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7)
- 2023(16559)
- 2022(14426)
- 2021(13519)
- 2020(11253)
- 2019(26107)
- 2018(25968)
- 2017(50591)
- 2016(27468)
- 2015(31217)
- 2014(31484)
- 2013(31166)
- 2012(29455)
- 2011(26771)
- 2010(26971)
- 2009(25004)
- 2008(24775)
- 2007(22216)
- 2006(19870)
- 2005(17933)
- 学科
- 济(119642)
- 经济(119513)
- 管理(77481)
- 业(74386)
- 企(58992)
- 企业(58992)
- 方法(50405)
- 数学(43791)
- 数学方法(43323)
- 中国(35093)
- 农(33452)
- 地方(28651)
- 财(27913)
- 业经(25632)
- 学(24971)
- 制(23246)
- 贸(22172)
- 贸易(22153)
- 农业(22108)
- 易(21387)
- 银(20315)
- 银行(20272)
- 融(19658)
- 金融(19655)
- 行(19459)
- 环境(18061)
- 理论(18059)
- 和(17784)
- 技术(17699)
- 务(16514)
- 机构
- 大学(400610)
- 学院(397863)
- 济(161117)
- 经济(157444)
- 管理(154516)
- 研究(136326)
- 理学(131878)
- 理学院(130344)
- 管理学(128203)
- 管理学院(127484)
- 中国(105504)
- 京(87696)
- 科学(82650)
- 财(76778)
- 所(69053)
- 农(64604)
- 中心(62250)
- 研究所(61979)
- 财经(60718)
- 江(60294)
- 业大(57649)
- 北京(56430)
- 经(54966)
- 范(54563)
- 师范(54091)
- 农业(50303)
- 院(49516)
- 州(49265)
- 经济学(48474)
- 财经大学(44882)
- 基金
- 项目(258743)
- 科学(202625)
- 研究(191977)
- 基金(185923)
- 家(160886)
- 国家(159480)
- 科学基金(136456)
- 社会(119886)
- 社会科(113436)
- 社会科学(113407)
- 省(100289)
- 基金项目(98672)
- 教育(88175)
- 自然(87582)
- 自然科(85485)
- 自然科学(85465)
- 划(84642)
- 自然科学基金(83921)
- 编号(79673)
- 资助(77358)
- 成果(65782)
- 发(57808)
- 部(57595)
- 重点(57373)
- 课题(55169)
- 创(52708)
- 教育部(49375)
- 创新(49160)
- 科研(48760)
- 国家社会(48540)
- 期刊
- 济(186401)
- 经济(186401)
- 研究(124215)
- 中国(83184)
- 学报(60660)
- 农(59342)
- 管理(57854)
- 科学(56837)
- 财(56692)
- 教育(47905)
- 大学(46191)
- 学学(43003)
- 农业(40870)
- 融(40819)
- 金融(40819)
- 技术(34759)
- 业经(31093)
- 财经(30115)
- 经济研究(28848)
- 经(25692)
- 问题(25109)
- 图书(22398)
- 业(20731)
- 理论(20613)
- 贸(19898)
- 技术经济(19660)
- 实践(18647)
- 践(18647)
- 现代(18294)
- 商业(18214)
共检索到611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珂 石小平 曲福田
土地的有偿出让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集约利用。目前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制度、地价以及土地市场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等方面。文章在回顾相关市场化测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定量测算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并不必然带来土地市场的梯度发育;事实上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策导向的特点,而土地市场发育的自发性和政策性相结合宜成为今后土地市场培育的重要方向。最后,文章给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市场 发育程度测算 东、中、西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吴郁玲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和有效方式,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文章在构建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率和不同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33.4%的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57.1%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整体来说,市场发育较为成熟。而不同土地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不同,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要显著高于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因此,文章认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思路应是推进土地市场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金晶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探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差异;土地有偿使用率、政府的干预程度和地价的敏感度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几大因素。研究结论:应从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设、政府行为的规范以及地价的市场化形成、土地市场的培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以提高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化程度 开发区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雲泰 黄贤金 钟太洋 彭佳雯 王小丽
构建科学、客观、易判的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和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并以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发展为实证,比较不同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结果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指数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2006年前后土地市场化指数较大幅度的增长;宗数比重测度法和面积比重测度法仅考虑了完全市场下的土地供应,不适用于土地市场化的专题研究;静态系数宗数比重测度法适用于短时间序列的研究,而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适宜于较小尺度、土地供应类型趋于一致的...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化 土地供应 测度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陈宗祥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化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都对碳排放效应有着显著的反向减缓作用;(2)1998—2011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906个单位;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528个单位。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减缓碳排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实 王庆日 谭永忠 余倩倩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毅夫 杨建平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农民对负担过重的呼声之高,是过去少有的,这是收入增长停滞的直接反映。收入增长停滞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动摇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注,也引发了我国对其深层原因的思考。 农民收入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源于农村产品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恩格尔系数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李雅楠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发育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市场发育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区域内部的发育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的差异呈现先缩小后加大的趋势;(2)土地市场发育对房价的影响同样存在区域差异,东部、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且东部较中部显著,西部地区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1)提高土地市场发育水平可以促使房价达到合理水平;(2)在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环境,有利于这种作用的实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元栋 王考考 陆慧玲
利用土地市场出让指标测度了2003——2013年我国省级土地市场化程度,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还未达到或者远低于拐点值,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可持续。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元栋 王考考 陆慧玲
利用土地市场出让指标测度了2003——2013年我国省级土地市场化程度,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还未达到或者远低于拐点值,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可持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 张文秀 郑华伟
城市土地供应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土地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是整个土地市场的基础。开展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评价,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可以完善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简阳市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定量化评价,探讨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程度 城市土地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 我国农村改革的根本性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性的变革带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幅度提高,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突发性释放,以及与此相联系的1984年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超常规增长。但是,这种突发性的释放和超常规的增长,毕竟是有限度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指望这种超常规增长能够长期维持下去。1985年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进入常规增长的阶段,乃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从1989年开始,为了改变连续多年(1985年到1988年)粮食产量停滞徘徊的局面,政府用行政强制手段,严格控制农业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1999—2005年,全国因土地市场发育而得到抑制的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为25624.79 hm2,占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1.76%,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抑制作用还不高。研究结论:缓解农地保护压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调整可从两方面开展:(1)提高拍卖出让方式比例,出让方式由低市场化方式向高市场化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