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2)
- 2023(18473)
- 2022(16121)
- 2021(14882)
- 2020(12741)
- 2019(29290)
- 2018(29049)
- 2017(56262)
- 2016(30601)
- 2015(34465)
- 2014(34243)
- 2013(33583)
- 2012(30678)
- 2011(27704)
- 2010(27724)
- 2009(25446)
- 2008(24700)
- 2007(21777)
- 2006(19076)
- 2005(16382)
- 学科
- 济(120897)
- 经济(120769)
- 管理(88386)
- 业(83979)
- 企(69011)
- 企业(69011)
- 方法(59751)
- 数学(52823)
- 数学方法(52000)
- 农(33102)
- 中国(31693)
- 财(30648)
- 学(26666)
- 业经(26445)
- 地方(23675)
- 贸(23516)
- 贸易(23505)
- 易(22867)
- 农业(22070)
- 制(21513)
- 环境(21244)
- 理论(20179)
- 务(19484)
- 技术(19484)
- 财务(19397)
- 财务管理(19358)
- 和(18745)
- 企业财务(18267)
- 银(18020)
- 银行(17949)
- 机构
- 学院(440083)
- 大学(439849)
- 管理(172189)
- 济(171181)
- 经济(167586)
- 理学(150812)
- 理学院(149087)
- 管理学(145951)
- 管理学院(145165)
- 研究(144004)
- 中国(105109)
- 科学(93823)
- 京(93080)
- 农(77929)
- 财(77663)
- 所(73203)
- 业大(71597)
- 研究所(67442)
- 中心(65720)
- 财经(63712)
- 江(62288)
- 农业(61819)
- 北京(57972)
- 经(57927)
- 范(56748)
- 师范(56061)
- 院(52361)
- 经济学(51704)
- 州(50821)
- 财经大学(47545)
- 基金
- 项目(308714)
- 科学(241102)
- 基金(223087)
- 研究(217224)
- 家(197843)
- 国家(196257)
- 科学基金(167289)
- 社会(135784)
- 社会科(128736)
- 社会科学(128699)
- 省(121581)
- 基金项目(118333)
- 自然(112431)
- 自然科(109841)
- 自然科学(109810)
- 自然科学基金(107800)
- 划(103109)
- 教育(101331)
- 资助(93158)
- 编号(87684)
- 重点(69827)
- 成果(69201)
- 部(67147)
- 发(65252)
- 创(63903)
- 课题(60690)
- 科研(59973)
- 创新(59679)
- 计划(58328)
- 教育部(56868)
- 期刊
- 济(176667)
- 经济(176667)
- 研究(120644)
- 学报(77476)
- 中国(75924)
- 农(69131)
- 科学(67936)
- 管理(61069)
- 大学(57698)
- 财(57636)
- 学学(54827)
- 农业(47831)
- 教育(45981)
- 技术(38645)
- 融(33013)
- 金融(33013)
- 业经(30493)
- 财经(30087)
- 经济研究(29233)
- 经(25726)
- 业(24754)
- 问题(23793)
- 统计(22401)
- 科技(22093)
- 版(21595)
- 技术经济(21318)
- 图书(21014)
- 策(20612)
- 业大(20585)
- 理论(20251)
共检索到61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陈海林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对我国各省(区、市)营商环境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构建并测算了各省1995-2016年间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研究发现,政府规模、法治水平、政府分权、劳动力素质、融资环境、创新活力、基础设施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营商环境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而税收负担、劳动力成本、政府腐败和犯罪是导致营商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显著地提高地区FDI水平和新增就业规模,且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各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的平均值从1995年的26.48上升到2016年的62.86,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不同地区营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立甫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在构建MIMIC模型时,以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作为不可观测变量,选取代表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国外冲击三方面的10个指标作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外生原因变量,选取汇率变化率和外汇储备变化率作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结果变量。从实证结果来看,基于MIMIC模型的结构方程测算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我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变化;汇率预期、中美利差、贸易顺差/工业增加值和通货膨胀率是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 王巾英
本文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根据OECD十五国1990年以来对中国、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面板数据,对中印两国吸引FDI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中国FDI高速增长的历史、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汇率贬值政策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印度的语言优势克服其与东道国的地理距离而吸引更多FDI的流入。
关键词:
FDI 决定因素 面板数据 中印比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毛雅娟 米运生
文章采用1995~2005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全部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的125个样本,提高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在类似研究中首次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检验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在此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根据随机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核心决定因素为:企业规模LOGA(+)、盈利能力PROF(-)和税收水平TAXR(+)。其中,除盈利能力支持融资优序理论的预期外,企业规模和税收水平支持权衡理论的预期;成长性GROW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没有表现出核心的解释作用,并且税收水平受因变量选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凡
基于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源和技术源相脱离的现象,将7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92~2008年间在华投资的数据应用于随机效应模型中,实证分析其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的市场潜力是发达国家投资的最重要的正相关因素;地理距离因素与主要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出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汇率贬值政策在2002年之后愈发促进了主要发达国家对华FDI的流入;发达国家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关注逐渐被劳动力高素质所取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康 郭萍 章立
本文利用1988-2008年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夏普理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旨在测度各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演进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均物质资本、农村劳动力规模和劳均土地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贡献逐渐减小,平均贡献分别为33.8%、17.1%和11.1%。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逐渐增大,平均贡献分别为27.4%和6.4%。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贡献比较稳定,平均贡献仅为4.3%。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洋
本文在投资者适应性预期等假设的基础之上,基于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建立了国际资本流入条件下的房地产短期价格变动理论模型。在该理论模型基础上,使用2004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含自治区、直辖市)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短期价格变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房价的短期变动均受购房消费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和消费者的购买水平的影响,并呈现正向效应。同时,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实现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洋
本文在投资者适应性预期等假设的基础之上,基于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建立了国际资本流入条件下的房地产短期价格变动理论模型。在该理论模型基础上,使用2004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含自治区、直辖市)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短期价格变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房价的短期变动均受购房消费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和消费者的购买水平的影响,并呈现正向效应。同时,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实现协调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素华 杨烨超
本文从拓展的有关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D-G模型出发,基于198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FDI进入中国区位变动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分析了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和中国加入WTO以后FDI进入中国的区位变动特征及其决定因素。本文结论显示:1992年和2002年是FDI进入中国区位变动的两个转折点;FDI进入中国的地区集聚效应显著;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FDI进入的推动作用明显,对中部和西部地区FDI进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工资提高会引起FDI进入中国的规模下降,对FDI进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兰品 韩学影
我国创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创业企业存活率提升却不明显,这要求对创业行为关注的重心应该由创业数量转变为创业质量。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SDM模型分析政务、金融、人才、市场四个维度的营商环境对创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影响创业质量权重最大的营商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四个维度对创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人才环境对创业质量的影响最大,人才环境每提升1%会促进本地和相邻地区创业质量分别提高0.575%和0.349%,金融环境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小,分别为0.194%和0.119%;东部地区提升市场环境和人才环境带来的边际贡献最大,中部地区创业质量的提升需要建设人才环境,西部地区则受政务环境的制约。因此,各地需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优化政务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体制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发挥各地营商环境协同效应,促进创业质量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文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研究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并探寻合理化的路径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另外,贸易伙伴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上升,有利于增进中国对其服务进口。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互动协调,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大力发展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决定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爱民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农户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农户消费的影响,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1)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农户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消费意愿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2)户主个人因素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户主主业的非农化对农户消费有积极的影响;(3)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保险体系完善与农户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户 消费意愿 有序Probit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青峰
利用1995-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发现有: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离前沿面较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区出口强度、地方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对研发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地区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效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本文结论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效率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研发创新 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华 吴凤平
长期以来,不规范化和隐藏操作的地下金融发展势头迅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政府管束的难度。文章利用MIMIC模型,通过分析面板数据估算了中国地下金融的发展规模,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东部沿海、华北中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地下金融发展较快,从而验证了地下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文章结合地下金融治理与水治理的契合性,分别探究了地下金融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创新性地把治水方略中"堵""疏"结合的理念引入到对地下金融的监管。对地下金融采取简单粗暴的打击方式是不可取的,应该通过
关键词:
地下金融 市场经济 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