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2)
- 2023(15315)
- 2022(13397)
- 2021(12746)
- 2020(10883)
- 2019(25060)
- 2018(24884)
- 2017(48293)
- 2016(26555)
- 2015(29913)
- 2014(30018)
- 2013(29668)
- 2012(27245)
- 2011(24443)
- 2010(24744)
- 2009(22683)
- 2008(22338)
- 2007(19379)
- 2006(16929)
- 2005(14782)
- 学科
- 济(103482)
- 经济(103372)
- 管理(77828)
- 业(72805)
- 企(59627)
- 企业(59627)
- 方法(51238)
- 数学(45581)
- 数学方法(44862)
- 财(35633)
- 中国(28573)
- 农(28409)
- 学(24505)
- 业经(21794)
- 制(20826)
- 贸(19512)
- 贸易(19503)
- 地方(19439)
- 务(19074)
- 易(18997)
- 财务(18996)
- 财务管理(18940)
- 农业(18457)
- 企业财务(17923)
- 理论(17320)
- 银(16261)
- 银行(16190)
- 技术(16044)
- 环境(15937)
- 和(15647)
- 机构
- 大学(379618)
- 学院(378150)
- 管理(148700)
- 济(146342)
- 经济(143182)
- 理学(129727)
- 理学院(128280)
- 管理学(125608)
- 管理学院(124961)
- 研究(124451)
- 中国(92877)
- 科学(81421)
- 京(81239)
- 财(73925)
- 农(67389)
- 所(64199)
- 业大(61800)
- 研究所(58513)
- 财经(56486)
- 中心(56056)
- 江(54272)
- 农业(53496)
- 北京(51233)
- 经(51194)
- 范(48066)
- 师范(47499)
- 院(45289)
- 州(43735)
- 经济学(43592)
- 财经大学(41862)
- 基金
- 项目(259803)
- 科学(201766)
- 基金(187203)
- 研究(183084)
- 家(165846)
- 国家(164513)
- 科学基金(139627)
- 社会(113386)
- 社会科(107477)
- 社会科学(107444)
- 省(101811)
- 基金项目(99525)
- 自然(94078)
- 自然科(91853)
- 自然科学(91825)
- 自然科学基金(90110)
- 划(86542)
- 教育(84747)
- 资助(78613)
- 编号(74543)
- 成果(59559)
- 重点(58308)
- 部(56571)
- 发(54137)
- 创(53504)
- 课题(51331)
- 科研(50568)
- 创新(49974)
- 计划(49014)
- 教育部(47672)
- 期刊
- 济(154538)
- 经济(154538)
- 研究(108641)
- 中国(71541)
- 学报(66418)
- 农(59676)
- 科学(58503)
- 财(57883)
- 管理(52372)
- 大学(49115)
- 学学(46588)
- 农业(41102)
- 教育(38907)
- 技术(31496)
- 融(29388)
- 金融(29388)
- 财经(26945)
- 业经(26314)
- 经济研究(25909)
- 经(22893)
- 问题(20697)
- 业(20691)
- 科技(19093)
- 版(18517)
- 统计(18418)
- 技术经济(18364)
- 图书(18062)
- 理论(17840)
- 业大(17385)
- 商业(17319)
共检索到54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李庆海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土地财政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构成,按窄、中、宽三种口径估算土地财政规模,结果表明不同统计口径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土地租金和贷款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力来源;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渐趋同;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央级税收比重与土地财政规模正相关,而外商直接投资与土地财政规模负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正相关,而人均GDP与土地直接税收入比重正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引资效应和土地收入效应是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圆圆
本文以1999—2007年省级数据为基础,对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土地财政规模存在较大时空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较大,政府支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地区竞争程度、腐败情况、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其中腐败和财政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重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尚蒲 罗必良
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划分三类土地财政收入。通过比较各类土地财政的增长结构,分析土地财政超常规增长的原因。全国和省级数据显示:Ⅰ类土地财政衡量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占财政收入比重稳定;Ⅱ类、Ⅲ类土地财政是Ⅰ类基础上加入土地非税收入,其中Ⅲ类比Ⅱ类增加了土地抵押收入;Ⅱ类土地财政增长受到政策影响较大;Ⅲ类土地财政中,各地抵押收入的膨胀,体现了土地资产属性,也反映出潜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对比较土地财政的增长结构,验证了地方政府偏好具有自主性的财政收入。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出让金 抵押收入 财政自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英楠 黄楚倩 关霭玲
在对土地财政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行的土地租税费制度,提出土地财政构成的概念性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的土地财政规模进行再估算。估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是土地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及最重要的来源,但并不是全部,研究时不应简单地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财政的唯一代表,而应根据研究目的作出具体判断;另一方面,目前各地对土地财政均存在较高程度的依赖。需警惕的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土地财政收入进而引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因此,政府须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概念性框架 规模估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英楠 黄楚倩 关霭玲
在对土地财政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行的土地租税费制度,提出土地财政构成的概念性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的土地财政规模进行再估算。估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是土地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及最重要的来源,但并不是全部,研究时不应简单地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财政的唯一代表,而应根据研究目的作出具体判断;另一方面,目前各地对土地财政均存在较高程度的依赖。需警惕的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土地财政收入进而引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因此,政府须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土地财政所隐藏的风险。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概念性框架 规模估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方华 张雯 何伦志
文章选取1982—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作为样本,测算资本外逃规模,并基于资本外逃数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本币币值变动率、政府公共债务、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与我国资本的外逃形成长期稳定关系。据此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持跨境资金稳定性,防范国内资本发生集中大规模外逃现象发生。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资本外逃 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华泰
研究目标: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规范管控土地财政的新思路,保证土地收益为发展服务。研究方法: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两部门生产函数推导出土地财政收入决定表达式,将其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代入含有省际相邻和省际距离矩阵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包括空间滞后因素在内的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就业人口分布等多种本地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惯性作用,且在省际空间范围内具有西高东低的溢出效应。研究创新:运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精准识别了土地财政的空间外溢系数。研究价值:为制定相关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动态面板 空间自回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祥
当前对晚清财政规模的研究,大多或是直接转引史料数据,或是将史料数据简单分类汇总,极少对既有史料数据及其统计方法进行细致的校核,故在此问题上自清末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若将一些基础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如计量单位混杂、重复统计、统计区域缺漏、数据呈报滞后等问题),则可以对晚清的财政规模估算进行重新审视与修正。在现有史料条件下,相对可靠地重新估算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财政规模,具有比较高的可操作性,在统计方法上亦能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波 王静
基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形成机理,对其进行规模估算,能够为全面评判及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及现实行政决策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运行模式分析生态成本形成过程及涵盖内容,可以得到:前期是农地资源用途转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中期是城市建成区土地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生态损耗;后期是增加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服务功能的投入成本。辽宁省2003—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为191800.9 hm~2,土地财政资金规模为21227.0亿元,可用资金衡量的生态成本共计4836.6亿元,每亿元土地财政资金生态成本为0.228亿元,前期、中期、后期占比分别为19.3%、0.2%、3.3%;同时,产生废气粉尘0.5 t,残余土方5963 m~3,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6.2 hm~2。辽宁省在这15年间出让土地破碎度为30.3宗/km2,城市集聚度为68.4%;新增城市建成区路面夏季热岛效应可提升大气温度2.9℃;增加城镇人口人均占有出让土地面积322.4 m~2。从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性、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通过整治工程增加耕地、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及路面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提升国有土地城市集聚度及集约度、开展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保洁等方面,提出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生态成本 规模估算 辽宁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波 王静
基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形成机理,对其进行规模估算,能够为全面评判及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及现实行政决策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运行模式分析生态成本形成过程及涵盖内容,可以得到:前期是农地资源用途转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中期是城市建成区土地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生态损耗;后期是增加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服务功能的投入成本。辽宁省2003—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为191800.9 hm~2,土地财政资金规模为21227.0亿元,可用资金衡量的生态成本共计4836.6亿元,每亿元土地财政资金生态成本为0.228亿元,前期、中期、后期占比分别为19.3%、0.2%、3.3%;同时,产生废气粉尘0.5 t,残余土方5963 m~3,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6.2 hm~2。辽宁省在这15年间出让土地破碎度为30.3宗/km2,城市集聚度为68.4%;新增城市建成区路面夏季热岛效应可提升大气温度2.9℃;增加城镇人口人均占有出让土地面积322.4 m~2。从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性、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通过整治工程增加耕地、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及路面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提升国有土地城市集聚度及集约度、开展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保洁等方面,提出降低土地财政模式生态成本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生态成本 规模估算 辽宁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传勇 巩腾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转型调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亟待转型,厘清土地财政的动机是关键。本文首先从分税制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政绩考核机制等维度探讨土地财政背后的制度环境并估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接着采用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政绩考核"内外因两个方面检验土地财政的动机,发现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的激励要远大于自身的"财政压力"。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规模估算 动机 转型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爽
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准财政活动,对于研究公共财政资源的规模问题构成一定的干扰。目前在学术界对金融系统中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准财政活动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商业银行系统中准财政活动研究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系统中准财政活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较为少见,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仍受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情况下,才会大量出现。本文将重点放在对金融系统中的核心——商业银行子系统中准财政活动的分析,通过对近三年商业银行系统中准财政活动规模的分类估算,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准财政活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冠岑 牛星 田伟利
以1999—2009年省级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土地财政的规模和区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近10年土地财政的规模增长较快,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加大。根据对各行政区域土地财政规模的聚类和城市化水平分析,我国可以划分为6类不同的土地财政区域。这6类地区在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值、人均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等指标方面都有所不同。对这6类区域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土地财政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规模 特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泰松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性,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地区间差异。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与土地供应面积大幅增加、"招拍挂"出让比重上升以及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等有着密切关系。受制于18亿亩耕地红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土地财政收入是不可持续以及不稳定的,地方政府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收支困境。因此,应尽快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及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平稳推进土地财政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收入规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书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城市贫困人群的数量增加,收入再分配问题被广泛关注,加强收入再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收入再分配的范围和规模有多大?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