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7)
- 2023(17446)
- 2022(14961)
- 2021(13655)
- 2020(11470)
- 2019(26255)
- 2018(25831)
- 2017(49711)
- 2016(27105)
- 2015(30326)
- 2014(30387)
- 2013(30269)
- 2012(28952)
- 2011(26519)
- 2010(27254)
- 2009(26060)
- 2008(25725)
- 2007(23591)
- 2006(21465)
- 2005(19943)
- 学科
- 济(128644)
- 经济(128526)
- 管理(76093)
- 业(73977)
- 企(58397)
- 企业(58397)
- 方法(47032)
- 数学(40353)
- 数学方法(39954)
- 中国(37798)
- 农(34513)
- 地方(31652)
- 财(29067)
- 学(28260)
- 业经(27507)
- 制(25498)
- 农业(23164)
- 贸(22882)
- 贸易(22864)
- 易(22061)
- 银(21965)
- 银行(21900)
- 行(21125)
- 融(21119)
- 金融(21116)
- 技术(20639)
- 环境(18422)
- 理论(18194)
- 地方经济(18127)
- 和(18045)
- 机构
- 大学(404544)
- 学院(403809)
- 济(172873)
- 经济(169210)
- 研究(149193)
- 管理(143778)
- 理学(120814)
- 理学院(119263)
- 管理学(117161)
- 管理学院(116389)
- 中国(114122)
- 科学(91436)
- 京(88026)
- 财(81712)
- 所(79041)
- 农(71609)
- 研究所(71085)
- 中心(65875)
- 江(64605)
- 财经(63141)
- 业大(58481)
- 经(56867)
- 北京(56709)
- 农业(56127)
- 范(55980)
- 师范(55384)
- 经济学(54267)
- 院(53013)
- 州(51594)
- 经济学院(48562)
- 基金
- 项目(250964)
- 科学(195284)
- 研究(183244)
- 基金(178690)
- 家(157233)
- 国家(155875)
- 科学基金(130333)
- 社会(115596)
- 社会科(109406)
- 社会科学(109378)
- 省(98998)
- 基金项目(93084)
- 划(83900)
- 教育(83548)
- 自然(82141)
- 自然科(80134)
- 自然科学(80107)
- 自然科学基金(78675)
- 编号(74155)
- 资助(73817)
- 成果(62675)
- 发(59661)
- 重点(58176)
- 部(55022)
- 课题(53362)
- 创(53020)
- 创新(49914)
- 国家社会(47702)
- 发展(47701)
- 科研(47681)
- 期刊
- 济(208312)
- 经济(208312)
- 研究(130892)
- 中国(87262)
- 学报(66760)
- 农(66597)
- 财(63314)
- 科学(60233)
- 管理(56178)
- 大学(49372)
- 教育(46658)
- 学学(46264)
- 农业(44579)
- 融(42727)
- 金融(42727)
- 技术(35176)
- 经济研究(34023)
- 财经(33125)
- 业经(33069)
- 经(28772)
- 问题(27447)
- 业(23812)
- 贸(22890)
- 技术经济(21909)
- 国际(20097)
- 图书(19803)
- 统计(19184)
- 世界(19065)
- 商业(19057)
- 版(19048)
共检索到64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楷
我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动和工业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但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大。我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可以基本表述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变动幅度决定着地区工业结构的变动幅度,且能源原材料工业和轻工、装备制造业在结构变动中互为制约,但主要对装备制造业影响较大。为使工业增长保持一定的活力,需要保持必要的结构变动。一般来讲,能源原材料工业在地区工业中所占百分比减少,倾向于增加地区工业的相对增长速度;而装备制造业在地区工业中所占百分比增加,亦倾向于增加地区工业的相对增长速度。靠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来提升地区工业增长速度的做法,最终会降低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地区工业增长速度,最终要依托装备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源
1993~ 1 999年 ,我国工业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之外 ,工业主导产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以及地区结构和投资效益的变化 ,也是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就成为我国工业长期稳定增长的保证
关键词:
工业增长 行业结构 地区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我国地区工业增长因素分析●魏后凯一、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增长格局我国地区工业增长大体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在全国合理布局工业,使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区和产品消费地区,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并有利于巩固国防,国家在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海燕 刘金全
本文通过分析和检验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工业产出在经济总规模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趋于增加,工业产出在水平值上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工业产出增长的波动性是经济周期波动性的重要成分,并对经济周期波动起到连带作用;由于经济周期波动也对工业产出波动具有反馈影响,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仍然是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静轩 张伟
本文通过采用C-D生产函数和Jolow余值法对我国地区建材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区建材工业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全要素生产率和贡献率,通过对比说明地区建材工业增长质量问题。
关键词:
地区建材工业 经济增长质量 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伟 王浣尘
工业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体现和保证。本文基于我国1980-2002年工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状况,运用协调性理论的概念和模型来对我国这段时期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行计算和评价,以期考察金融和工业两部门协调发展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协调性呈现出逐步强化的态势,金融发展为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两部门的发展保持在基本协调的水平上。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工业经济 协调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国亮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探索了专业化、区位商、效益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的总要素生产率及其区位优势的比较来看,虽然东部地区比不上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业在产销组织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地区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仍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新永 刘南星 张卫华
当前,我国正步入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在此大背景下,也面临着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转型的发展趋势和迫切要求。准确把握广西工业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着力重塑工业增长动力,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保持广西工业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常态 广西工业 增长动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林业系统工业普查分析课题组
改革10年来我国林业系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加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老林区发展慢。根据全国林业系统第三次工业普查有关数据,对林业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指出,我国林业系统工业经济增长是资源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结论。其运行效益不佳,亟待改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金峰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资源赋存中,煤炭占90%以上,按国内矿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总热值计算,煤炭约占96%以上。在当前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就占75%左右。我国76%的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都是由煤炭提供的。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和新能源开发发展的可能性及我国的实际国情,予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比例将不会有明显变化,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煤炭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与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都有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光彬
本文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报、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和国民经济统计公报,首先对工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体制机制是中介原因,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工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放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从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具体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政策下来解释,要看到我国工业化也遵循从量变到结构变化再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本文认为,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量变和结构变化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状态,进而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同时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解决扭曲的产业激励政策,消化和规制过剩产能,完善金融体制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卫宁
本文从工业增长目标框架出发,基于增长结果目标指向和增长驱动目标指向两个层面,从稳定、高效、环保、低耗、信息融合、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编制地区工业增长质量指数,对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工业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中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指数的建立,对于认识我国工业增长质量地区差异,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地区工业增长质量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传忠 侯佳妮
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进入工业化后期时,制造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份额持续下降的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目前已作为"特征事实"在多数国家出现。本文利用2004—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组回归方法对不同工业化阶段下"去工业化"的差异化影响进行检验,并利用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针对制造业合理区间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去工业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邻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负效应;作用机制方面,"去工业化"阻碍了地区技术创新和城镇化进而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随着工业占比的上升,"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制造业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25.72%和30.68%两个门槛值。本文的研究为转型时期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戴天仕 张嘉桀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是否促进了民族县经济增长,是否提高了其财政自生能力?其中影响机制怎样,工业企业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有待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使用1998-2010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分析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对民族县工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使民族县经济增长率显著上升了大约3个百分点;(2)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突出表现在政策实施的初期,刺激作用在后续年份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效果;(3)转移支付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