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4)
- 2023(10325)
- 2022(8455)
- 2021(8104)
- 2020(7018)
- 2019(16084)
- 2018(15828)
- 2017(32141)
- 2016(17044)
- 2015(19166)
- 2014(19082)
- 2013(18848)
- 2012(17418)
- 2011(15447)
- 2010(16088)
- 2009(15689)
- 2008(14946)
- 2007(13457)
- 2006(11926)
- 2005(10984)
- 学科
- 济(67234)
- 经济(67166)
- 管理(54036)
- 业(52422)
- 企(44249)
- 企业(44249)
- 方法(33635)
- 数学(30690)
- 数学方法(30143)
- 财(28022)
- 融(27866)
- 金融(27865)
- 银(26636)
- 银行(26627)
- 中国(26307)
- 行(25606)
- 制(18673)
- 务(18549)
- 财务(18505)
- 财务管理(18459)
- 企业财务(17705)
- 农(17142)
- 业经(14286)
- 地方(13077)
- 贸(12962)
- 贸易(12946)
- 易(12720)
- 理论(11603)
- 体(11569)
- 学(11548)
- 机构
- 学院(240667)
- 大学(238985)
- 济(101571)
- 经济(99389)
- 管理(92286)
- 理学(79058)
- 理学院(78300)
- 管理学(76844)
- 管理学院(76404)
- 研究(75779)
- 中国(67155)
- 财(55998)
- 京(49479)
- 财经(43091)
- 科学(42972)
- 经(38943)
- 所(37923)
- 中心(36940)
- 江(35093)
- 农(34019)
- 研究所(33628)
- 经济学(32568)
- 财经大学(32244)
- 北京(31657)
- 业大(31028)
- 经济学院(29557)
- 州(29429)
- 范(27839)
- 师范(27552)
- 融(27419)
- 基金
- 项目(150363)
- 科学(118104)
- 研究(110942)
- 基金(109615)
- 家(94237)
- 国家(93495)
- 科学基金(80386)
- 社会(70898)
- 社会科(67591)
- 社会科学(67572)
- 省(58486)
- 基金项目(56789)
- 教育(52034)
- 自然(51015)
- 自然科(49882)
- 自然科学(49871)
- 自然科学基金(48979)
- 划(48874)
- 资助(47503)
- 编号(45034)
- 成果(37868)
- 部(34242)
- 重点(33744)
- 创(31768)
- 发(31733)
- 课题(31214)
- 性(30602)
- 教育部(29955)
- 创新(29736)
- 国家社会(29322)
- 期刊
- 济(108220)
- 经济(108220)
- 研究(75124)
- 财(46464)
- 中国(45295)
- 融(41087)
- 金融(41087)
- 管理(34534)
- 学报(33057)
- 科学(30484)
- 农(30465)
- 大学(25974)
- 学学(24750)
- 教育(22907)
- 财经(22049)
- 技术(20470)
- 农业(19575)
- 经济研究(19012)
- 经(18700)
- 业经(16882)
- 问题(14339)
- 统计(13673)
- 理论(12996)
- 财会(12537)
- 贸(12331)
- 策(12309)
- 技术经济(11876)
- 实践(11625)
- 践(11625)
- 商业(11377)
共检索到366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蕴 胡金瑛 徐策
尽管我国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但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组成各种城投公司等各类机构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城投债"作为标准化的债务性融资方式,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尽快给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十二五"时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考虑,"城投债"要向项目收益债券引导,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英
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经历的初期尝试、地方投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探索和初步规范化运作的三个阶段,并分析相应阶段所映射出的我国财权改革的基本逻辑为放权让利——分权(分税制)——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再界定。在此逻辑推演下对地方政府债券规范化发展的预期与建议为扩大发行主体范围,赋予市县级地方政府相应的举债权,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完善其他配套机制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宁
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公共经济权利,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对地方政府解决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加而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然后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地方政府成熟的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融资机制、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力求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融资模式 国际比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淑娟
以"经济增长"竞争为实质的"晋升锦标赛"有效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这种竞争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也带来社会矛盾的加剧。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制度前提,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应为"居民满意"而竞争,该竞争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在为政治晋升竞争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辖区居民的利益,促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发生改变。这种竞争模式,加强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的监督,促进地方债务向更注重效率、结构更合理和管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航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卫 李文兴
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现存的土地债务进行了规模和结构上的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土地债务规模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以及债务不透明程度加剧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政府加强债务管理,降低融资成本,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佳嵋 李茜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成果之一,有效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平台发展模式及其运营的特殊性使各商业银行在与其信贷业务往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创新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且合法合规的银政合作之路,成为当前平台发展的核心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秀
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化融资的步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从"债务融资"到"债券融资"的过渡期,如何消化吸收大量的存量债务,以及如何规范化管理债券融资,做好存量债务置换,避免形成投资冲动下的更大负债,是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从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市场"化债券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投资等方面着手,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存量债务 债务置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呈呈
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收紧、项目投资收益有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受到遏制以及举新债偿旧债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缓解地方债压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梳理了国内有关地方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地方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在总结和借鉴澳大利亚地方政府融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发展市政债券市场和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债 债券市场 可持续性 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受预算法相关条款的限制,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举债融资,但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行为获得的债务资金以及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引发了多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本文在对上述两种事实上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现实表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加紧修订预算法基本条款,确立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债务融资主体的地位,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也迈入了其自身的新常态,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制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土地财政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而难以持续,政府对投融资平台融资逐步加强了风险防控,PPP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新预算法的修改赋予了地方具有独立发债的权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实际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在面临融资方式的不同选择时,存在着融资方式的选择性偏好。笔者重点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首先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供求关系及融资方式的优劣性,接着研究了各种融资方式的债务风险产生机制。从现实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选择各种融资方式的实际情况及其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进一步通过实证回归的方式,论证了地方政府在面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融资方式优序安排的内在逻辑性。结论表明,在考察期内,城投债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城投债的有效转型有利于地方政府控制债务风险;在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方面,PPP与地方发债具有同等功效,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联性;由于地方债券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当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的重要渠道;由于在当前政策上已剥离了融资功能,城投债在举借债务时并未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其唯一的考虑因素。基于此,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方式 债务风险 选择性偏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剑辉 王阁 徐晶
虽然我国政府债务整体规模与国际相比尚处于合理水平,中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其大规模融资具有合理性,但地方政府债务近年增长较快,相关风险隐患逐渐显现,需抓紧采取措施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并构建较为规范的融资机制。一、地方政府债务近年增长较快,相关风险隐患逐渐显现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中央政府负有偿还、担保和救助责任的债务总和为12.4万亿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司海平 刘小鸽 魏建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在经济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背后的成因。使用2002—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发现,地方债务累积速度呈现顺周期的特征。产出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在繁荣期与衰退期地方隐性债务分别平均增加5.92%与3.97%。即使控制住市场融资环境,这一特征依然明显。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官员晋升压力加剧了地方债务的顺周期特征。换言之,晋升压力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影响的方向与程度会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地方债务不仅是地方政府缓解资金约束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融资手段,还因其风险属性可能影响经济稳定。地方政府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目标的侧重不同,可能是地方债务顺周期特征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地方债务 经济周期 晋升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