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4)
2023(9383)
2022(8140)
2021(7349)
2020(6464)
2019(14797)
2018(14687)
2017(29632)
2016(15891)
2015(18354)
2014(18477)
2013(18720)
2012(18030)
2011(16716)
2010(17089)
2009(16371)
2008(16192)
2007(14882)
2006(13337)
2005(12352)
作者
(48383)
(40707)
(40458)
(39034)
(25801)
(19309)
(18599)
(15785)
(15079)
(14444)
(13907)
(13344)
(12986)
(12914)
(12757)
(12746)
(12131)
(11973)
(11741)
(11682)
(10259)
(10038)
(9857)
(9369)
(9253)
(9063)
(8919)
(8775)
(8209)
(7944)
学科
(91634)
经济(91556)
管理(44856)
(41094)
方法(36183)
数学(32718)
数学方法(32534)
(31574)
企业(31574)
中国(22427)
地方(20616)
(20490)
(19814)
(16078)
(16041)
业经(15610)
(14856)
贸易(14849)
(14364)
(13557)
银行(13534)
地方经济(13513)
(12990)
金融(12988)
(12947)
农业(12898)
环境(12059)
(11301)
(11243)
(11094)
机构
大学(249860)
学院(248789)
(119208)
经济(116973)
管理(92255)
研究(87531)
理学(78507)
理学院(77637)
管理学(76564)
管理学院(76083)
中国(67907)
(56134)
(51759)
科学(49907)
(45314)
财经(44298)
研究所(40580)
(39965)
经济学(39255)
中心(39153)
(38984)
(37309)
经济学院(35450)
北京(33289)
业大(33284)
财经大学(32625)
(30755)
农业(30749)
师范(30501)
(30175)
基金
项目(151499)
科学(118638)
研究(111769)
基金(110373)
(94929)
国家(94182)
科学基金(79626)
社会(73293)
社会科(69607)
社会科学(69587)
(58070)
基金项目(58053)
教育(50595)
(48673)
自然(48570)
自然科(47345)
自然科学(47327)
自然科学基金(46488)
资助(46209)
编号(44892)
成果(37387)
(34947)
重点(34262)
(34193)
课题(30795)
国家社会(30777)
(30636)
教育部(30182)
人文(29397)
创新(28873)
期刊
(137417)
经济(137417)
研究(81132)
中国(44113)
(43102)
学报(35339)
(35049)
管理(33160)
科学(32482)
(27391)
金融(27391)
大学(26551)
学学(25263)
经济研究(23998)
财经(23506)
农业(23153)
技术(20719)
(20296)
业经(20115)
教育(19037)
问题(18839)
(15731)
技术经济(14885)
统计(13961)
理论(13137)
商业(13093)
国际(13050)
(11902)
世界(11806)
经济问题(11720)
共检索到380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军  
是否应当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来筹集地方财政资金,这是目前在我国政府融资活动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公债的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地方公债的发行、支出、偿还对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地方公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冬梅  
地方公债属于政府债务的范畴, 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至今没有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入发展, 这一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尧秋根  
作为财政政策本身的公债政策总是会深深地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清末三次公债——— 1 894年的“息借商款”、1 898年的“昭信股票”、1 91 1年的“爱国公债”———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清末公债的影响和意义这一相对薄弱的问题 ,结合国债理论 ,就清末公债的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有效性、公债认购主体———居民的经济行为、公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公债运用的总需求效应等方面对公债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美华  王刚贞  
一、公债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个经济社会私人投资的增加能够带来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原理。投资乘数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中投资增加后,由于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产出量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可以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需求,以至于最终将会使得总收入成倍增加,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示为:i↑→AD↑→y↑→C↑→AD1↑→y1↑,即乘数和加速数共同作用。总之,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国峰  
1981年我国首次发行40亿元国库券后,国债的发行额呈逐年递增之势,进入90年代后国债的发行势头更为迅猛,继199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1996年已超额完成了1952亿元的计划发行数。预计1997年国债发行额将达到2500亿元以上。与此相对应,政府的经常性收入却增长缓慢,国债依存度逐年增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颜建勇  
现代经济中,发行国债愈益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到20世纪末日本的振兴经济计划,以及2008年缘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期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无不以财政政策为其支柱。本文从李嘉图等价定理出发,阐述国债对人们行为,进而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俐  
对于1998年以来我国公债政策的效果已有许多评价,但从税收角度对公债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则为人们所忽略。本文从公债幻觉、资源的重新分配效应和税收平滑三个角度,结合我国实际对此作了理论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辰华  
以我国产融结合制度的历史演进为契机,考察不同时期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基本特征。从产融结合的作用效果来看,我国的产融结合不仅发挥了良好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对于改善微观企业的治理结构、协调银企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产融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金融经济和实物经济的脱节,增加了我国发生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规范产融结合的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京城  
我国公债发行环境的分析李京城一、我国公债筹资中所体现的现实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公债筹资虽然在我国已经得到正名,同时也进行了十多年的公债筹资的实践,但公债筹资环境还不够好,在公债发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1.国家公债需要量大与公债筹资困难的矛盾。历年来国家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尹小平  王海旭  
国债是否具有正的经济净效应是政府债务是否可持续的关键。分析日本国债对民间支出的经济效应可发现,日本国债对民间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民间投资的作用为先促进后阻碍。国债的大规模发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对此,我国应审慎运用国债政策,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海星  
为了刺激需求,消除通货紧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从1998—2000年已连续三年实行了增发国债,扩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目前看,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刚刚开始,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据世行专家的分析,在这一时期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下滑,这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十五”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谢平  武永义  
一、引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再次启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当中,于2009年发行20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金明  宋永明  
从宏观经济效应来看 ,公债期限管理可产生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无论哪种效应 ,缩短公债期限都会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 ,延长公债期限都会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 ,这一规律也为美国二战以来的政策实践所证明。我国改革以来公债期限管理的宏观经济效应基本上是失效的 ,今后我国应适当缩短新发公债的期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