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7)
- 2023(10388)
- 2022(8626)
- 2021(8189)
- 2020(7003)
- 2019(15706)
- 2018(16026)
- 2017(30236)
- 2016(16972)
- 2015(19226)
- 2014(19584)
- 2013(18940)
- 2012(17716)
- 2011(15808)
- 2010(16408)
- 2009(15718)
- 2008(16044)
- 2007(14654)
- 2006(13290)
- 2005(12276)
- 学科
- 济(60678)
- 经济(60577)
- 管理(55417)
- 业(45306)
- 企(38634)
- 企业(38634)
- 财(31554)
- 中国(23518)
- 制(23141)
- 方法(21279)
- 农(18432)
- 数学(18010)
- 数学方法(17860)
- 体(16490)
- 务(15223)
- 财务(15182)
- 银(15177)
- 银行(15159)
- 财务管理(15126)
- 业经(14889)
- 财政(14642)
- 行(14459)
- 企业财务(14351)
- 体制(13126)
- 地方(13064)
- 融(12952)
- 金融(12945)
- 学(12159)
- 政(11764)
- 理论(11363)
- 机构
- 学院(233123)
- 大学(233041)
- 济(95657)
- 经济(93367)
- 管理(82345)
- 研究(81218)
- 理学(68189)
- 理学院(67454)
- 管理学(66431)
- 管理学院(65988)
- 中国(65350)
- 财(60351)
- 京(50795)
- 科学(45104)
- 财经(42161)
- 所(40850)
- 江(38588)
- 经(37942)
- 中心(36720)
- 研究所(35491)
- 农(34517)
- 北京(32971)
- 财经大学(30720)
- 范(30645)
- 师范(30331)
- 经济学(30211)
- 州(30088)
- 院(29713)
- 业大(29452)
- 经济学院(27108)
- 基金
- 项目(138709)
- 研究(109267)
- 科学(107548)
- 基金(96991)
- 家(82754)
- 国家(81992)
- 科学基金(69122)
- 社会(67883)
- 社会科(64064)
- 社会科学(64050)
- 省(54797)
- 教育(52033)
- 基金项目(50184)
- 编号(46375)
- 划(45524)
- 成果(41580)
- 自然(40625)
- 资助(39725)
- 自然科(39562)
- 自然科学(39549)
- 自然科学基金(38815)
- 课题(34281)
- 制(31941)
- 部(31910)
- 重点(31726)
- 性(29972)
- 发(29792)
- 创(28671)
- 项目编号(28529)
- 年(28042)
共检索到389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元态
新财税制度的实施,不但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但是全国一半多的县和13000多个乡镇出现财政赤字,地方财政管理混乱等情况说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是个沉重的课题。文章认为,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要首先确立大系统观,才能正确认识现行体制弊端、财政赤字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建议撤消地、乡两级财政,加强县一级地方财政。并围绕构建县一级地方财政模式,提出了堵住农村资金外流、培植地方财源、开征新的税种、强化税收征管以及同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等近期主要措施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改革与建设,宏观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整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地方分级财政。其目的在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实现地方财政职能。本文认为,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赋予省一级适度的调控权,二是体制确定力求规范,三是合理调节省以下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据此,本文就如何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税种划分、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云喜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新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当前财政体制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财政体制 国际比较 体制改革 政府事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伏润民 李妍 缪小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代欣
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工作方向和主要目标是: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事实上,自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陶勇
财政政策既是一国政府用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国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支出和收入手段的应用,不仅对本国与外贸活动有关的生产企业产生影响,也直接对外贸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与外贸有关的财政体制,是实现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在“大财政、小银行”的计划经济影响下,外贸宏观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被强化,行政性财政手段成为外贸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直接对外贸部门的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了外贸宏观管理行政化和微观经营的低效率。目前,随着我国“复关”目标的即将实现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外贸财政支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园晨 徐亚平
财政体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支,进行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着重分析了自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向地方包干财政体制演变的原因、作用及利弊,提出了“八五”期间改革地方财政包干制,为实现分税制准备条件的设想,强调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事权与财权相适应,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应经常调整的大原则。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王伟域 宋怡霏
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调整地方财政支出模式从而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1996—201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财政支出规模变动与碳减排,财政支出结构变更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实证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提高会带来人均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增加;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导致人均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单项公共支出结构对碳减排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此外,非经济性公共支出结构的提高只对第二与第三产业的碳减排有显著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提高会带来所有产业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最后,文章检验发现,财政支出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而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直辖市和非直辖市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直辖市内财政支出模式相对有助于碳减排;自治区和非自治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自治区财政支出模式更不利于碳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军 黄健雄
(一)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是理清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思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权责清晰的关键。第一,地方各级政府应明确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职能。政府职能的划分可分为纵向划分与横向划分两个原则;纵向划分主要依据外部性、信息复杂性以及激励相容三个原则来划分不同层级之间政府的主要职能;横向划分主要依据同级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工作内容两个标准来划分同一层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英
财税制度作为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实施减免税收、差别利率等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财政、税收双管齐下,构建财税联动机制,强化对生态工程和循环型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财税对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的支持和调节功能,这将是未来我国财税在这方面改革的主导方向。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财税制度 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杰 张海庆 靳黎民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赵杰,张海庆,靳黎民半年来,河南省新老财政体制衔接顺利,过渡平稳,运转正常,其效果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公认,但问题也逐渐显露,要妥善解决存在问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新财政体制的实现形式及运行效应(一)河南省财政体制改革遵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月英
现行财政体制无疑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非对称型分权模式。同时,财政体制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总体系统规划,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层级设置、明晰各级政府事权等统筹推进。就财政体制本身而言,建议改革转移支付方式、完善税制、实行省以下多样化的财政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麟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城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财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肖广
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对新财政体制的改革效应,众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评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模糊认识。一些人认为旧财政体制采用按企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收支范围的做法,把企业收入与地方财政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地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不可避免地要按本地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配置归自己支配的资源、封锁市场、干预企业经营。为此,用分税制代替财政包干制,可以消除上述弊端。因为分税制是按税种来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地方面对企业,无论是否隶属于自己,都一样能从中取得收入,这样使地区封锁失去了实际意义(何振一,1994)。上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