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8)
2023(13288)
2022(11169)
2021(10341)
2020(8655)
2019(19889)
2018(20206)
2017(39419)
2016(21543)
2015(24478)
2014(24715)
2013(24378)
2012(22291)
2011(20107)
2010(20108)
2009(18455)
2008(17908)
2007(15677)
2006(13980)
2005(12531)
作者
(63705)
(52677)
(52429)
(50073)
(33415)
(25248)
(23765)
(20798)
(20074)
(18702)
(18051)
(17694)
(16795)
(16674)
(16252)
(15996)
(15641)
(15616)
(15128)
(15079)
(13101)
(13092)
(12664)
(11894)
(11856)
(11722)
(11692)
(11650)
(10539)
(10326)
学科
(87429)
经济(87328)
管理(59598)
(57246)
(45842)
企业(45842)
方法(38019)
数学(32940)
数学方法(32611)
中国(26208)
(25487)
(21134)
(20703)
业经(19973)
地方(17504)
(16981)
农业(16594)
(15457)
贸易(15448)
(15009)
(14027)
银行(13988)
(13888)
环境(13568)
理论(13526)
(13383)
技术(12994)
(12413)
金融(12411)
(12215)
机构
大学(312355)
学院(309796)
管理(122840)
(121061)
经济(118300)
理学(106077)
理学院(104841)
研究(104477)
管理学(103068)
管理学院(102517)
中国(78248)
(67915)
科学(66241)
(56632)
(52720)
(50317)
研究所(48115)
中心(46892)
业大(46832)
财经(45639)
(45266)
北京(43083)
(42290)
师范(41921)
(41395)
农业(39406)
(38428)
(36570)
经济学(35970)
师范大学(34148)
基金
项目(211051)
科学(165487)
研究(154359)
基金(152710)
(133347)
国家(132257)
科学基金(112833)
社会(95965)
社会科(90782)
社会科学(90758)
基金项目(82202)
(81561)
自然(73910)
自然科(72096)
自然科学(72078)
自然科学基金(70745)
教育(69813)
(69471)
编号(64236)
资助(61808)
成果(52114)
重点(47237)
(46301)
(45216)
课题(43799)
(43124)
科研(40426)
创新(40216)
教育部(39144)
项目编号(39084)
期刊
(134379)
经济(134379)
研究(92882)
中国(58049)
学报(49145)
科学(46814)
(46224)
管理(44021)
(39609)
大学(36751)
学学(34503)
教育(33612)
农业(31918)
(26198)
金融(26198)
技术(25383)
业经(23067)
财经(21351)
经济研究(21069)
问题(18763)
(18057)
图书(16834)
理论(16105)
(15492)
科技(15040)
资源(14995)
实践(14843)
(14843)
现代(14718)
技术经济(14530)
共检索到45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飞  孔伟  
为了探索我国土地城镇化规律,基于2000—2012年省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表明,全国和各个省份的城镇建成区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但省际差异较大,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峰值效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且省际差异明显;相对于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而言,省级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格局与GDP的空间格局更为相似;经济增长、土地财政、用地指标、土地资源禀赋及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新海  柯楠  匡兵  韩璟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剧。②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③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大致呈现出"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④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建华  郑国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的不断增多,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出现很多社会性问题。从土地城镇化的概念、土地城镇化特征、土地城镇化的研究方法以及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土地城镇化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概述,并且提出在今后需要强化对土地城镇化调查与评价、土地城镇化类型及其演进规律、土地城镇化情景模拟与调控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土地城镇化制度创新四大领域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建华  郑国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的不断增多,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出现很多社会性问题。从土地城镇化的概念、土地城镇化特征、土地城镇化的研究方法以及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土地城镇化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概述,并且提出在今后需要强化对土地城镇化调查与评价、土地城镇化类型及其演进规律、土地城镇化情景模拟与调控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土地城镇化制度创新四大领域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戴林琳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付友  李诚固  陈才  甘静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的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关系不断优化完善,但省域之间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逐渐升高;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受时间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双重作用,且时间因素作用发挥强于区域因素,侧面反映了东北振兴以来区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3耦合发展度水平接近的地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始终是热点区,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始终是冷点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为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度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府调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刚  肖锐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过快的土地城镇化会额外增加城镇用地需求,侵蚀耕地和生态用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问题及原因,并从促进城市中心人口集聚、倡导紧凑式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青青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度工业化的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已经进行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这个过程中土地制度是核心问题,是整个农村政策体系的核心。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土地制度的角度来看农村政策,主要探讨两个方面问题,第一是农地经营制度,阐述农地经营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农地经营制度中存在的调地、抵押和土地换社保的问题。农村政策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村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不断地完善和确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第二是农地的转用制度,农地转用中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琳  王亚辉  郭雨娜  
文章基于城镇化内涵讨论和理论推断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度模型,检验了大陆31个省份1999-2014年两者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无论是基于全国各省份还是典型区域分析,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度的实证检验均与理论推断基本吻合,即两者的协调度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初期,土地城镇化率先启动,两者协调度较低;之后,经济城镇化逐年赶超土地城镇化,两者协调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大;后期,经济城镇化领先于土地城镇化,且两者协调度降低。其演化过程也是城镇建设用地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笔者在土地市场局部均衡的框架下,基于2000年~2012年土地开发面积的月度数据分析了金融支持过度与土地城镇化过快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实证结果证明我国土地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金融支持过度问题,我国土地城镇化的过快发展与近年金融资源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过度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厂商和政府能够从银行取得贷款,并且当土地市场存在群体性投机行为时,政府会增加土地开发面积,土地城镇化速度会随着金融支持力度的提高而加快。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勇  叶青  龙飞  
通过DEA方法探讨了我国2002-201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城镇化的经济效率变化情况,并且利用固定投入、单一产出的Malmquist指数对比分析了土地城镇化对各项产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城镇化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的直接影响,远大于对人均GDP的影响,且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大于第三产业。这就意味着人均GDP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配合资金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等要素,仅仅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量并不能促进二者的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爱民  刘友金  
采用1996—2009年湘江流域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数据,运用离差系数,结合GIS技术,研究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9年,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00、2005、2007和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程均处于失调状态,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②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现以长株潭—娄底—衡阳地区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其增长速度与失调程度也呈"中心—外围"结构。③流域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他内外因素是塑造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菁  刘卫  
文章从民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湖北省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个城市圈(群)的12个地市2007~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从0.34上升到0.56,整体呈现东高西低;7年间各地市民生城镇化发展和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一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受质量发展影响较大;全省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从0.54提高到0.58,耦合程度逐年提高,处于基本耦合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建双  周琳  虞晓芬  
基于1997—2015年中国内地除上海、西藏以外的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结果表明:(1)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东部地区结构效应略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竞争效应变化不大且各地区间差异并不明显。(2)产业结构、城镇化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部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最大。(3)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质量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国样本中,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中,东部地区构成效应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梅洁  
以多源遥感数据、GIS辅助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指数分析法,揭示近20年来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化与失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以低等水平为主,但土地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成组分布于市辖区周围,人口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连片分布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但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和省会城市内,人口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约有94.56%的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失调发展,失调等级以轻度失调为主,失调类型以人口城镇化滞后为主;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失调发展呈周期性循环波动、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重度失调发展的县域比例有所上升,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县域比例显著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