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8)
- 2023(11093)
- 2022(10039)
- 2021(9860)
- 2020(8345)
- 2019(19515)
- 2018(19486)
- 2017(38545)
- 2016(21232)
- 2015(24163)
- 2014(24434)
- 2013(24413)
- 2012(22624)
- 2011(20071)
- 2010(20466)
- 2009(18976)
- 2008(18822)
- 2007(16419)
- 2006(14604)
- 2005(13142)
- 学科
- 济(81924)
- 经济(81820)
- 管理(66571)
- 业(59198)
- 企(48988)
- 企业(48988)
- 方法(37295)
- 财(34237)
- 数学(32386)
- 数学方法(32012)
- 中国(24771)
- 农(23194)
- 制(19317)
- 学(18476)
- 地方(17398)
- 业经(17192)
- 务(17019)
- 财务(16951)
- 财务管理(16888)
- 企业财务(16024)
- 财政(15309)
- 贸(14894)
- 贸易(14887)
- 农业(14613)
- 易(14494)
- 银(14308)
- 银行(14276)
- 行(13470)
- 理论(13378)
- 和(13172)
- 机构
- 大学(301045)
- 学院(299025)
- 管理(120371)
- 济(117808)
- 经济(115055)
- 理学(103291)
- 理学院(102189)
- 管理学(100609)
- 管理学院(100067)
- 研究(97267)
- 中国(75425)
- 财(65792)
- 京(65176)
- 科学(59590)
- 所(49357)
- 财经(48231)
- 中心(44203)
- 江(44119)
- 农(43922)
- 研究所(43842)
- 经(43519)
- 业大(42130)
- 北京(42030)
- 范(39072)
- 师范(38809)
- 州(35945)
- 财经大学(35545)
- 院(35308)
- 经济学(34732)
- 农业(34081)
- 基金
- 项目(194491)
- 科学(151513)
- 研究(146069)
- 基金(139494)
- 家(119611)
- 国家(118587)
- 科学基金(101447)
- 社会(89849)
- 社会科(84997)
- 社会科学(84971)
- 省(75282)
- 基金项目(74878)
- 教育(66676)
- 自然(65222)
- 自然科(63591)
- 自然科学(63576)
- 划(63243)
- 自然科学基金(62375)
- 编号(61707)
- 资助(57940)
- 成果(51738)
- 部(43521)
- 重点(42614)
- 课题(41807)
- 发(40584)
- 创(39754)
- 项目编号(38360)
- 教育部(37388)
- 创新(37033)
- 科研(36937)
- 期刊
- 济(134263)
- 经济(134263)
- 研究(95445)
- 中国(58903)
- 财(53577)
- 管理(43536)
- 学报(43411)
- 科学(40673)
- 农(40001)
- 教育(33163)
- 大学(32943)
- 学学(30764)
- 农业(27611)
- 融(27476)
- 金融(27476)
- 技术(24308)
- 财经(23545)
- 业经(21900)
- 经济研究(20912)
- 经(19877)
- 问题(18489)
- 理论(16658)
- 图书(16613)
- 实践(15234)
- 践(15234)
- 技术经济(14265)
- 现代(13878)
- 贸(13779)
- 会计(13681)
- 科技(13617)
共检索到451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岳桂宁 滕莉莉 王春花
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日益凸显,为了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转让、土地批租的运作来增加收益。"土地财政"既是财政窘困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当前土地利用制度的不足。本文对"土地财政"的形式、成因、规模和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地方"土地财政"问题困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土地收益 税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元强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风险偏高。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增加收入使得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风险交缠在一起。地方政府对债务的控制难度增加。文章就地方政府融资方法与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经营城市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以土地为杠杆的融资模式会产生风险。规范土地债务融资以及施行相应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 土地财政 融资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平
从地方本级财政缺口、土地出让金收益及地方债务投资项目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由于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博弈中的弱势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导致地方政府缺乏主动偿债动机。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趋势极有可能是进一步向中央财政转移。因此,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能力、弥补相关制度缺失等途径,来谨防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中央财政转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获得了可支配收入,为地区发展带来繁荣,但这种繁荣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包含潜在风险。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2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成因,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竞争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范围正在由东部向中部地区扩大,因此应从预算监管、政绩考核和开源节流等方面着手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震 邢军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引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及其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引起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一方面,财力面临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面临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在这种预算约束条件下,"土地财政"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政绩考核 土地财政 分税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行为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可持续性 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质内涵与演变历程;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正面效应;从侵害农民利益、诱发土地寻租与腐败违法、形成地方政府届际不公平、导致经济实体空洞和金融风险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和界定政府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及征收形式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牟燕 钱忠好
研究目的:对2000—2013年土地财政依赖度进行测度,分析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空间差异,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三维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3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金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财政依赖度呈现上升态势。2000—2013年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出让金水平年均14366.96×108元,累计达201137.40×10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17%。200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财政依赖度为8.51%,2013年为38.80%,14年间增加了30.29个百分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土地财税收益弥补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不足,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践的深入展开,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从土地财政演变历程与国内外政府公共行政角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分税制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是形成土地财政的经济动因,现行的土地征收与流转制度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政治动因。目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又"失业"、公共部门利益对私人产业产生依赖而滋生腐败等诸多弊端。所以,必须从完善与公共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界定土地治理主体收益分配关系和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提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公共治理之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行为 负效应 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平
地方财政不可持续会危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而影响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而,需要科学地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与中央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有所区别。本文应用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依据我国相关数据进行了基准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保证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必须依靠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和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等措施。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地方财政 基础财政收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在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运作上,我国地方政府实际上都不成其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随着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分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和利益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政府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不再承当单一的中央政府在地区代表的角色,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代表当地公众和团体的利益。这一发展动态也正在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时有著述面世。利益格局决定行为模式,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利益选择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地方财政政策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的断点位置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但不同地区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30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符合"财政同步假说",10个地区与"税收—支出假说"相符,4个地区支持"支出—税收假说",3个地区"机构分离假说"成立。因此,不同区域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应针对财政失衡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促进财政收支趋于长期均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