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1)
- 2023(12047)
- 2022(10383)
- 2021(9452)
- 2020(8313)
- 2019(18884)
- 2018(18630)
- 2017(37347)
- 2016(20278)
- 2015(22738)
- 2014(22880)
- 2013(23000)
- 2012(22024)
- 2011(19903)
- 2010(20329)
- 2009(19441)
- 2008(19510)
- 2007(17798)
- 2006(15707)
- 2005(14603)
- 学科
- 济(103449)
- 经济(103351)
- 管理(61542)
- 业(57108)
- 企(45378)
- 企业(45378)
- 方法(41938)
- 数学(37556)
- 数学方法(37297)
- 财(31015)
- 中国(25744)
- 农(23512)
- 地方(22225)
- 学(19890)
- 制(19332)
- 务(18893)
- 财务(18870)
- 财务管理(18815)
- 业经(18465)
- 企业财务(17968)
- 贸(17054)
- 贸易(17045)
- 易(16532)
- 银(16179)
- 银行(16149)
- 农业(15629)
- 融(15329)
- 金融(15327)
- 行(15279)
- 地方经济(14082)
- 机构
- 大学(304318)
- 学院(303310)
- 济(139582)
- 经济(136906)
- 管理(112525)
- 研究(106180)
- 理学(96108)
- 理学院(95028)
- 管理学(93645)
- 管理学院(93054)
- 中国(82097)
- 财(69324)
- 京(63344)
- 科学(61838)
- 所(55225)
- 财经(53767)
- 农(49538)
- 研究所(49397)
- 经(48602)
- 中心(47571)
- 江(45846)
- 经济学(45462)
- 业大(41829)
- 经济学院(41020)
- 北京(40286)
- 财经大学(39735)
- 农业(38915)
- 范(37203)
- 院(37066)
- 师范(36853)
- 基金
- 项目(188406)
- 科学(147888)
- 基金(138245)
- 研究(136857)
- 家(120215)
- 国家(119266)
- 科学基金(101007)
- 社会(89496)
- 社会科(85009)
- 社会科学(84987)
- 基金项目(72578)
- 省(72036)
- 自然(63279)
- 教育(62032)
- 自然科(61754)
- 自然科学(61732)
- 自然科学基金(60670)
- 划(60626)
- 资助(57704)
- 编号(54017)
- 成果(45402)
- 部(43281)
- 重点(42752)
- 发(41401)
- 创(38318)
- 国家社会(37826)
- 课题(37280)
- 教育部(37202)
- 性(37045)
- 科研(36258)
- 期刊
- 济(158923)
- 经济(158923)
- 研究(96959)
- 财(57415)
- 中国(55406)
- 学报(46263)
- 农(44246)
- 科学(41600)
- 管理(40655)
- 大学(34678)
- 学学(33112)
- 融(32184)
- 金融(32184)
- 农业(29231)
- 财经(28377)
- 经济研究(27671)
- 经(24390)
- 技术(24063)
- 教育(23534)
- 业经(22847)
- 问题(21312)
- 贸(17889)
- 技术经济(16998)
- 统计(16122)
- 国际(15040)
- 理论(15039)
- 业(14984)
- 商业(14669)
- 财会(14029)
- 策(14005)
共检索到463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步超 王博
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并不相同。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回报率较高,其政府债务转折点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本文使用52个国家1970~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转折点,研究结果与命题假说一致。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普遍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中国的政府债务更具生产性特征,政府净资产放大了资本回报率下降和利率上升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回报率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文蔚 陈勇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区域经济增长 债务阈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研究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效性。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公共支出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三条主要路径。本文在提出债务规模对三条路径影响都是非线性、且作用可能存在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影响经济增长的三条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无显著的影响,对私人投资有倒U型影响(拐点约为19%),对公共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私人投资的影响都是倒U型的(拐点分别约为30%和28%),对公共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西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公共支出都存在倒U型影响(拐点均在70%以上)。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经济增长路径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刁伟涛
整理我国30个省份在2010年底、2012年底、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底4个时间点的地方债务数据,构建相应的面板模型对其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和估测。结果表明,在2012年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日趋弱化,而负面影响则逐步显现,这一时点上的债务规模基本可以对应为适度规模。因此,地方债务的举借和投资要转变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更多地从"供给侧"谋划和发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适度规模 供给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解洪涛
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从理论上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2006年以来的省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证实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当负债率较低时,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负债率的增加,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基于工具变量的分析表明,这种非线性效应体现了从地方政府性债务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制定举债增支的积极财政政策时,应考虑到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中,建议采用动态测算的负债率阈值作为债务预警指标,以更有效地判定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解洪涛
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从理论上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2006年以来的省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证实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当负债率较低时,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负债率的增加,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基于工具变量的分析表明,这种非线性效应体现了从地方政府性债务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制定举债增支的积极财政政策时,应考虑到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中,建议采用动态测算的负债率阈值作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钟玮
政府债务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债务规模。若债务规模按最低增长率变动,将在2025年超过最优水平。(2)隐性债务过高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果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至少为12.7%,并且随着整体债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3)由于隐性债务的挤出效应,最优债务规模降低24.6%。(4)观察数据样本,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最优水平的地区数呈增加趋势,债务管理面临着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健 毛锐
地方政府通过债务扩张加大政府性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本文以2010—2016年度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债务的指标,通过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下我国地方债务发行规模的变动,最终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地方经济增长和政府投资的作用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1)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以及预算软约束所导致的投资扩张显著增加了地方债务的发行;(2)地方经济增长有利于当期地方债务发行规模的缩小,但在预算软约束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加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的激励得以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方债务 政府投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宇 刘 园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扩张对地方经济造成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够透明,通过分析城投债规模以判断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 2008-2016 年全国 30 个省份共 4077 只城投债发行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城投债规模将会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当城投债规模超过某个阈值时,会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与政府作用力的交互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正相关时起抑制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负相关时起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家杰 姚耀军
本文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并通过PSTR模型考察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高低两个机制中转换,表现出非线性,其中低机制即促进效应占据主导;但若债务产出比超越临界值54%,则促进效应将被抑制效应取代;债务产出比临界值相对较低主要与财政支出低效率和预算软约束两大因素有关,暗示债务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会较快地出现逆转;债务产出比临界值具有省际异质性,近年来与对外开放度的省际差异高度负相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子荣 赵丽芬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地方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债务规模,而与隐性债务相关的影子银行监管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基于2002-2016年的相关经济数据,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影子银行规模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都十分显著;地方政府债务明显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影子银行规模,但影子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应重视经济增长效率,调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 债务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