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8)
2023(15583)
2022(12920)
2021(12228)
2020(9913)
2019(22588)
2018(22514)
2017(43489)
2016(24082)
2015(27101)
2014(27290)
2013(26377)
2012(24059)
2011(21686)
2010(21980)
2009(20190)
2008(19689)
2007(17531)
2006(15684)
2005(14150)
作者
(68422)
(56308)
(55849)
(53687)
(35756)
(26883)
(25580)
(22156)
(21370)
(20213)
(19162)
(18911)
(17836)
(17735)
(17300)
(17217)
(16726)
(16637)
(16151)
(16078)
(14073)
(13929)
(13605)
(12764)
(12710)
(12606)
(12542)
(12516)
(11368)
(10974)
学科
(93467)
经济(93360)
管理(71276)
(65135)
(53432)
企业(53432)
方法(40079)
数学(33943)
数学方法(33576)
中国(29256)
(28327)
(25420)
业经(23274)
(20304)
地方(20172)
(19943)
农业(18573)
环境(17480)
理论(16634)
(16428)
贸易(16418)
(15957)
(15903)
(15600)
银行(15563)
技术(15295)
(14860)
(14544)
(14346)
(14143)
机构
大学(341290)
学院(341013)
管理(133807)
(132943)
经济(129883)
理学(115497)
理学院(114231)
研究(112733)
管理学(112388)
管理学院(111766)
中国(83597)
(73398)
科学(69317)
(64815)
(55868)
财经(51244)
(51102)
研究所(50633)
中心(50101)
(49506)
业大(48599)
(46905)
北京(46787)
师范(46538)
(46435)
(41414)
(40808)
经济学(39632)
农业(39594)
财经大学(37947)
基金
项目(228822)
科学(179429)
研究(172791)
基金(163466)
(141116)
国家(139893)
科学基金(119671)
社会(107795)
社会科(101916)
社会科学(101889)
(89782)
基金项目(86996)
教育(79334)
(75348)
自然(75345)
自然科(73452)
自然科学(73436)
编号(72507)
自然科学基金(72085)
资助(65877)
成果(59915)
重点(51189)
(50290)
课题(50123)
(49413)
(47430)
项目编号(44628)
创新(44137)
国家社会(43574)
教育部(43241)
期刊
(150454)
经济(150454)
研究(104042)
中国(64100)
学报(51920)
管理(49525)
科学(47889)
(47752)
(47694)
教育(43886)
大学(39721)
学学(37109)
农业(33276)
(29381)
金融(29381)
技术(29244)
业经(25994)
财经(24764)
经济研究(23640)
(21063)
问题(20473)
图书(18652)
理论(17235)
科技(16739)
现代(16223)
(16110)
实践(15735)
(15735)
技术经济(15711)
(15417)
共检索到499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华  
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文明阶段,人类都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伟大文明都是人民创造的结果,而这个复杂的创造过程又离不开政府和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和协调,可以说伟大的文明创造既需要伟大的人民参与,也需要高效、强大的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做基础和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工业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以原子能、计算机、宇航科技、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华  
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文明阶段,人类都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伟大文明都是人民创造的结果,而这个复杂的创造过程又离不开政府和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和协调,可以说伟大的文明创造既需要伟大的人民参与,也需要高效、强大的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做基础和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工业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以原子能、计算机、宇航科技、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周愉春  
优化政府职能与提升政府效率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及有效路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要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机构效率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仅需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而且需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落实以上中央全会精神,就需要持续关注及科学回答我国地方政府效率如何提升问题。对此,江西师范大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跃胜   金文俊   谭宇轩  
本文基于调适拓展后的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理解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但政府数字服务水平作为核心条件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2)存在驱动较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3种驱动模式,分别是协同共生融合型、组织-环境平衡型、多元叠加主导型;(3)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需求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在跨案例的比较中进一步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背后多重因素间的复杂本质,并为不同区域地方政府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添实   王丹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为指导,本文在制度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三种路径,通过完善农村制度建设、优化农村科教模式、推进农村产业更新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艺   王宪钊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形势愈发严峻,以往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生态治理现实,多元主体共治正在被学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采纳。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元主体共治,既能有效破解当前生态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也能有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在生态治理多元主体共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大量环保公益组织成立,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日益强烈,但同时多元主体间权责分离、行动协同力差等问题也依然严峻。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艺   王宪钊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形势愈发严峻,以往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生态治理现实,多元主体共治正在被学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采纳。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元主体共治,既能有效破解当前生态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也能有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在生态治理多元主体共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大量环保公益组织成立,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日益强烈,但同时多元主体间权责分离、行动协同力差等问题也依然严峻。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奕妹  
我国的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的乡村建设由传统社会管制向现代社会管理转变。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构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有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作为保证。因此,从地方政府行为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探讨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彦民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中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解放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而这主要是通过改革政府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实现的,其核心命题是简政放权。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教育领域的政府治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讨论和达成共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仲熠辉  左翎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一个涵盖法律、财政、金融、社会等诸多领域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杠杆,也是《预算法》修订施行后的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使融资更加规范;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的可持续性;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彰显了财政效率特征。但当前,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在发行规模、市场定价、信息披露、债券评级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尚存差距,隐藏着一定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本文由此出发展开研究,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面临的风险及其治理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仲熠辉  左翎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一个涵盖法律、财政、金融、社会等诸多领域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杠杆,也是《预算法》修订施行后的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使融资更加规范;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的可持续性;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彰显了财政效率特征。但当前,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在发行规模、市场定价、信息披露、债券评级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尚存差距,隐藏着一定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本文由此出发展开研究,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自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凤梅  
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必然包含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而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在现实中却遭遇了政府的能力陷阱,导致高校教育治理主体、权利配置、制度体系、能力创新、治理体系方面的现代性欠缺。因此,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职能,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来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