾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框架的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德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借鉴其先进经验,综合考量国内实际,提出了完善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坚持"三驾马车"基本原则,建立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加强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税收制度;加强宏观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纪显 熊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关键词:
地下金融 金融监管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宇锋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智能化金融监管,具有多种应用维度,能够有效防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和金融大数据垄断。智能化金融监管实现了"让数据自己说话",与传统监管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伸缩操作特点,有利于解决监管套利、监管滞后和监管模糊等问题。监管沙箱和金融创新生态体系是智能化监管行之有效的模型框架和实践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三元悖论,在保持金融科技创新活力的同时提高监管的反应速度和动态化能力。为构建智能化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机构需要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充分发挥智能化监管的操作优势,正视金融科技创新及其风险,提高大数据获取能力,深化监管改革,助力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军 张悦
P2P网络金融在发展中不断积累风险,引入监管部门的管制是促进P2P网络金融合规运营的必要条件。基于静态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的思想,本文以P2P网络金融监管主体与被监管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出台监管细则、促进行业自律、降低监管成本、加大处罚力度等建议,以期为互联网金融业构建良好的金融秩序。
关键词:
P2P 金融风险 演化博弈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