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5)
- 2023(17743)
- 2022(15140)
- 2021(13796)
- 2020(11636)
- 2019(26637)
- 2018(26281)
- 2017(50332)
- 2016(27595)
- 2015(31004)
- 2014(31168)
- 2013(30969)
- 2012(29410)
- 2011(27054)
- 2010(27554)
- 2009(25973)
- 2008(25862)
- 2007(23422)
- 2006(21062)
- 2005(19635)
- 学科
- 济(129003)
- 经济(128842)
- 管理(80887)
- 业(76134)
- 企(59888)
- 企业(59888)
- 方法(48099)
- 数学(42053)
- 数学方法(41663)
- 中国(36808)
- 农(34377)
- 财(32296)
- 地方(30814)
- 制(27801)
- 业经(27388)
- 学(26112)
- 贸(23586)
- 贸易(23569)
- 农业(23045)
- 易(22810)
- 银(21836)
- 银行(21771)
- 行(20909)
- 融(20727)
- 金融(20722)
- 环境(19181)
- 体(18581)
- 务(18567)
- 财务(18523)
- 财务管理(18469)
- 机构
- 大学(411324)
- 学院(410350)
- 济(177138)
- 经济(173480)
- 管理(150097)
- 研究(149145)
- 理学(127502)
- 理学院(125931)
- 管理学(123868)
- 管理学院(123105)
- 中国(113760)
- 科学(90700)
- 京(88341)
- 财(84318)
- 所(78251)
- 农(76065)
- 研究所(70395)
- 中心(66659)
- 财经(65401)
- 江(64001)
- 业大(62347)
- 农业(59844)
- 经(59005)
- 北京(56532)
- 经济学(55232)
- 范(53640)
- 院(53048)
- 师范(53013)
- 州(50529)
- 经济学院(49527)
- 基金
- 项目(262161)
- 科学(204396)
- 基金(188900)
- 研究(187931)
- 家(166735)
- 国家(165310)
- 科学基金(138836)
- 社会(120438)
- 社会科(114159)
- 社会科学(114127)
- 省(102642)
- 基金项目(99715)
- 自然(88862)
- 划(87023)
- 自然科(86701)
- 自然科学(86671)
- 教育(85621)
- 自然科学基金(85147)
- 资助(77182)
- 编号(74848)
- 成果(62393)
- 发(60783)
- 重点(60172)
- 部(57985)
- 创(53924)
- 课题(53134)
- 创新(50684)
- 科研(50075)
- 国家社会(50002)
- 教育部(49141)
- 期刊
- 济(207963)
- 经济(207963)
- 研究(128374)
- 中国(87090)
- 农(70273)
- 学报(68825)
- 财(65691)
- 科学(61481)
- 管理(56548)
- 大学(51220)
- 学学(48554)
- 农业(46789)
- 融(43111)
- 金融(43111)
- 教育(41478)
- 技术(34164)
- 经济研究(33937)
- 财经(33618)
- 业经(32787)
- 经(29004)
- 问题(27667)
- 业(24711)
- 贸(22927)
- 技术经济(21362)
- 国际(20144)
- 版(19817)
- 统计(19425)
- 商业(19333)
- 世界(19295)
- 理论(19005)
共检索到639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地区间税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要素可否自由流动,税负差异均通过影响地区的要素变动,从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地区税负差异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关键词:
税负差异 地区经济发展 非均衡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昌文
论外资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赵昌文(四川联合大学)FOREIGNCAPITALINCHINA用外资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距的扩大却成为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趋严重的一个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昌文 程民选
论外资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赵昌文程民选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距的扩大却成为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趋严重的一个主要问题。1980—1994年的15年间,中国GNP的年均增...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爽 刘黎明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及其区域间的特征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问题,而且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资源禀赋的初始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是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主要经济学因素。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适度调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安婷 曹馨予
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1994—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金融、科技三者呈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提出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总量达到最优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科技进步 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普查 投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阳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 ,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但区域政府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 ,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制度发展 非均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均衡 非均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民生发展 门槛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荣 陈雪梅
近几年来,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度创新的效果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在博弈过程中所需的激励相容条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公益者、策划者和仲裁者的责任,企业则承担着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责任。笔者通过对政府与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博弈分析,探求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实施机制。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度设计 博弈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吉舫 李梅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三类机构逐渐呈现出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类机构间的数量、规模及绩效非均衡,地域分布非均衡和金融服务能力非均衡。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分别从产权、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这种非均衡性进行深度解析后,可以发现,优化各类机构的产权结构,完善监管制度,增加西部地区金融供给,提升各类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波 张丽华
通过基尼系数分解和泰尔指数分解的方法,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并得出结论: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差异的扩大速度,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间差异仍在进一步扩大。基于这一事实,从事权角度提出了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新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魏星
利用县级行政区数据对1993~2005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现象进行分析,并使用泰尔指数对总体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构成情况进行分解,发现县际间经济发展差距并未在近几年出现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距类似的趋同现象,省内经济发展差距较明显,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省内经济发展差距是总体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构成要素。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较小的行政区划入手,分析和认识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省内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不平等 地区差距 不平等分解 行政区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果袅 李良
从长远来看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调节资源配置 ;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财政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