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0)
2023(9828)
2022(8335)
2021(7658)
2020(6335)
2019(14341)
2018(14228)
2017(27802)
2016(15381)
2015(17130)
2014(17141)
2013(17163)
2012(16795)
2011(15351)
2010(15944)
2009(15016)
2008(14947)
2007(13784)
2006(12567)
2005(12062)
作者
(45632)
(37470)
(37450)
(35882)
(24129)
(18041)
(17106)
(14520)
(14274)
(13846)
(12895)
(12555)
(12278)
(12226)
(12024)
(11661)
(11063)
(11012)
(10965)
(10831)
(9838)
(9342)
(9179)
(8668)
(8615)
(8593)
(8500)
(8441)
(7736)
(7510)
学科
(67981)
经济(67895)
管理(43029)
(40050)
(30029)
企业(30029)
中国(24901)
方法(22708)
地方(20572)
(19954)
数学(19778)
(19679)
数学方法(19600)
(16630)
(15556)
银行(15540)
业经(15200)
(15045)
(14233)
金融(14233)
农业(13203)
(12896)
(12381)
贸易(12364)
(11957)
(11360)
地方经济(11118)
(10492)
技术(10361)
环境(10257)
机构
学院(222515)
大学(222040)
(94535)
经济(92376)
研究(82130)
管理(79412)
理学(65818)
中国(65576)
理学院(65011)
管理学(64045)
管理学院(63604)
(50939)
(48597)
科学(47448)
(42636)
财经(37924)
研究所(37634)
中心(37390)
(36837)
(36435)
(34198)
北京(31968)
(31074)
师范(30776)
(29859)
经济学(29483)
(29154)
业大(29023)
农业(28468)
财经大学(27928)
基金
项目(132621)
科学(103622)
研究(100394)
基金(94083)
(81236)
国家(80496)
科学基金(67429)
社会(63784)
社会科(60530)
社会科学(60517)
(52222)
基金项目(48518)
教育(45821)
(44050)
编号(40786)
自然(40702)
自然科(39673)
自然科学(39660)
资助(39385)
自然科学基金(38939)
成果(36020)
(34109)
重点(30148)
课题(30095)
(29834)
(27865)
发展(27712)
(27257)
(27115)
国家社会(26115)
期刊
(117015)
经济(117015)
研究(78128)
中国(52212)
(38664)
(35487)
学报(32716)
管理(31614)
(31094)
金融(31094)
科学(30054)
教育(28683)
大学(24993)
农业(23699)
学学(23129)
业经(19778)
财经(19439)
经济研究(19338)
技术(18270)
(16646)
问题(15963)
(13126)
图书(11801)
(11730)
理论(11555)
国际(11244)
商业(11101)
技术经济(10635)
实践(10272)
(10272)
共检索到368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华  余维彬  张云峰  
本文在考察西方国家地方债的特点后 ,对地方政府债的经济学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了探讨 ,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经济学机制是公共品与信息对称 ,地方政府具有提供公共品的职能以及公共品供应边界的确定原则 ,并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 ;同时 ,还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保障是独立的财政权、分税制和地方政府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认为我国目前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制度条件暂不成熟 ,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的改革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俊杰  
在规范的分权性政权结构及其财政体制之下,政府债务分为两类,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国际上通常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务则为公债,本文所说公债就是此意。关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若干文章论及。但几乎都认为,地方政府发行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静  
一、我国地方政府独立发债可能引发的问题(一)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转嫁债务的风险。地方政府独立举债将加大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转嫁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从国际经验看,地方政府,特别是大的省、市债务违约风险往往会演化为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金融恐慌,为防止事态恶化,损害国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徐振  
文章对目前关于地方政府发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防范、发行制度设计及中央代发地方债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性分析,以期望推动关于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湛  曹萍  曹昕  
近年我国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迅速扩大,政府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了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其偿付风险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发债正面临治理和调整。本文对各省的债券规模和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省、地区和县级政府发债的格局,最后按各地政府未到期债券偿付能力评估其债务风险发现:高负债的中西部省份的县级市或地级市城投债,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土地收入,接近于投机级债券,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优辉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政府筹措必要的资金“做自己该做的事”。 在市场配置和政府职能的边界存在着一个基础性项目地带,这些项目资本密度高,一次性投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回收缓慢,预期利润低或经济效益外溢,投资风险很大,对受市场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张志宏  
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可以举借债务,但199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步增大,一些地方甚至存在随意举债和过度举债的现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创了历史新高。在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中央决定在今年代发部分地方公债。本文通过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晓晶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蒋媛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具有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功能,促进公平的社会功能,改善民主的政治功能。当前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存在三大问题:纵横向权力制约失衡和财政分权加剧宏观困境、人大审批监督权虚置及地方自主发展权受限导致法律文本虚化以及试点实践深度与广度不足。因此试点省市自主发债需坚持"稳步"与"推进"两大方向,其中"稳步"是核心,"推进"是关键。为实现地方自主发债与法治良性对接,需要全面考虑宏观财税法治、法律制度完善以及试点实践深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霍志辉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快速增长,尽管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部分风险隐患,比如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式不透明、不规范,以及缺少监督导致债务快速增长,潜藏的风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开明路、堵暗道将是解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鹏  
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为了应对危机,启动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破冰之旅。文章围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问题,通过建立KMV模型对某省发行债券的规模及违约风险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控制及不同地区风险评估的一些构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邹治平  
一、应辩证看待由地方公债所引致的财政风险问题——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探讨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备。 (一)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屹  张明阳  
2011年我国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债券。虽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很多好处,但其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与传统举债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剖析地方政府债券存在的风险,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地方债监管与风险控制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洋  傅娟  
《预算法》的修改,将以企业债名义存在的准市政债推到阳光之下,纳入预算、从法律上承认和接纳,便是迈出了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第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虽然新的法律条例对地方发债进行了种种限制,但任何发债行为都会有风险,最根本的问题是:如果到期还不了怎么办?如果不摆脱中央救助或让金融机构债务重组的行政手段,市场化改革就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便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认为,打破金融行业行政垄断,让金融企业真正做到风险自担、自负盈亏,是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突破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大卫  
2009年3月,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出台,各方期盼已久的地方政府债券终于破冰起航。截止到2009年6月底,在财政部的高效组织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过半,全国30个省和青岛、大连、厦门3个计划单列市,共计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