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3)
- 2023(10738)
- 2022(9381)
- 2021(8681)
- 2020(7491)
- 2019(17591)
- 2018(17082)
- 2017(33588)
- 2016(17983)
- 2015(20887)
- 2014(21065)
- 2013(21344)
- 2012(20656)
- 2011(19189)
- 2010(19533)
- 2009(18786)
- 2008(18618)
- 2007(16595)
- 2006(14853)
- 2005(13681)
- 学科
- 济(103598)
- 经济(103513)
- 管理(49395)
- 业(47153)
- 方法(42977)
- 数学(39137)
- 数学方法(38897)
- 企(35663)
- 企业(35663)
- 中国(25862)
- 地方(23466)
- 农(23346)
- 财(21668)
- 学(18326)
- 业经(17533)
- 贸(17399)
- 贸易(17390)
- 制(17156)
- 易(16768)
- 农业(15553)
- 地方经济(14849)
- 融(14604)
- 金融(14601)
- 银(14562)
- 银行(14538)
- 行(13939)
- 环境(13305)
- 和(12786)
- 务(12301)
- 财务(12284)
- 机构
- 大学(283124)
- 学院(280134)
- 济(131902)
- 经济(129368)
- 管理(104606)
- 研究(100286)
- 理学(89315)
- 理学院(88224)
- 管理学(87000)
- 管理学院(86462)
- 中国(77015)
- 财(60898)
- 京(59531)
- 科学(57358)
- 所(51145)
- 财经(48430)
- 研究所(45860)
- 中心(45140)
- 农(43803)
- 经(43761)
- 经济学(43015)
- 江(41637)
- 经济学院(38853)
- 北京(38232)
- 业大(37521)
- 范(36534)
- 师范(36247)
- 财经大学(35713)
- 院(35219)
- 农业(34403)
- 基金
- 项目(174444)
- 科学(137647)
- 基金(128600)
- 研究(127582)
- 家(111128)
- 国家(110266)
- 科学基金(93669)
- 社会(83980)
- 社会科(79769)
- 社会科学(79749)
- 基金项目(68206)
- 省(65682)
- 自然(58218)
- 教育(58105)
- 自然科(56801)
- 自然科学(56783)
- 划(55999)
- 自然科学基金(55778)
- 资助(53495)
- 编号(50903)
- 成果(42280)
- 部(40412)
- 重点(39550)
- 发(39126)
- 国家社会(35543)
- 创(35147)
- 课题(35063)
- 教育部(34946)
- 人文(33777)
- 科研(33279)
- 期刊
- 济(150778)
- 经济(150778)
- 研究(91203)
- 中国(50495)
- 财(46228)
- 学报(40443)
- 农(39183)
- 科学(37833)
- 管理(37093)
- 大学(30494)
- 融(29597)
- 金融(29597)
- 学学(28764)
- 农业(26070)
- 经济研究(25683)
- 财经(25603)
- 技术(23147)
- 教育(22536)
- 经(22100)
- 业经(21775)
- 问题(20729)
- 贸(18225)
- 技术经济(16269)
- 统计(15699)
- 国际(15433)
- 理论(14463)
- 商业(14075)
- 世界(13791)
- 业(13620)
- 策(13416)
共检索到43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关键词:
β-收敛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25年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28个省区经济发展的σ-收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省区间相关性,特别是经济间的相关性后,可显著纠正采用传统方法进行σ-收敛研究产生的误差。修正后的σ-收敛值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省区间经济表现出σ-收敛的趋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舸 刘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婷 唐沿源 黄勇
本文在对我国中央投资的规模、地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其经济增长及地区收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中央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微弱正向影响,且在落后地区的效应更大;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则对经济增长有微弱负向影响,且在发达地区的效应更大。因而,应适当扩大中央投资规模,但增长速度应慢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更多向落后地区倾斜,以同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
中央投资 经济效率 地区经济收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崛起"。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玲 李国平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指标计算并描述了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78-2004年及各子时段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β收敛状况。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生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距离上会拉动范围内区域发展,而在经济上对周围的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或会造成周围区域产业衰退现象。投资水平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第三,人口密度、FDI水平对区域经济产生波动的效力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卫锋 2王春峰
本文采用中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78 ~2002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混合回归的计量方法,对中国金融系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投资总量途径而不是效率途径来实现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付出了经济效率上的代价。为此,必须转变金融发展路径,加快金融变革,实现经济与金融的二元均衡。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效率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钧
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分别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一阶差分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1978—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消费函数 协整理论 消费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任光宇
文章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半参数计量经济理论建模,对1990~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的内在原因。实证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只有个别地区发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和地区收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的城市化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地区城市化水平存在着绝对β收敛,在考虑了空间效应之后,收敛的速度有所加快。同时,这也说明,普通回归模型低估了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速度。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省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示范、带动和学习、模仿现象;空间效应对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具有正向作用;充分利用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效应 β收敛 空间计量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