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8)
- 2023(18738)
- 2022(16189)
- 2021(15306)
- 2020(12876)
- 2019(29888)
- 2018(29742)
- 2017(56787)
- 2016(31225)
- 2015(35546)
- 2014(35391)
- 2013(34571)
- 2012(31662)
- 2011(28513)
- 2010(28797)
- 2009(26599)
- 2008(26254)
- 2007(23552)
- 2006(20853)
- 2005(18668)
- 学科
- 济(117724)
- 经济(117558)
- 管理(98128)
- 业(88406)
- 企(76276)
- 企业(76276)
- 方法(53303)
- 数学(45731)
- 数学方法(45110)
- 财(36809)
- 中国(33142)
- 农(31783)
- 制(28792)
- 业经(28135)
- 学(27394)
- 地方(24014)
- 务(23229)
- 财务(23132)
- 财务管理(23078)
- 企业财务(21878)
- 银(21507)
- 银行(21456)
- 贸(20709)
- 贸易(20697)
- 理论(20649)
- 农业(20557)
- 行(20302)
- 易(20070)
- 体(19636)
- 和(19453)
- 机构
- 大学(439700)
- 学院(436824)
- 管理(172117)
- 济(170387)
- 经济(166389)
- 理学(146357)
- 研究(145452)
- 理学院(144682)
- 管理学(142068)
- 管理学院(141245)
- 中国(112547)
- 京(96438)
- 科学(90671)
- 财(85959)
- 所(73341)
- 农(70759)
- 中心(66965)
- 财经(66661)
- 研究所(66308)
- 江(66169)
- 业大(65856)
- 北京(61546)
- 经(60444)
- 范(57190)
- 师范(56580)
- 农业(55181)
- 院(53882)
- 州(52746)
- 经济学(50888)
- 财经大学(49681)
- 基金
- 项目(293586)
- 科学(229728)
- 研究(214016)
- 基金(211770)
- 家(185345)
- 国家(183853)
- 科学基金(157157)
- 社会(132547)
- 社会科(125490)
- 社会科学(125458)
- 省(113615)
- 基金项目(112344)
- 自然(103334)
- 自然科(100818)
- 自然科学(100792)
- 自然科学基金(98955)
- 教育(98919)
- 划(96865)
- 编号(88017)
- 资助(87213)
- 成果(71933)
- 重点(66147)
- 部(64505)
- 发(61696)
- 课题(61042)
- 创(60402)
- 科研(56507)
- 创新(56476)
- 教育部(55086)
- 大学(54658)
- 期刊
- 济(191484)
- 经济(191484)
- 研究(131082)
- 中国(88792)
- 学报(71195)
- 财(69322)
- 管理(66667)
- 科学(64994)
- 农(62303)
- 大学(54631)
- 学学(51278)
- 教育(50322)
- 农业(42052)
- 融(41124)
- 金融(41124)
- 技术(38901)
- 财经(33166)
- 业经(31472)
- 经济研究(29436)
- 经(28354)
- 问题(25229)
- 业(22886)
- 图书(22803)
- 理论(21233)
- 版(20995)
- 科技(20534)
- 技术经济(20360)
- 现代(19738)
- 资源(19422)
- 实践(19211)
共检索到659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崔学刚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特征典型的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和吉林六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剖析,深入考察了六地国资委所辖企业(单位)的类型与数量、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的法规依据、国资委职能、国资委组织机构编制(高层编制、中层处室、处室数量)、处室职能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 国资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冬林 刘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篇调研报告希望通过总结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能够对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 体制改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庆 安林
本文对国有资本与资产管理、国资管理中的权利与权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以及出资人股东行为方式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个重点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国企监会的概念,并论证了其存在的理由与作用,进而对完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过渡模式和未来模式的构想与探索。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资监管人 运行模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瑞良
一、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市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所有权职能合一、产权虚置、资产无人关心等,是上海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上海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对企业放权让利,把改革重点放到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上;根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原则,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在部分企业中试行政企分开,放开经营,以及资产有偿转让、公开拍卖、股份制、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等试点,这些措施都突破了原来那种国有资产由市政府所有,由市政府直接经营的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晓梅
一、深化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期多位政府经济部门负责人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将采纳"竞争中性"原则。本文在回顾、梳理"竞争中性"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符合"竞争中性"原则的,但在改革程度上尚未完全到位,在借鉴经合组织有关"竞争中性"原则、国家所有权职能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下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远航
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诚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课题组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国有经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获得迅速发展。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目前仍是各国政府日益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了解和借鉴外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与经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管理及其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从企业、政府、国家控股公司三个层次对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试图归纳出一些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的有益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勇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联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资局)模式到十届人大后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模式的历史演变表明,建立以资产为纽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具有市场经济管理特征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同时注重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其他部门的职能转变,否则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难免不产生摩擦。 笔者认为,我国国资局模式运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制度上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林 姚国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焦建国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的搭建过程中,如何摆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直到十六大之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上是“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或分级监管”,这种体制低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中央和地方两端都不匹配。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一方面坚持了“国家统一所有”,一方面从原来的“分级管理”深化到“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向最终解决出资人到位迈进一步。但是中央保留的对地方的指导、监督权力如何行使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最终应该是建立起“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