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1)
2023(6926)
2022(5924)
2021(5342)
2020(4499)
2019(10178)
2018(10227)
2017(20705)
2016(10962)
2015(12194)
2014(12490)
2013(12811)
2012(12526)
2011(11786)
2010(12091)
2009(11645)
2008(11300)
2007(10247)
2006(9520)
2005(8916)
作者
(34146)
(28590)
(28440)
(27374)
(18238)
(13575)
(12990)
(10935)
(10624)
(10357)
(9926)
(9399)
(9261)
(9244)
(8941)
(8734)
(8295)
(8237)
(8197)
(8062)
(7420)
(7012)
(6909)
(6568)
(6460)
(6443)
(6293)
(6004)
(5930)
(5532)
学科
(72591)
经济(72537)
管理(29032)
(26820)
方法(24068)
数学(21924)
数学方法(21799)
(19245)
企业(19245)
地方(18390)
中国(18014)
(14027)
地方经济(13190)
(12740)
(12401)
(12332)
业经(11778)
(10676)
银行(10664)
(10365)
(10355)
金融(10354)
(10012)
贸易(10004)
(9658)
农业(9424)
(8914)
环境(8817)
(7653)
经济学(7586)
机构
大学(176810)
学院(175808)
(87956)
经济(86364)
研究(65934)
管理(62102)
理学(52582)
理学院(51920)
管理学(51202)
管理学院(50853)
中国(50495)
(40919)
(37106)
科学(36976)
(34294)
财经(32373)
研究所(30728)
经济学(29546)
(29173)
中心(28003)
经济学院(26417)
(26249)
(25676)
北京(24139)
财经大学(23968)
(22780)
(22192)
业大(22106)
师范(22003)
(20880)
基金
项目(105002)
科学(82319)
基金(77318)
研究(76677)
(67360)
国家(66864)
科学基金(55721)
社会(51724)
社会科(49113)
社会科学(49100)
基金项目(40348)
(38834)
教育(34003)
自然(33434)
(33135)
自然科(32593)
自然科学(32580)
资助(32409)
自然科学基金(32006)
编号(29327)
成果(24951)
(24638)
(24317)
重点(23792)
国家社会(22352)
(21671)
教育部(20959)
(20842)
课题(20806)
发展(20384)
期刊
(105797)
经济(105797)
研究(61294)
中国(31377)
(29597)
学报(25565)
管理(24519)
(24305)
科学(23877)
(20645)
金融(20645)
大学(19423)
经济研究(18996)
学学(18639)
财经(17705)
农业(16158)
(15391)
业经(14605)
问题(14477)
技术(13971)
教育(12542)
(11951)
技术经济(10578)
国际(10239)
统计(9793)
商业(9248)
经济问题(8973)
理论(8798)
世界(8769)
经济管理(8532)
共检索到27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应用时间系列方法,从新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的"俱乐部"收敛性。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东、中、西部的预先限定,识别出哪些地区能够形成收敛"俱乐部"。研究表明,我国存在以上海人均收入为稳态水平的收敛"俱乐部",它包括16个省份,这意味着我国将近一半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上升潜力和空间。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差异和国际贸易对收敛"俱乐部"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国  张娟  陈国绪  
一、引言区域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涉及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效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逐步转向相对平衡,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郑义  
文章基于1978~2013年我国各省市实际人均GDP数据,运用Ender&Lee(2012)提出的傅里叶单位根检验,考察了我国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俱乐部趋同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区域组Ⅰ和区域组Ⅲ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区域组Ⅱ趋同程度最低;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相对于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而言,在俱乐部趋同实证研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邓冬林  
文章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并以俱乐部趋同的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对较短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为有效的Im-Pesaran-Shin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赫宁  王乐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随之扩大。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在共同关注落后省份能否赶上发达省份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大量对中国经济的收敛性的相关研究。本文中,我们通过运用Hobijin和Fanses(2000)的研究检验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发散和收敛行为,再次研究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发现是引人注目的:首先,不论改革前后,均存在极小的俱乐部的收敛特征。具体地讲,在改革前存在13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1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改革后存在19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3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其次,比较改革前后的收敛特征后,我们的结果表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马俊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群峰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省际间的差异也在持续不断的扩大。以收敛性理论为分析基础,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对1978-2007年我国省际间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但是存在俱乐部β趋同,东部和西部趋同比较明显,而中部趋同不明显。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细分,论证固定资产投资各主体投资行为差异是否是条件β趋同的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祥民  赖永剑  
在使用随机前沿估计的双曲线距离函数测度地区环境效率的基础上,应用更适合于环境变量的敛散性分析的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分析了地区间可能存在的环境效率俱乐部收敛现象。结果发现地区间环境效率存在着四个收敛俱乐部;进一步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表明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是俱乐部形成的主要决定条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杨名彦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探究其收敛俱乐部及地区差距来源。研究方法:提出基于空间异质性的三阶段SP-DEA动态分析模型,测算出中国省际绿色TFP增长,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检验中国绿色TFP增长的俱乐部收敛趋势,运用QAP方法揭示地区差距来源。研究发现:剔除空间异质性等客观因素后,中国绿色TFP年均增长1.083%,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较之前提高5.2倍,中国29个省份的技术进步呈现正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的绿色TFP增长源自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双重作用。考察期内中国绿色TFP增长呈现出由长江经济带、泛珠江经济带、西北地区省份构成的具有"区块链"特征的收敛俱乐部。以上三个收敛俱乐部的存在有利于缩小中国省际绿色TFP增长的地区差距,而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呈现的"块状"收敛俱乐部、相邻省份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能缩小上述差距。技术效率变化差异则是当前中国省际绿色TFP增长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研究创新:提出三阶段SP-DEA动态分析模型,破除空间异质性影响和无法进行动态研究的局限,更加准确地测度中国省际绿色TFP的真实增长,并突破人为预先设定的区域界限,实现跨地区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价值:准确测算中国绿色TFP增长及其收敛俱乐部,深入揭示中国省际绿色TFP增长的地区差距来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祥民  赖永剑  
在使用随机前沿估计的双曲线距离函数测度地区环境效率的基础上,应用更适合于环境变量的敛散性分析的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分析了地区间可能存在的环境效率俱乐部收敛现象。结果发现地区间环境效率存在着四个收敛俱乐部;进一步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表明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是俱乐部形成的主要决定条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俏茹  刘金全  刘达禹  
本文在存在技术转移的熊彼特增长模型中考虑了非完美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通过技术差距的动态演变推导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本文利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对理论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双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门限值时,一国的经济增长无法向前沿增长率收敛,体现出金融发展的瓶颈效应;而当金融发展水平高于第一门限值时,一个国家向前沿增长率收敛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最后,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越第二门限值后,其对经济增长的牵拉作用逐渐衰减,体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这一结果与理论猜想高度耦合,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广月  
本文构建碳强度俱乐部收敛模型,利用我国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碳强度俱乐部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碳强度存在高、中和低三个收敛俱乐部;(2)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能源价格的变动、环境规制政策和产权制度的实施等均有助于碳强度的收敛和降低。清洁技术水平和能源效率没有起到有效作用,这是因为我国现有清洁技术存量不足和质量不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政策和产权制度存在很大关联;(3)总体而言,除一些省域外,我国碳强度到2020年降低40%-45%目标能够实现,这表明中国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有一定难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应用主成分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1952~2004年长达53年的地区经济的收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分析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总体上只有较弱的收敛性。进一步比较1952~1977年和1978~2004年两个时间段,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东部地区收敛趋势增强以外,全国总体、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力度即缩小地区差距的动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弱。我们还发现,强收敛性在地区之间出现了转移:由1978年以前的中部地区转移到了1978年以后的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剑  李菲  
文章从一个不同于以前收敛研究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各产业间是否存在俱乐部收敛,为我国的产业划分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在生产技术特征上的共性和不同,以及不同产业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