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4)
- 2023(9484)
- 2022(7943)
- 2021(7436)
- 2020(6156)
- 2019(13831)
- 2018(14044)
- 2017(26984)
- 2016(14996)
- 2015(16552)
- 2014(16584)
- 2013(16097)
- 2012(14893)
- 2011(13592)
- 2010(13779)
- 2009(13394)
- 2008(13364)
- 2007(11796)
- 2006(10959)
- 2005(10308)
- 学科
- 济(55639)
- 经济(55545)
- 管理(44251)
- 业(39353)
- 企(32149)
- 企业(32149)
- 制(20230)
- 方法(19693)
- 中国(19113)
- 财(19047)
- 农(17397)
- 数学(17158)
- 数学方法(16947)
- 税(14199)
- 体(13823)
- 业经(13817)
- 税收(13432)
- 收(13335)
- 学(12791)
- 银(12681)
- 银行(12668)
- 行(12202)
- 体制(11736)
- 融(10703)
- 金融(10700)
- 农业(10682)
- 贸(10617)
- 贸易(10608)
- 易(10394)
- 土地(9743)
- 机构
- 大学(209422)
- 学院(208969)
- 济(86564)
- 经济(84644)
- 管理(75745)
- 研究(74137)
- 理学(63488)
- 理学院(62730)
- 管理学(61754)
- 管理学院(61360)
- 中国(59817)
- 财(49271)
- 京(45544)
- 科学(42787)
- 所(37507)
- 财经(36744)
- 江(33691)
- 中心(33570)
- 研究所(33149)
- 经(33143)
- 农(32393)
- 北京(29382)
- 业大(27864)
- 院(27787)
- 范(27764)
- 师范(27513)
- 经济学(27163)
- 财经大学(27100)
- 州(25988)
- 农业(25115)
- 基金
- 项目(129755)
- 科学(102182)
- 研究(98535)
- 基金(93588)
- 家(81420)
- 国家(80756)
- 科学基金(67976)
- 社会(62622)
- 社会科(59242)
- 社会科学(59226)
- 省(49802)
- 基金项目(49011)
- 教育(45769)
- 划(42846)
- 自然(41826)
- 编号(40725)
- 自然科(40693)
- 自然科学(40681)
- 自然科学基金(39932)
- 资助(37091)
- 成果(34964)
- 制(30228)
- 重点(30128)
- 部(29958)
- 课题(29457)
- 发(28426)
- 创(27110)
- 性(26527)
- 国家社会(25890)
- 教育部(25608)
共检索到337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浩
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在国际比较视角与中国实践的分析框架内,研究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焦点分歧与改革路径,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1)打破征地政府垄断,实行政府征收与市场转让"双轨制";(2)将土地征收的增值收益优先用于农民工市民化;(3)通过确权颁证界定权利边界,公正补偿失地农民;(4)通过税收、减步法等手段实际调节土地在所有、占用、保有和转让各环节的垄断收益。
关键词:
土地征收制度 财税体制 城镇化 改革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阮兴文
长期实践证明,以政府为中心的土地征收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指出,目前,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我国都有意无意地排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是导致上述问题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文章认为,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主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是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改革的正确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连奇 韦东 屠高平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各个阶段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建议。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期,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征收补偿对象、测算方法和补偿标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补偿制度的演变存在路径依赖问题,使得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虽然经过多次有益的改革,但许多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善。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补偿制度 演变 路径依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政伟 王坤
市场征收法律制度是在以市场交换为资源主要配置机制的社会中产生的一种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市场调节机制和土地私有制对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地体现公共利益、公正程序、公平补偿、公权保障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克服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征收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梅昀 陈银蓉 莫玉龙
借助于土地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土地征收制度沿革和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推演分析法,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征收中土地权利和农民福利的变化,为提出土地征收制度改进的方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沿革遵循了同一思路:即土地征收按年产值倍数给予适当补偿;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与土地权利转移及其相应价格缺乏对应关系,难以减少对征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朝着实现土地征收价格的市场化,从福利变化的角度扩大补偿的范围和途径努力,并明确土地征收补偿主体的权益和法律保护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昀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标准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土地征收运作的混乱与失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运用立法手段重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建设用地。同时,设计严格的土地征收程序,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使农民在征地中能够真正实现土地财产权价值。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补偿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征收应当出于公共利益目的是国际上的通说。非公益性征收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它极易造成征收权的异化,危害群众的财产权,不利于形成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不利于消解土地财政,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带来了伪城市化。同时非公益征收在法律制度上也陷入困局,它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属于无效行政行为,也是行政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因此,应当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逐步取消商业征收。
关键词:
非公益征收 缺陷 困境 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彬 张文主 张占录
土地利用存在着外部性,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庇古税"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来分析征地补贴政策,指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提出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农民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申山
一、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法律规定及其制度缺陷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征收土地的补偿费是由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等组成。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土地补偿费是按农地收益来计算,并没有反映农地转为非农地的预期土地收益,单纯以被征收土地年均产值为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彬 张文主 张占录
土地利用存在着外部性,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庇古税"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来分析征地补贴政策,指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提出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农民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彬 张文主 张占录
土地利用存在着外部性,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庇古税"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来分析征地补贴政策,指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提出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农民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头朱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是引发我国土地征收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认为,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是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途径之一。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方面的立法;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扩大补偿范围,改革补偿标准;构建多种补偿方式;完善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程序,设立土地征收委员会;完善救济程序。
关键词:
韩国 土地征收 补偿 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旭
中国古代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民地,经历了换地、换地并减免税、保障坟墓房屋等附着物以及逐渐限制使用民田的发展过程。晚清,由于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助推,出现"购地章程",购地程序更为规范化。这种"官府购地"并非平等主体间的交易,只是皇权专制下的恤民。清末至民国,西方的土地征收制度传入,土地征收在立法形式上更趋同于西方。然而,"平均地权"思想融入后的土地政策,让土地征收制度失去了原有尊重土地所有权的本质,成为服务于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工具。从"官府购地"到"土地征收",取得人民土地的形式更为完善,但实质未有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佳飞 杨继瑞
以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所处的耕地保护红线、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时代背景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市场化配置的三种策略:城乡土地流动、耕地资源异地占补平衡和"飞地工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土地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路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PPP模式,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引擎作用,宅基地有限市场化配置和市场化思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后,提出政府在土地改革制度环境建设中的四个功能:科学规划、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和风险评估管控。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市场化 土地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