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1)
2023(9098)
2022(7710)
2021(7066)
2020(5723)
2019(13238)
2018(12926)
2017(25635)
2016(13833)
2015(15816)
2014(15895)
2013(16126)
2012(15848)
2011(14788)
2010(15072)
2009(14402)
2008(14171)
2007(12935)
2006(12049)
2005(11541)
作者
(44424)
(36738)
(36589)
(34569)
(23423)
(17655)
(16532)
(14192)
(14113)
(13331)
(12568)
(12401)
(12112)
(11887)
(11686)
(11491)
(10767)
(10766)
(10742)
(10561)
(9397)
(9206)
(9014)
(8568)
(8404)
(8386)
(8267)
(8256)
(7659)
(7225)
学科
(69460)
经济(69395)
管理(35007)
(34568)
(24613)
企业(24613)
中国(24277)
方法(22494)
(20028)
数学(19720)
数学方法(19590)
地方(18934)
(14782)
(14782)
业经(14572)
(14151)
银行(14121)
(13853)
金融(13853)
(13830)
(13422)
农业(13045)
(12998)
贸易(12982)
(12521)
(11825)
地方经济(10675)
环境(10232)
(9509)
(9081)
机构
大学(212839)
学院(212056)
(92595)
经济(90611)
研究(83415)
管理(75136)
中国(66871)
理学(62084)
理学院(61274)
管理学(60329)
管理学院(59953)
科学(49221)
(48649)
(45294)
(44308)
(40121)
研究所(39414)
中心(37005)
财经(34492)
(34328)
北京(32139)
农业(31525)
(31178)
业大(30447)
(30087)
经济学(28958)
(28836)
师范(28498)
(27502)
经济学院(25949)
基金
项目(126579)
科学(98530)
研究(92462)
基金(90378)
(79915)
国家(79215)
科学基金(65430)
社会(58318)
社会科(55223)
社会科学(55206)
(48699)
基金项目(46715)
(42165)
教育(41279)
自然(41268)
自然科(40184)
自然科学(40170)
自然科学基金(39455)
资助(37981)
编号(37231)
(33631)
成果(31658)
重点(29114)
(28572)
课题(27563)
发展(27009)
(26570)
(25799)
创新(24304)
国家社会(23879)
期刊
(116318)
经济(116318)
研究(72941)
中国(52347)
(38214)
学报(33414)
科学(32486)
(31777)
管理(31129)
(28683)
金融(28683)
农业(25975)
大学(25028)
学学(23428)
教育(23414)
业经(19820)
经济研究(18817)
财经(17903)
技术(17058)
问题(15877)
(15484)
(13426)
(13031)
国际(12399)
理论(11195)
商业(10941)
世界(10924)
技术经济(10543)
现代(10108)
经济管理(9962)
共检索到354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为民  唐扬辉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土地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从无偿到有偿,从协议到"招拍挂",从城市到农村,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了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供应从无偿向有偿转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文灿  
编者按: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将全面享受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各项权利,并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认真履行义务。加入WTO,要求我们主动用“国际标准”衡量自己,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用国际惯例和准则约束、规范政府行为,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方法。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非歧视待遇原则(包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互惠原则、公平原则、例外和保障原则、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等八大原则。其中非歧视待遇原则、公平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等对土地管理的行政行为影响尤其大。按照这些原则要求,政府行政包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塔  
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转变的迫切性土地与资本和劳动力一起构成生产要素的三个组成部分,但它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和要素.它的稀缺性要求有效与合理的开发与管理.高速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在经济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及相邻地区,因土地需求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土地价格迅速上场,以及缺乏有效的政策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土地能否合理地利用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的过程才刚刚开始.未来一二十年将是我国城市化的加速阶段.这与整个亚洲城市化进程是一致的.据估计,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5%.2010年达到45%,根据现在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元  杨宜新  
根据今年国家有关政策特别是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调整,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精神,1995年全国土地管理工作要点和今年第一季度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土地市场运行状况,1995年后三季度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土地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欣  陈江龙  吕赛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揭示土地制度的演化方向。研究方法:蛛网模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重心从收益、产权制度向价格、公共平台和秩序制度转换。研究结论:未来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公共平台的架构以及将产权基础、交易规则等既有的制度应用到农村土地市场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翠芳  娄策群  朱青  
土地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土地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现状着手 ,提出了我国土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坤秋  龙花楼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土地市场则是实现城乡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城乡发展的关键纽带。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探究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从土地市场视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结论如下:(1)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价值重塑的过程,旨在消除阻碍城乡发展的因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实现城乡发展要素回报趋同,本质是通过城乡互动互补实现城乡地域功能的整体优化。(2)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作用是利弊双轨的权衡,作用方向取决于土地市场是否是良性市场。城乡二元分配体制与社会融入受阻背景下,扭曲土地市场掣肘城乡融合发展。(3)2005-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稳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略低,土地市场规模、土地市场价格与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113.66%、274.09%与37.07%,59.34%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下滑,二者反差明显,且均具时空分异特征。(4)现阶段,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更多体现为滞碍作用,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存在"低水平陷阱",突破88.64%的抑制拐点,即可发挥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重塑土地市场发展价值取向,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探索人口—土地挂钩机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本文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特征,揭示蕴含其中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事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围绕外部利润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外部利润的产生又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性,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相关制度在边际上调整,并沿着不断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方向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钢  
唐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封建国家对土地"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完全、比较自由的土地私有制开始逐渐确立,土地至此才成为比较完全的商品,土地买卖遂成为人们占有土地的主要途径,土地市场的范围与规模激剧扩大,土地买卖形式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珂  石小平  曲福田  
土地的有偿出让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集约利用。目前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制度、地价以及土地市场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等方面。文章在回顾相关市场化测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定量测算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并不必然带来土地市场的梯度发育;事实上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策导向的特点,而土地市场发育的自发性和政策性相结合宜成为今后土地市场培育的重要方向。最后,文章给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抓好土地公开拍卖促进土地市场发展为了引深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对商业性用地逐步改协议出让为招标和拍卖出让,我们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了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次拍卖。1994年4月18日,我县终于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锣。这一具有历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红梅  刘卫东  刘红光  
该文在分析土地市场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运用我国31省(市、区)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估算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2001-2008年间,我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就能提升1.276 5亿元/Km2。进一步地将我国31省(市、区)划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成熟期和后期4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省(市、区)土地市场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有着较大差别。工业化初期阶段省(市、区)的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弹性系数最高;工业化中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