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2)
2023(14103)
2022(11396)
2021(10458)
2020(8763)
2019(19180)
2018(19257)
2017(37383)
2016(19949)
2015(22448)
2014(22110)
2013(21539)
2012(19625)
2011(17569)
2010(17826)
2009(16828)
2008(16533)
2007(15084)
2006(13683)
2005(12534)
作者
(54893)
(45651)
(45488)
(43486)
(29079)
(21521)
(20693)
(17541)
(17249)
(16319)
(15542)
(15095)
(14755)
(14537)
(14130)
(14087)
(13566)
(13311)
(13099)
(13051)
(11579)
(11079)
(10998)
(10431)
(10287)
(10242)
(10214)
(10188)
(9027)
(9006)
学科
(80858)
经济(80748)
管理(66134)
(65602)
(54172)
企业(54172)
方法(29478)
中国(28114)
(24710)
数学(24387)
数学方法(24208)
(23891)
技术(22460)
(22258)
业经(22199)
地方(16965)
农业(16657)
(16308)
银行(16283)
(15596)
(15508)
产业(14826)
(14552)
贸易(14539)
(14503)
金融(14501)
(14175)
技术管理(14017)
(13300)
财务(13263)
机构
学院(284828)
大学(283522)
(124485)
经济(122082)
管理(110621)
理学(94455)
研究(94112)
理学院(93567)
管理学(92288)
管理学院(91753)
中国(72816)
(62029)
(59072)
科学(51668)
财经(47961)
(45408)
(44200)
(43400)
中心(42944)
研究所(40178)
经济学(39456)
(39438)
北京(37324)
业大(36422)
(35750)
经济学院(35655)
财经大学(35433)
师范(35410)
(34997)
(34167)
基金
项目(182598)
科学(146399)
研究(141592)
基金(132366)
(112854)
国家(111896)
科学基金(97384)
社会(93191)
社会科(88540)
社会科学(88524)
(72579)
基金项目(69693)
教育(64792)
(59614)
自然(57849)
编号(57069)
自然科(56508)
自然科学(56496)
自然科学基金(55544)
资助(51344)
成果(47436)
(43737)
重点(41247)
(41154)
(41104)
(40677)
课题(40397)
创新(40019)
国家社会(39297)
教育部(36310)
期刊
(143714)
经济(143714)
研究(91432)
中国(61793)
(48370)
管理(46220)
(37803)
学报(36713)
科学(36711)
教育(34354)
(30380)
金融(30380)
大学(29919)
学学(28003)
技术(27490)
农业(25526)
财经(24633)
业经(24448)
经济研究(23647)
(21391)
问题(19541)
技术经济(15886)
(15518)
科技(15286)
现代(14100)
商业(13916)
(13524)
论坛(13524)
理论(13424)
(13228)
共检索到439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杰  张少军  刘东  
产业技术轨道的缺失与低端循环锁定是形成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动力普遍不足和产业升级能力缺乏的关键因素。模块化条件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更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轨道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方面。通过建构“3力”模型和主因素分解,解析了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动力的制度、技术、产业特征、外向关联度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指明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的重要推动作用。雁阵式、辐射式与中介式技术转移扩散平台模式对促进我国传统型地方产业集群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现实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娴静  
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不断深化,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突出,并进一步影响创新绩效。由此,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演进为中介变量的产业技术轨道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并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需要通过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楠  
本文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创新的现状,在对技术轨道理论和演进机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技术轨道的技术可能性,市场机会和制度上的障碍。认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技术轨道,并通过不断的自主改进性创新来加强其主导地位,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措施给予保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柳卸林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根据技术轨道的发展规律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我们知道,在模仿的基础上从事创新,虽可以为我们追赶技术先进国家提供一个较好的起点,可使我们节省资源,少走弯路。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阮娴静  周利  
技术轨道跃升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技术轨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技术轨道整合能力。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并得出相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需求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和竞争强度的控制来推动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技术轨道整合能力在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要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境,拓展多元化政府扶持渠道以优化产业创新环境;加大技术创新必要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扩散速度,不断完善产业创新的网络化结构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通过研究群链自主创新与自主型技术轨道的依存关系,集群式产业链、自主型技术轨道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集群式的产业链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刘东  
在大量实地观测和深入调查工作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可能的一般创新行为模式及创新动力的生成机制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基于不同分工形态和相互依存状态的企业网络类型差异,影响了网络内微观创新动力的获得能力,技术不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的交互作用加剧了这种影响力的复杂性。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于现阶段我国多数地方产业集群内创新动力的获得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构建与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相匹配的内外创新分工合作网络,是改变我国地方集群内普遍"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现象的必然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贵生  蔺雷  
基于对技术轨道理论的评述,从服务自身的特性出发,对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进行归纳分析,阐释服务创新轨道的内涵、特性,比较服务创新轨道与技术创新轨道的异同。结果显示:第一,解决因服务特性而产生的问题,是形成服务创新轨道的根本基础,这内在规定了服务创新活动的方向和路径;第二,市场、科技和制度环境等外部规定性要素,以及企业的战略和知识基础等,也对服务创新轨道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更为宽泛,与具有严格内在技术规定性的制造业技术轨道相比,服务创新轨道具有多样性、非排斥性、弱连续性等特性;第四,技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张文华  
技术创新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技术创新链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链的动力生成与强化机制,以适应性学习和扩散机制为切入点剖析基于技术创新链的物流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后提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楠  王印琪  
伴随着智能金融客服、智能风控和智能投顾等业务的广泛展开,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入渗透并变革着我国传统金融产业的技术体系与客户体验。借助技术轨道理论,本文阐释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金融产业由基态向激发态过渡的技术轨道跃升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国金融产业技术轨道存在在人工智能技术介入下,由多轨向单轨并轨、并以一点为中心多分支辐射发展的演进规律。为了更好地释放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产业技术轨道跃升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我国应加强金融产业技术积累,在重点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金融产业人才政策,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新动能激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可星  吴倩  
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技术路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技术路径与技术轨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演化机制的研究稍显匮乏。从产业经济和战略转型的需求出发,探讨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技术轨道理论中,以此构建突破性技术由路径向轨道演化的模型,并引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技术轨道跃迁临界点处进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风险较大时,产业内创新能力强的主体更容易选择突破式创新;反之,创新风险较小时,市场偏好会决定产业内各主体创新模式的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宇文  
产业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集群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伴随着集群创新实践的重大进展,产业集群创新理论也成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引起了经济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理顺产业集群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就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展望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锦英  聂鸣  
产业集群的强劲发展势头与其产生的创新优势和持续进行的创新活动密不可分,而创新动力是推动创新的激发力量。文章在分析集群创新优势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创新动力的来源、类型及影响创新动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创新动力形成的有效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琼瑜  李武武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入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理论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进行特征分析,基于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动力因素的角度以及企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对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出了改进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目前对市场轨道与技术创新轨道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市场与技术创新交互作用的视角,对市场轨道理论进行了建构,分析了市场轨道理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技术创新轨道理论是市场轨道理论形成的基础,而市场嵌入是市场轨道形成的动力来源,探究了市场轨道对技术创新轨道的形塑过程,指出市场轨道在技术累积、信息搜寻、技术创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四个阶段都对技术创新轨道进行了形塑,研究指出市场轨道下技术创新轨道的特点分别为开放性、市场中心性、可预见性、自增强性,提出了企业顺应"双轨"进行创新将会有利于培植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加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