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3)
2023(7641)
2022(6933)
2021(6312)
2020(5716)
2019(13543)
2018(13607)
2017(27909)
2016(15372)
2015(17554)
2014(17899)
2013(18048)
2012(17278)
2011(15736)
2010(16026)
2009(15335)
2008(15319)
2007(14100)
2006(12504)
2005(11352)
作者
(46990)
(39664)
(38987)
(37641)
(24801)
(18910)
(18219)
(15413)
(14570)
(14116)
(13274)
(13080)
(12430)
(12403)
(12334)
(12315)
(12254)
(11592)
(11422)
(11317)
(9949)
(9897)
(9687)
(9003)
(8892)
(8774)
(8768)
(8744)
(8068)
(7925)
学科
(70813)
经济(70753)
(39380)
管理(38921)
方法(34084)
数学(31213)
数学方法(30992)
(28172)
企业(28172)
(20625)
中国(19284)
(16765)
地方(15390)
(14472)
贸易(14465)
(14058)
农业(13729)
(13631)
(13392)
业经(12813)
(11501)
银行(11459)
(10962)
(10440)
金融(10437)
环境(10215)
(9539)
(9229)
(9222)
财务(9207)
机构
大学(233856)
学院(232259)
(101699)
经济(99693)
管理(85965)
研究(80625)
理学(73637)
理学院(72741)
管理学(71606)
管理学院(71166)
中国(61205)
(49632)
科学(49380)
(47097)
(42992)
(42560)
研究所(38545)
财经(37509)
中心(36743)
业大(35994)
(35160)
农业(34279)
(33800)
经济学(32464)
北京(31407)
(30230)
师范(29925)
经济学院(29818)
(27975)
(27899)
基金
项目(147178)
科学(114093)
研究(106359)
基金(105917)
(92654)
国家(91913)
科学基金(76553)
社会(67243)
社会科(63751)
社会科学(63727)
(57183)
基金项目(56577)
教育(49126)
(48616)
自然(48472)
自然科(47258)
自然科学(47241)
自然科学基金(46426)
资助(44070)
编号(43753)
成果(36554)
(33676)
重点(33605)
(33182)
课题(29936)
(29790)
教育部(28467)
科研(28383)
创新(28000)
国家社会(27853)
期刊
(111701)
经济(111701)
研究(70059)
中国(41392)
(38613)
学报(37830)
(35638)
科学(33717)
管理(29129)
大学(27756)
学学(26270)
农业(25826)
(22019)
金融(22019)
教育(21156)
技术(19166)
财经(18908)
经济研究(18566)
业经(18154)
问题(16390)
(16331)
(13562)
(13490)
技术经济(12776)
统计(12279)
理论(12058)
商业(11669)
国际(10901)
(10780)
实践(10739)
共检索到344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我国地区工业增长因素分析●魏后凯一、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增长格局我国地区工业增长大体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在全国合理布局工业,使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区和产品消费地区,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并有利于巩固国防,国家在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加快态势,在未来十年,正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期,投资将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和平  王瑞璞  
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划分标准的界定关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划分,已有多种方法。多数是按东、中、西部来划分的(主要是沿用国家在制定“七五”计划时使用的方法),即将东部划为发达地区,中、西部划为欠发达地区;或中部划为欠发达地区,西部划为不发达地区。若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声明  陈晓毅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选择索洛模型对我国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并估算出1978-200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率。通过国内外对比,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谈友胜  
文章主要使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提供的数据,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当前增加银行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刺激方案对工业产出增长的动态影响。同时深入分析影响工业产出的结构化因素如消费,进出口和投资对工业产出的动态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国亮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探索了专业化、区位商、效益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的总要素生产率及其区位优势的比较来看,虽然东部地区比不上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业在产销组织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地区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仍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鹭  魏法杰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储蓄、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阶段,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消费拉动型”增长,即消费是拉动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楷  
我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动和工业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但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大。我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可以基本表述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变动幅度决定着地区工业结构的变动幅度,且能源原材料工业和轻工、装备制造业在结构变动中互为制约,但主要对装备制造业影响较大。为使工业增长保持一定的活力,需要保持必要的结构变动。一般来讲,能源原材料工业在地区工业中所占百分比减少,倾向于增加地区工业的相对增长速度;而装备制造业在地区工业中所占百分比增加,亦倾向于增加地区工业的相对增长速度。靠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来提升地区工业增长速度的做法,最终会降低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地区工业增长速度,最终要依托装备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成柏  毛春梅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了我国各地区1995—2007年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估计了在碳排放约束和传统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并检验两种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差异。主要结论有: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东部地区TF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中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但在碳排放约束情况下不及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高;在28个省市区中,有8个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本文还实证考察了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能源强度和开放度等因素对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通过Mal 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地区工业TFP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最快且波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较为平稳,东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各地区工业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东部地区是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收敛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TFP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璧  刘雪剑  李晓晨  
文章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收集并整理了我国2003~2005年287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混合模型估计方法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由此提出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海兵  
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中,棉花与油料是仅次于粮食的两大主要农产品。这两类经济作物占我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左右,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40年来,我国这两类经济作物的生产增长经历了数次严重的波动。1953—1979年.我国棉花和油料产量增长率最高值分别为60个百分点(1963)和37个百分点(1964),最低值分别为-37.8个百分点(1960)和-52.7个百分点(1960),高低落差近100个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