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2)
- 2023(15004)
- 2022(12576)
- 2021(11541)
- 2020(9609)
- 2019(22075)
- 2018(22250)
- 2017(43721)
- 2016(23607)
- 2015(26852)
- 2014(27255)
- 2013(27131)
- 2012(25134)
- 2011(22977)
- 2010(23295)
- 2009(21791)
- 2008(21164)
- 2007(19053)
- 2006(17272)
- 2005(15773)
- 学科
- 济(117717)
- 经济(117599)
- 管理(67289)
- 业(63231)
- 企(50528)
- 企业(50528)
- 方法(45973)
- 数学(40009)
- 数学方法(39663)
- 中国(30762)
- 农(28373)
- 地方(26376)
- 业经(24246)
- 财(23604)
- 学(23124)
- 制(20448)
- 贸(18917)
- 贸易(18903)
- 农业(18785)
- 易(18264)
- 融(17218)
- 金融(17216)
- 银(17208)
- 银行(17169)
- 行(16507)
- 和(16197)
- 环境(15986)
- 理论(15796)
- 地方经济(15621)
- 体(14598)
- 机构
- 大学(357263)
- 学院(353955)
- 济(153573)
- 经济(150389)
- 管理(138220)
- 研究(123277)
- 理学(118666)
- 理学院(117326)
- 管理学(115506)
- 管理学院(114860)
- 中国(92798)
- 京(76902)
- 科学(72868)
- 财(69930)
- 所(62437)
- 研究所(56336)
- 财经(56044)
- 中心(54135)
- 农(53332)
- 江(51350)
- 经(50707)
- 北京(49492)
- 业大(49337)
- 经济学(47527)
- 范(46451)
- 师范(46061)
- 院(43923)
- 经济学院(42553)
- 州(41958)
- 农业(41589)
- 基金
- 项目(230053)
- 科学(180353)
- 研究(170644)
- 基金(166725)
- 家(144316)
- 国家(143141)
- 科学基金(122259)
- 社会(108353)
- 社会科(102608)
- 社会科学(102579)
- 基金项目(88258)
- 省(87737)
- 自然(77475)
- 教育(77001)
- 自然科(75610)
- 自然科学(75593)
- 自然科学基金(74232)
- 划(73875)
- 编号(70005)
- 资助(69022)
- 成果(57687)
- 部(51345)
- 重点(51008)
- 发(50246)
- 课题(47783)
- 创(46778)
- 国家社会(44552)
- 教育部(44200)
- 创新(43724)
- 科研(43233)
- 期刊
- 济(177646)
- 经济(177646)
- 研究(113340)
- 中国(63795)
- 管理(52623)
- 学报(52405)
- 财(50497)
- 科学(49342)
- 农(49093)
- 大学(39914)
- 学学(37513)
- 教育(35728)
- 融(34930)
- 金融(34930)
- 农业(33727)
- 技术(30134)
- 经济研究(29128)
- 财经(28501)
- 业经(27328)
- 经(24430)
- 问题(23730)
- 技术经济(18853)
- 理论(18655)
- 贸(18221)
- 图书(17657)
- 现代(16901)
- 商业(16719)
- 实践(16650)
- 践(16650)
- 业(16555)
共检索到533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述云 吴小钢
基于建国30年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活力与效率的损伤,我国从1979年起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十几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距市场化目标尚远。而且,各省市自治区经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刚
文章是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的一个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日趋凸现,至今一直呈逐渐增强的态势。文章从市场化的视角对中国地区差距的成因进行了一个系统性解释,认为东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获得了一个先动的优势,在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下东部地区的先动优势得到了强化,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对此,文章建立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地区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从实证上验证了市场化因素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政策 市场化 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课题组一、市场化程度判断的方法要对市场化程度判断方法进行研究,以下三个前提性问题须首先解决。1.什么叫“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指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行政分配向市场调节的转化,具体说,就是取消或放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纪建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 ,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问题 ,指出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这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并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而不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乌力吉巴图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和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加速推进这个进程。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创造经济基础和条件。但当前边远民族地区在经济市场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快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如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莫龙炯
基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视角,利用中国省际数据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所有制结构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国有经济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随市场化进程而变化。在市场体系尚未完善情况下,国有经济的"宏观稳定作用"使其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化指数在[1.277 5,10.557 0]区间,国有经济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正向效应较小,尚未进入由正转负阶段,应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国有经济的"增长拖累效应"逐步显现,抑制地区经济增长,应完善产权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荣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李明珊 王昀
构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半对数模型,以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夏普利值方法分解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进而讨论了市场化改革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机制。结果显示,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平均贡献度为13.18%,表明市场化进程的不同步是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化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能够促进发达地区经济以更快速度发展,而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较弱,这种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是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市场化 经济发展 夏普利值 门限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纪建
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同时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此 ,可用回归方法予以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而不仅仅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敬勇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1.市场化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比中西部地区较高,但差距在缩小,我国省际间的技术效率不平衡状态有所缓解;2.市场化对技术效率的当期以及长期影响为正,即技术效率存在时间效应。3.分解的市场化因素:政府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对技术效率影响较显著。
关键词:
市场化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忠
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究竟有多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对此,经济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于对经济市场化程度判断的方法和依据不同,所得结论也有很大差异。下面我们选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加以介绍和比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芳
中国的经济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许多学者在做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时,将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量化得不够科学合理。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建立市场机制;二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以及产权制度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将市场化这一制度转型过程抽象为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非公经济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生产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五个指标。经计算,2003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81.45%。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锐
本文在探讨市场化、企业家精神与地区经济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收入差距函数,结合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精神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大于企业家精神单项指标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只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会真正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时段内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协同效应越小;企业家精神存在双门限值,门限值越高的区间,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越小。因此,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应该重视落后地区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梅 祝雨翔
中国长期的市场化进程是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现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借助最新的连续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不均衡程度,结合2000—2019年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方法研究推进市场化对地区经济不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显著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拉大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究其原因,本文发现推进市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因此导致的资本非均衡配置和人力资本重置是市场化进程推动地区经济失衡的重要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涛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因素,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的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是三个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对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市场分割将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对中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市场分割 经济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