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5)
- 2023(9698)
- 2022(8363)
- 2021(7880)
- 2020(6642)
- 2019(15118)
- 2018(15083)
- 2017(30299)
- 2016(16576)
- 2015(18801)
- 2014(19135)
- 2013(18956)
- 2012(17691)
- 2011(16177)
- 2010(16732)
- 2009(16295)
- 2008(16679)
- 2007(15298)
- 2006(14170)
- 2005(13333)
- 学科
- 济(64819)
- 经济(64713)
- 管理(64339)
- 业(54992)
- 企(47984)
- 企业(47984)
- 财(25223)
- 方法(25089)
- 制(21749)
- 数学(20371)
- 数学方法(20125)
- 中国(20080)
- 农(18577)
- 业经(15882)
- 银(15250)
- 银行(15243)
- 务(15173)
- 财务(15127)
- 财务管理(15086)
- 策(14769)
- 行(14485)
- 企业财务(14287)
- 体(13595)
- 学(13375)
- 贸(12726)
- 贸易(12716)
- 易(12452)
- 融(12232)
- 金融(12230)
- 理论(11943)
- 机构
- 大学(243120)
- 学院(242457)
- 济(104300)
- 经济(101811)
- 管理(96945)
- 理学(79961)
- 理学院(79132)
- 研究(78868)
- 管理学(78190)
- 管理学院(77681)
- 中国(66938)
- 财(59021)
- 京(52588)
- 财经(43560)
- 科学(42206)
- 江(39794)
- 经(39222)
- 所(38905)
- 中心(36624)
- 研究所(33877)
- 北京(33825)
- 财经大学(32054)
- 经济学(31962)
- 农(31734)
- 州(31152)
- 范(30111)
- 师范(29918)
- 院(28629)
- 业大(28549)
- 经济学院(28504)
- 基金
- 项目(140149)
- 科学(111237)
- 研究(109677)
- 基金(101778)
- 家(85408)
- 国家(84657)
- 科学基金(73284)
- 社会(70171)
- 社会科(66484)
- 社会科学(66469)
- 省(53032)
- 基金项目(52357)
- 教育(51158)
- 编号(46195)
- 划(44674)
- 自然(44388)
- 自然科(43248)
- 自然科学(43237)
- 自然科学基金(42478)
- 资助(42366)
- 成果(40414)
- 部(33167)
- 制(32713)
- 课题(32552)
- 重点(31034)
- 性(29700)
- 发(29373)
- 教育部(29120)
- 创(28866)
- 国家社会(28406)
- 期刊
- 济(129284)
- 经济(129284)
- 研究(81808)
- 中国(55453)
- 财(48625)
- 管理(41840)
- 融(31084)
- 金融(31084)
- 科学(29552)
- 农(29379)
- 教育(27873)
- 学报(27674)
- 财经(22873)
- 大学(22743)
- 技术(21132)
- 学学(21033)
- 业经(20248)
- 经(19712)
- 经济研究(19568)
- 农业(18954)
- 问题(16739)
- 贸(14303)
- 理论(12939)
- 现代(12612)
- 国际(12378)
- 会计(11998)
- 技术经济(11959)
- 财会(11467)
- 实践(11419)
- 践(11419)
共检索到396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高艳梅 姜海
农地过度非农化和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低不仅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受损,也是引起产业准入门槛过低、产业结构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我国土地管理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土地产权主体缺位、土地征用权滥用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非合作博弈为特征的政府治理缺陷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我国农地损失存在着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而导致过度性损失的主要经济学原因是政府失灵,即对土地市场的排斥和对土地价格的扭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为我国土地管理的重点应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性损失为主要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林山
自《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土地管理事业尝试了从分散管理、统一管理、垂直管理等多种模式,从而推动了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耕地资源。但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始终没能走出高消耗、低产出的局面,一直困扰着我国,水土流失、耕地滥用和违法占地、用地问题始终没得到有效地解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克伟
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从80年代初以来,在三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中,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管理制度。首先在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从基本不管,到责成部门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超
严谨的立法体系在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德国《民法大典》规定,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土地,为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所有。德国所有的土地都实行土地登记,即地籍登记。作为实体法的德国《土地登记法》,则设置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关系,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的程序规则,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乃安
合理利用土地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目前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发达国家有许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需求问题的管理机制。通过分析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指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基本趋于成熟的土地管理机制,以推动中国的土地立法和土地规制趋向更完善和更科学。
关键词:
土地问题 土地管理机制 土地发展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贵
我国土地管理权是由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征收权等权力构成的一组权利束结构体系。改革现行土地管理权制度,是修改《土地管理法》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的既有方案,因改革切入口定位不清而存在诸如目标定位模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量等诸多弊病,并因此陷入了改革困境。以土地开发权为切入口,建立土地开发权制度平台,并将各项具体土地管理权纳入到这一平台上来推动其改革,是走出当下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困境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土地管理权 土地管理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小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大陆地区借鉴香港的做法,探索建立了土地有偿使用和相关税费制度,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市土地增值形成的巨额财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借鉴香港特区等地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推进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若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目的]探索精细化、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针对性、有效性管理,是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方法]运用理论模型法和文献综述法对差别化土地管理原理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体系,并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结果]差别化土地管理是集时间、空间、地类和产业、部门等为一体的差别化国土管理模式;差别化土地管理目标是在提高土地资源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刚 曹玉书
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其管理和利用政策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土地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应加快土地政策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
促进 经济 转变 土地 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洁 廖长林
英、美、法等国实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将土地发展权独立分离出来,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并以此来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了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配置了土地资源,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开展土地发展权制度试点,按照土地作为农民集体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发展权制度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次芳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永欢 张丽君 黄先栋
土地资源是数量、质量与生态的有机统一,相应地形成了土地管理的数量红线、质量红线和生态红线。划定土地管理的"三条红线"是实现土地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对"三条红线"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管控目标、任务和建议,从而使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关键词:
土地 三条红线 集中统一管理 战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侯东民
我国土地管理改革在基本认识及相关实践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指出其问题所在 ,进而对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土地管理改革 基本认识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毅
2003年9月,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马毅为团长,由部机关、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和北京、天津等14个省(区、市)的29位同志组成的土地管理培训班,赴英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考察。本文是从他们学习归来的报告中摘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