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6)
2023(11370)
2022(9975)
2021(9648)
2020(8216)
2019(19441)
2018(19725)
2017(39276)
2016(21158)
2015(24225)
2014(24585)
2013(24337)
2012(22176)
2011(20130)
2010(20360)
2009(18714)
2008(18192)
2007(15779)
2006(13920)
2005(12283)
作者
(61606)
(50744)
(50646)
(48249)
(32271)
(24344)
(23049)
(20057)
(19276)
(18186)
(17430)
(16881)
(16077)
(16048)
(15693)
(15291)
(15177)
(15105)
(14531)
(14456)
(12580)
(12552)
(12262)
(11567)
(11422)
(11291)
(11268)
(11263)
(10209)
(9882)
学科
(87100)
经济(87011)
管理(60232)
(56743)
(46727)
企业(46727)
方法(43661)
数学(38745)
数学方法(38069)
中国(23202)
(22574)
(19832)
(19556)
业经(17784)
(15822)
(15669)
贸易(15660)
(15257)
地方(15250)
理论(14841)
农业(14593)
(13884)
(13155)
银行(13122)
技术(13094)
环境(12863)
(12510)
(12077)
财务(12002)
财务管理(11977)
机构
大学(307005)
学院(305240)
管理(124926)
(118578)
经济(115872)
理学(108559)
理学院(107399)
管理学(105296)
管理学院(104761)
研究(96644)
中国(72869)
(66328)
科学(60812)
(54824)
(48115)
(45785)
业大(45570)
财经(44523)
研究所(43782)
中心(43756)
(42919)
北京(42272)
(40300)
(39915)
师范(39598)
农业(36016)
(35501)
(35448)
经济学(34758)
财经大学(33154)
基金
项目(206181)
科学(161413)
研究(151123)
基金(148585)
(128656)
国家(127613)
科学基金(109683)
社会(92844)
社会科(87950)
社会科学(87923)
(80191)
基金项目(79078)
自然(72546)
自然科(70809)
自然科学(70794)
教育(70230)
自然科学基金(69466)
(67875)
编号(63546)
资助(62816)
成果(51256)
(45616)
重点(45478)
课题(43127)
(42962)
(42318)
创新(39400)
科研(39376)
教育部(39015)
项目编号(38995)
期刊
(127420)
经济(127420)
研究(88895)
中国(55330)
学报(45639)
管理(45414)
科学(43476)
(41061)
(38786)
大学(34652)
教育(34516)
学学(32476)
农业(28950)
技术(27691)
(24207)
金融(24207)
业经(22078)
财经(20744)
经济研究(20440)
(17497)
问题(17202)
图书(16983)
理论(16149)
技术经济(15334)
实践(14938)
(14938)
科技(14731)
统计(14574)
商业(14212)
(14035)
共检索到436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正峰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阳兵,高明,魏朝富,谢德体  
西南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其自身的土地资源特点、生态特点和社会特点。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原则、思路,认为岩溶山地的土地整理应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阶梯式还林退耕和辐射式生态重建、实行土地双轨制、直接对农户投资着手等,提出不同空间尺度如县市、乡镇、村组、农户土地整理的具体模式。非耕地资源开发是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振国  吴次芳  
简介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特点 ,探讨了权属调整机制的产权理论、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等相关理论 ,据此提出了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健全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广京  
我国农地整理模式初步研究冯广京专稿*刘鸿从严格意义讲,我国土地整理活动历史悠久,但具有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活动时间却很短,只是近期才开展起来的。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已超越了单纯扩大农地面积并籍此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意义,而更注重全面调整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布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鲍海君  吴次芳  徐建春  
BOT是Bui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合作方式。BOT项目融资是指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政府机构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整理多为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直接投资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土地整理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如何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整理效益,将土地整理工作推进到更深层次和更高境界,是十分迫切的科研任务。 本文提出将BOT模式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融资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雪华  吴次芳  艾亮辉  
PPP模式,其典型的结构是,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取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PPP模式,能充分利用政府和私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发展伙伴关系,即把政府机构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私营机构的企业家精神、资金支持、技术手段和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涂建军  杨庆媛  周宝同  
产业化是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中心思想是把整理后的土地 ,作为土地整理的“产品”推向市场。本研究将农地整理视为一个产业链 ,认为其产业系统由土地 (原料 )、资本、技术、产品、社会保障、目标等 6个子系统组成。产业链上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具有相应的模式 ,从而构成一个产业化模式体系 :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可采取“企业 +农户”模式、易地代补模式以及企业化运作模式 ;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融资模式可借鉴 BOT模式和证券模式 ;整理后新增土地的交易及权属调整应引入市场机制 ,形成市场化模式 ;农地整理产业化的组织可采取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服务权相分离的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丁霞  
贫困山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以山亭区为例丁霞一、问题的提出土地整理唤起人们向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贫困山区而言,由于其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土地整理的意义更加深远。我国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国家,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左右。贫困山区耕地面积比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广文  盖盛男  王洪玲  郭逸春  王慕雪  王真予  杨华雯  张伟珂  于亚琴  
天津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在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又提供了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资金。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背景分析,分析了华明镇模式在农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认为华明镇模式是目前解决大城市地区农村城市化面临的土地和资金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春芳  
在土地整理中引入PPP模式,能够解决资金不足,项目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的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从目前研究看,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PPP模式运用到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意义、技术问题、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项目风险分担等问题,专门关于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的研究较少,只有一些学者从融资的角度研究PPP模式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运用。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PPP模式运用到土地整理项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乃安  
土地发展权制度是被欧美国家实践证明具有一定价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我国"三化"建设中,要做好土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应从法律上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借鉴西方的"涨价归私"土地管理思想,赋予土地经营者个人拥有其发展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停  
土地信托有助于克服现实、制度和技术约束,是现阶段农地证券化模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实践的土地信托都是间接代理模式,进一步可分成"双合作社"和"二次代理"模式。土地信托"二次代理"模式有效缓解农民知识存量不足的矛盾,与土地大规模流转相适应,有利于集成信托业务的开展,适合现阶段在我国广泛推广。未来土地信托流转实践需要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身份确定、信托财产集中、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停  
土地信托有助于克服现实、制度和技术约束,是现阶段农地证券化模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实践的土地信托都是间接代理模式,进一步可分成"双合作社"和"二次代理"模式。土地信托"二次代理"模式有效缓解农民知识存量不足的矛盾,与土地大规模流转相适应,有利于集成信托业务的开展,适合现阶段在我国广泛推广。未来土地信托流转实践需要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身份确定、信托财产集中、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涛  孙慧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的演进过程及其总体特征,归纳总结了"反租倒包""两权抵押""宅基地换房、换保障"租赁、"股份合作"制、信托等典型土地流转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民主导型的土地流转模式的区别和利弊。文章认为,中国土地流转制度设计要完善农村土地治权结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地因时制宜优化土地流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