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6)
2023(18106)
2022(15732)
2021(14772)
2020(12633)
2019(29024)
2018(28624)
2017(55273)
2016(30254)
2015(34171)
2014(34081)
2013(33486)
2012(30740)
2011(27465)
2010(27665)
2009(25382)
2008(24826)
2007(21636)
2006(18883)
2005(16170)
作者
(89564)
(74359)
(73895)
(70386)
(47045)
(35898)
(33570)
(29315)
(28066)
(26536)
(25033)
(24857)
(23622)
(23407)
(22983)
(22903)
(22602)
(22095)
(21359)
(21240)
(18624)
(18218)
(18182)
(16881)
(16805)
(16573)
(16409)
(16296)
(14966)
(14868)
学科
(117301)
经济(117171)
管理(88738)
(83781)
(69009)
企业(69009)
方法(58531)
数学(51725)
数学方法(50884)
(39251)
(32526)
中国(32154)
(26044)
业经(25478)
地方(23704)
(22962)
(22034)
贸易(22023)
(21909)
财务(21823)
财务管理(21757)
农业(21450)
(21440)
企业财务(20598)
理论(20154)
技术(18761)
(18086)
环境(18073)
银行(18013)
(17918)
机构
学院(430708)
大学(430572)
管理(167930)
(166651)
经济(163099)
理学(146831)
理学院(145155)
管理学(142049)
管理学院(141285)
研究(140478)
中国(103954)
科学(91619)
(91251)
(82702)
(75780)
(71909)
业大(69775)
研究所(65713)
中心(64075)
财经(64016)
(61517)
农业(60107)
(58096)
北京(57048)
(54856)
师范(54190)
(50955)
经济学(50142)
(49753)
财经大学(47574)
基金
项目(299113)
科学(233186)
基金(216011)
研究(210978)
(191381)
国家(189839)
科学基金(161772)
社会(131083)
社会科(124265)
社会科学(124229)
(117516)
基金项目(114403)
自然(108773)
自然科(106290)
自然科学(106259)
自然科学基金(104313)
(99667)
教育(98555)
资助(90486)
编号(85652)
成果(68178)
重点(67426)
(65000)
(62835)
(61908)
课题(59040)
科研(58290)
创新(57823)
计划(56324)
教育部(55117)
期刊
(173456)
经济(173456)
研究(121147)
中国(77355)
学报(75765)
(67230)
科学(65905)
(65327)
管理(59816)
大学(56532)
学学(53753)
农业(46340)
教育(45221)
技术(37850)
(32822)
金融(32822)
财经(30634)
业经(29273)
经济研究(28877)
(26137)
(23605)
问题(23257)
统计(22252)
(21560)
科技(21276)
技术经济(20792)
图书(20261)
(20217)
理论(20061)
业大(20055)
共检索到612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伟  宫善栋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均十分靠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也有不少争论。但在以往对宏观税负的研究中,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财政幻觉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各类收入施加权重来调整并重新测算税负痛感指数,借此来考察中国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来衡量中国实际税负痛感水平高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税负痛感在全球58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陈海林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对我国各省(区、市)营商环境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构建并测算了各省1995-2016年间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研究发现,政府规模、法治水平、政府分权、劳动力素质、融资环境、创新活力、基础设施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营商环境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而税收负担、劳动力成本、政府腐败和犯罪是导致营商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显著地提高地区FDI水平和新增就业规模,且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各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的平均值从1995年的26.48上升到2016年的62.86,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不同地区营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立甫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在构建MIMIC模型时,以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作为不可观测变量,选取代表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国外冲击三方面的10个指标作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外生原因变量,选取汇率变化率和外汇储备变化率作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结果变量。从实证结果来看,基于MIMIC模型的结构方程测算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我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变化;汇率预期、中美利差、贸易顺差/工业增加值和通货膨胀率是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加明  杨潇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一种经济现象。文章将财政幻觉理论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财政幻觉的表现形式和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税制结构、通货膨胀率和地区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幻觉的重要因素。通过带协变量的财政幻觉模型测算出2007—2015年我国地方财政幻觉指数,结果发现,东、中部地区属于悲观幻觉区域,而西部地区属于乐观幻觉区域。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财政幻觉相关影响因素从税制结构调整、合理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寿康  
《巴塞尔协议Ⅲ》将新资本协议的缺陷,看成是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充足标准来改进的缺陷,没有系统地分析现有银行监管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风险度量模型所存在的一些内在缺陷,并指出,巴塞尔银行监管模式的基本假设——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先进模型来准确度量,其实只是一种幻觉。文章同时指出,如果模型不能准确地度量风险,在现有的基于模型的银行监管模式下,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只会激起银行更大的监管套利动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银行监管模式容易引发内生性风险,从而危及整个系统的稳健性。因此,在提高核心资本标准的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应考虑如何更加科学地对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监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铭洪  罗振华  
一、财政幻觉假说的发展历史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假说是用以解释政府规模增长的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它认为由于财政收支过程的混沌性产生的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投票者-纳税人往往低估税收价格,导致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以至于支持了较高的公共支出水平。财政幻觉假说可以追溯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穆勒认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琳  汤蛟伶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由税制结构导致的财政幻觉所起的作用,解释财政幻觉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到政府规模的变化,并运用一些计量处理,验证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目前应该如何限制政府规模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闫浩  纪慧美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结论表明:对于人均各类财政支出,特别是人均第二类(民生性)支出和第三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支出,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突出,其中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幻觉效应最大,其次是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最小。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庆瑜  吕庆明  
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幻觉共同的基础是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财政幻觉具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乐观的财政幻觉而言,悲观的财政幻觉是实现财政民主的更优选择。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现状偏见、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理论可以解释财政幻觉产生机理,并深化对财政幻觉现象的认知。通过对上述行为经济学原理的正向或逆向应用,财税制度安排可以产生乐观或悲观不同的财政幻觉。在财政民主的背景下,制度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财税制度产生的悲观的财政幻觉来觉醒纳税人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为财政民主的实现奠定观念内核。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贾彦东  刘斌  
本文构建了一个含体制转换的简单DSGE模型,将政府债务变化、财政政策预期与财政极限的讨论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中。在不确定环境下,通过对未来财政盈余的贴现,得到一般均衡框架下政府可承受债务水平的极限。结合我国的实际债务状况,我们对全国及主要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极限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1)当前我国政府广义负债率已超过55%,且无论在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内,政府财政收支都将面临较大潜在压力;(2)通过对全国及主要省份财政极限的模拟,在稳定的财政支出条件下,我国中央财政极限分布的期望值为0.87,各主要省份财政极限分布的期望水平均处于0.6至1.9的区间范围内;(3)不同省份间财政极限的差异主要源于区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进  张贻军  王景  
泡沫意味着股价偏离了其真实价值,而真实价值由其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决定。再售期权与通胀幻觉两因素分别从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估计的偏差的角度解释股价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本文以1997—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动态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估计我国股市的基本价值进而估计股市泡沫水平和波动性;在此基础上,检验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对我国股市泡沫的解释作用。本文发现,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都是影响我国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但是再售期权具有更强解释作用。这一结论与我国股市存在严重异质信念和严格禁止卖空的特征相吻合,也为有效监控我国股市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