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6)
2023(3169)
2022(2796)
2021(2766)
2020(2600)
2019(5734)
2018(5911)
2017(12759)
2016(6806)
2015(7850)
2014(7783)
2013(7956)
2012(7697)
2011(6938)
2010(7169)
2009(7062)
2008(7109)
2007(6623)
2006(5997)
2005(5670)
作者
(19139)
(15572)
(15388)
(14987)
(9892)
(7397)
(7337)
(5974)
(5904)
(5709)
(5248)
(5207)
(4974)
(4925)
(4877)
(4826)
(4625)
(4589)
(4467)
(4417)
(3933)
(3881)
(3699)
(3664)
(3597)
(3490)
(3448)
(3432)
(3028)
(3017)
学科
(26370)
经济(26337)
(20215)
管理(19207)
(14136)
企业(14136)
方法(13870)
数学(13021)
数学方法(12968)
中国(12421)
(11169)
(10913)
保险(10822)
(10073)
银行(10071)
(9890)
(9527)
(7750)
金融(7750)
(7108)
(6718)
贸易(6713)
(6629)
(6192)
财务(6189)
财务管理(6167)
企业财务(5897)
制度(5783)
(5783)
(5240)
机构
大学(101042)
学院(100154)
(45959)
经济(45018)
管理(38538)
理学(31558)
中国(31499)
理学院(31282)
研究(31122)
管理学(30933)
管理学院(30741)
(29017)
财经(21823)
(21076)
(19713)
财经大学(16334)
(15443)
科学(15368)
经济学(15140)
中心(14815)
(14477)
北京(14388)
(13911)
经济学院(13902)
金融(13665)
研究所(13235)
(12236)
(12110)
银行(11531)
(11442)
基金
项目(54288)
研究(42349)
科学(42283)
基金(39962)
(33090)
国家(32834)
科学基金(27804)
社会(27506)
社会科(26082)
社会科学(26076)
基金项目(20614)
(19494)
教育(19214)
资助(17954)
编号(17784)
(16746)
自然(16345)
自然科(15891)
自然科学(15884)
自然科学基金(15608)
成果(15586)
(13466)
(12142)
教育部(11931)
课题(11889)
重点(11664)
人文(11619)
社科(11319)
(11299)
国家社会(11244)
期刊
(51051)
经济(51051)
研究(38458)
(21454)
(21277)
金融(21277)
中国(18416)
管理(13967)
财经(11213)
学报(10461)
科学(10213)
(9989)
(9354)
经济研究(8949)
大学(8521)
学学(8079)
业经(7793)
问题(7537)
理论(7392)
(7342)
技术(7099)
教育(7066)
实践(6684)
(6684)
农业(6371)
国际(6295)
商业(5423)
统计(5420)
技术经济(5087)
现代(4904)
共检索到161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国世平  张智川  
我国地方债目前处于可控范围,但不能忽视的是地方债的潜在风险,以及地方债的质量。形成地方债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机制欠妥及地方财政体系的不完善等。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完善的分税制度、严格的政府债务约束机制、健全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债务管理机制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朋龙  
市场化债转股本质上是一种逆周期调节工具,短期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改进公司治理、助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对于通过清收、重组、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存量不良贷款,市场化债转股能够更及时地化解潜在债务风险,既有利于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前瞻性地主动管控不良贷款形成压力。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推行三年多以来,通过降杠杆缓解流动性压力,化解了部分高杠杆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增强了入股企业中长期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彦华  
面对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实施了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运作起来的地方债务。长期掣肘于财政收入的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默许下,充分运用这种融资的便利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使地方债务规模迅速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海霞  陈小荣  刘玉娟  
随着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不断演变,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短期波动开始加剧,同时伴随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双向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表现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呈现双向波动,短期化趋势明显,跨境资本流动活跃度日益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为防止跨境资本流动"大进大出",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加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过度冲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昊  刘志彪  
文章从现实风险、潜在风险与引致风险三方面对我国地方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基于现实风险的分析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似乎并不严重。基于潜在风险的分析表明,由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低估了债务规模,土地财政越来越不可持续,政府未来公共投资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地方债务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决策者保持足够的警惕。基于引致风险的分析表明,地方债务衍生了较为集中的金融风险,并正在慢慢扩散,难以监管;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挤出了私人投资,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国家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有所顾忌,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陷入两难境地。因此,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已经较为严重,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从2013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准确理解这一政策含意,防范和化解潜藏在现行经济中的风险,需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在诸多应对之策中,发行规范的市政债应当是"多解"中的一个"解"。政策解读与风险分析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膨胀,债务规模迅速攀升,财政风险不断加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育华  
2017年7月,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不断扩大,导致的财政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必须下大力气化解地方政府不断增长的债务风险。为理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现状以及危害,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再认识对我国政府债务的界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马改艳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不但偿债压力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而且债务隐性化趋势明显、管理混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我国地方债务的累积及其风险的扩张,将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使经济保持较高的通胀率,引发高房价问题,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革,并恶化政府和金融体系的信用。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财政体制、预算软约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政绩考核机制等。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短期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放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的限制比较严格,但地方政府规避法律规定举借债务的情况却非常普遍。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控制和缩减地方政府债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地方债务规模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从而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安长  
供给侧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战略机遇,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忽略风险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改革举步维艰。该文着重讨论了供给侧改革可能存在的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加剧经济下行压力、触发金融风险、政府过度干预和混淆改革与调控关系等六大风险;并对各类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化解之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万泰雷  李松梁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当前,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工作进入到关键时期,需要深入研究国际经验,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市政债市场,建立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长效机制。探索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路通过对比研究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根本,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两对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伟军  
现有的措施发挥作用,还需要与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分配体制、地方政府全口径债务统计以及加强相关各方行为约束等相配套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地方政府各类负债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可能产生的风险,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正门、堵后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结合实际来看,现有的措施发挥作用,还需要与中央和地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红霞  张世鹏  
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近几年地方投资热潮兴起,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地方债务风险凸显,社会各方对地方债危机的担忧也随之成为焦点。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财政的正常运转,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地方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地方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正逸  戴利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