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1)
- 2023(13189)
- 2022(11549)
- 2021(10670)
- 2020(9066)
- 2019(20951)
- 2018(20940)
- 2017(41723)
- 2016(22136)
- 2015(25061)
- 2014(25143)
- 2013(25258)
- 2012(23562)
- 2011(21656)
- 2010(21811)
- 2009(20374)
- 2008(19699)
- 2007(17418)
- 2006(15698)
- 2005(14002)
- 学科
- 济(113368)
- 经济(113257)
- 管理(64434)
- 业(60296)
- 企(48275)
- 企业(48275)
- 方法(47783)
- 数学(42384)
- 数学方法(42059)
- 中国(27427)
- 农(25636)
- 地方(24964)
- 财(23556)
- 业经(21474)
- 学(21125)
- 制(18428)
- 贸(18068)
- 贸易(18057)
- 易(17426)
- 农业(17416)
- 环境(15554)
- 银(15428)
- 银行(15395)
- 地方经济(15375)
- 融(15245)
- 金融(15243)
- 和(15084)
- 行(14753)
- 理论(14192)
- 务(13959)
- 机构
- 大学(335280)
- 学院(332002)
- 济(146249)
- 经济(143360)
- 管理(132424)
- 理学(114766)
- 理学院(113514)
- 研究(112208)
- 管理学(111872)
- 管理学院(111273)
- 中国(83293)
- 京(70839)
- 财(66337)
- 科学(66085)
- 所(55924)
- 财经(53846)
- 研究所(50587)
- 中心(49446)
- 经(48790)
- 农(47876)
- 江(46843)
- 业大(46031)
- 经济学(45735)
- 北京(45303)
- 范(42665)
- 师范(42347)
- 经济学院(41163)
- 院(40118)
- 财经大学(40035)
- 州(38249)
- 基金
- 项目(219895)
- 科学(173234)
- 研究(162613)
- 基金(160927)
- 家(138716)
- 国家(137627)
- 科学基金(118388)
- 社会(104540)
- 社会科(99164)
- 社会科学(99139)
- 基金项目(85646)
- 省(83594)
- 自然(75328)
- 教育(73698)
- 自然科(73508)
- 自然科学(73493)
- 自然科学基金(72196)
- 划(70329)
- 资助(67055)
- 编号(66090)
- 成果(53737)
- 部(49714)
- 重点(48537)
- 发(47470)
- 创(44854)
- 课题(44659)
- 国家社会(43216)
- 教育部(43162)
- 人文(42300)
- 创新(41891)
- 期刊
- 济(163696)
- 经济(163696)
- 研究(104665)
- 中国(55407)
- 管理(48930)
- 学报(48022)
- 财(47385)
- 科学(45229)
- 农(42987)
- 大学(36701)
- 学学(34705)
- 教育(30950)
- 融(30370)
- 金融(30370)
- 农业(29793)
- 技术(27958)
- 经济研究(27346)
- 财经(27339)
- 业经(24705)
- 经(23349)
- 问题(21721)
- 技术经济(18112)
- 理论(17460)
- 贸(16901)
- 图书(15778)
- 商业(15631)
- 实践(15579)
- 践(15579)
- 现代(15401)
- 统计(15367)
共检索到487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家武
中国地区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是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通过泰尔指数分析1978~2007年的数据,发现中国区域内差距与区域间差距的变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中国总体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有相似之处。由于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财政体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转移支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群峰 刘建兆 徐海钦
本文首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方式建立了制度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市场化、非国有化是制度成长的主要计量标准,并对各地区进行了排序。按各地区制度差异,分别进行不同外生变量下经济计量学分析,并提出几点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相关分析 因子设计 经济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EKC关系;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仍将逐渐增大;东北地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基本处于弱协调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东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庆华 李廷瑞
文章在扩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教育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教育业的发展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乐一 彭晓莲 李玉双
本文从经济周期长度、深度、形态三个方面的6个指标出发,研究1953—2010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其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深度、形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上的差异程度在增大,而在深度与形态方面,其差异程度在减小。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今后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且可以为国家相关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地区差异性 比较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艳 安增科
本文通过泰尔指数将地区经济差距和投资差距量化,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是投资数量与效率的地区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地区投资差距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关键词:
β-收敛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朱艳阳
本文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融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东部地区却不存在类似的因果联系。因此,上市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企业上市 区域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炎亮 杨治国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工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李国平
收敛假说和世界范围内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持续存在的反差,使得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相关文献非常丰富。本文试图通过对纷繁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对研究地区经济收敛的四种实证研究方法(横截面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布动态法及统计指标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江 鲁志国
本文利用异质性资源错配模型,研究中国各省之间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该机制导致的中国经济地区差异。得到的结论是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导致TFP损失随着改革进程逐步下降,自1992年以来,要素市场扭曲包括资本和劳动扭曲程度大幅度减小,中国经济差距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到2016年,扭曲的减少带来的显著影响是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至少25%,造成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央政府通过高度自主的国有部门向不同地区重新分配资本的干预过程有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磊 高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渐趋拉大与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同样引人注目,本文基于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证性地讨论了中国31个省份1978 ̄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结果显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 ̄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 ̄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导致上述变化的是地区之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程度的同步性有所变化;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顾晓安 奚兴强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发布的Article IV报告中所阐述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以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房地产泡沫、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等四类风险因素对我国省级地区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这四类风险的出现都会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而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地区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预防具有现实必要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强 潘怡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重要的金融发展战略。本文运用2006—2013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衡量了我国各省市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显示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呈倒U型;从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惠金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对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金融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