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1)
- 2023(17345)
- 2022(14377)
- 2021(13379)
- 2020(11280)
- 2019(25923)
- 2018(25487)
- 2017(48362)
- 2016(26311)
- 2015(29789)
- 2014(29676)
- 2013(29148)
- 2012(26659)
- 2011(24052)
- 2010(23775)
- 2009(22346)
- 2008(21949)
- 2007(19153)
- 2006(16735)
- 2005(15052)
- 学科
- 济(109598)
- 经济(109481)
- 管理(73835)
- 业(70712)
- 企(55733)
- 企业(55733)
- 方法(49671)
- 数学(44323)
- 数学方法(43824)
- 农(31638)
- 中国(31546)
- 财(28137)
- 学(24560)
- 业经(23607)
- 贸(22080)
- 贸易(22071)
- 易(21527)
- 地方(21357)
- 农业(20653)
- 制(20626)
- 环境(17685)
- 银(17549)
- 银行(17485)
- 务(17186)
- 财务(17133)
- 财务管理(17091)
- 行(16667)
- 融(16393)
- 金融(16390)
- 企业财务(16197)
- 机构
- 大学(378417)
- 学院(377532)
- 济(154615)
- 经济(151558)
- 管理(144596)
- 研究(129660)
- 理学(124948)
- 理学院(123520)
- 管理学(121254)
- 管理学院(120569)
- 中国(98556)
- 科学(82287)
- 京(79984)
- 农(72271)
- 财(70698)
- 所(66122)
- 业大(61923)
- 中心(60669)
- 研究所(60486)
- 农业(57314)
- 财经(56806)
- 江(55859)
- 经(51679)
- 北京(49683)
- 范(47934)
- 经济学(47599)
- 师范(47316)
- 院(47129)
- 州(44051)
- 经济学院(43272)
- 基金
- 项目(258722)
- 科学(202316)
- 基金(188842)
- 研究(180614)
- 家(168539)
- 国家(167213)
- 科学基金(141533)
- 社会(115525)
- 社会科(109588)
- 社会科学(109555)
- 省(100506)
- 基金项目(100263)
- 自然(94096)
- 自然科(91850)
- 自然科学(91819)
- 自然科学基金(90151)
- 划(86068)
- 教育(82056)
- 资助(76639)
- 编号(71735)
- 重点(59073)
- 成果(56890)
- 部(56589)
- 发(55734)
- 创(53475)
- 科研(50719)
- 创新(50228)
- 计划(49609)
- 课题(48958)
- 国家社会(48782)
- 期刊
- 济(163480)
- 经济(163480)
- 研究(104533)
- 中国(71861)
- 学报(66896)
- 农(65064)
- 科学(59670)
- 财(54173)
- 管理(50370)
- 大学(49226)
- 学学(46756)
- 农业(43610)
- 融(33595)
- 金融(33595)
- 教育(32076)
- 技术(31170)
- 业经(27745)
- 财经(27492)
- 经济研究(26908)
- 经(23602)
- 业(23289)
- 问题(22967)
- 版(19344)
- 贸(19199)
- 统计(18602)
- 技术经济(18143)
- 资源(17906)
- 理论(17890)
- 科技(17662)
- 图书(17455)
共检索到550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尤仪霖 刘志强 林存晖 李含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明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关系,可为科学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其次,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究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影响的长期动态变化;最后,根据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和逐年回归,测算研究周期内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强度及其逐年变化情况。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建成区绿地率 影响 计量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尤仪霖 刘志强 林存晖 李含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明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关系,可为科学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其次,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究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影响的长期动态变化;最后,根据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和逐年回归,测算研究周期内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强度及其逐年变化情况。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建成区绿地率 影响 计量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志强 周筱雅 王俊帝
中国市域建成区绿地率在市域尺度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结构性,探明其空间分异特征演变规律可为差异化制定城市绿地建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市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分异的格局特征、演变规律和冷热点演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市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的现象与规律。结果显示:从空间格局看,市域建成区绿地率呈"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的行政等级特征和"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差异特征;从空间自相关看,市域建成区绿地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区域差异在累积效应下显著;从冷热点演化看,市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中的自组织性增强,且演化特征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刘晔 洪亘伟
城市绿地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且受到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影响,揭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表征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从理论假说、实证检验两方面探讨我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城镇化率提升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的拉动力度呈现先逐渐增强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基本规律。(2)现阶段我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拉动力度随着
关键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化率 计量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刘晔 洪亘伟
城市绿地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且受到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影响,揭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表征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从理论假说、实证检验两方面探讨我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城镇化率提升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的拉动力度呈现先逐渐增强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基本规律。(2)现阶段我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拉动力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不断增强,预测当城镇化率达65%左右,其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影响力度将达到峰值,随后拉动力出现减弱趋势。(3)由于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存在非均衡性,城镇化率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的拉动力度也存在显著差别,中部、西部拉动力度较强,东部拉动力度较弱。
关键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化率 计量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刘晔 王俊帝
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匹配状况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速率计算和匹配状况分类模型,考察了1990~2010年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整体状况与两者匹配类型的时空特征。实证分析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全国匹配率先降低后提高,匹配类型根据包含省份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慢匹型""快匹型""建滞型""人滞型";(2)四大地区的匹配状况具有较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东部"快匹型""慢匹型"分别呈递减、递增趋势,中部、西部的"快匹型"省份数量及匹配率逐步提高,东北以"慢匹型"为主;(3)匹配状况在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天津、上海为"人滞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代彦 彭旭辉
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促进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却对人口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财政分权的冲击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效果;财政分权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协调性产生的重要制度根源。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推进包括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及户籍制度在内的一揽子改革,且应从整体上协调推进一揽子改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莉 侯西勇 于良巨 邸向红
以环渤海三省两市为研究区,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5个时相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提取县级及以上城镇建成区的空间分布图形信息,采用扩展动态度、扩展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分析环渤海区域城镇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环渤海区域城镇用地不断扩展,各阶段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上升趋势,而扩展动态度趋于减少。(2)不同类型城镇扩展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类型间差异亦较显著。(3)城镇扩展动态度的总体空间格局呈显著正相关,高值区空间分布的阶段性特征显著,且呈现沿交通干线分布和变化的特征。(4)城镇扩展强度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但局部地区呈集聚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子鹏 李志平
城镇化拓宽要素配置,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机械化、生物化学化、设施完善和管理科学化等农业现代化,抑制资源外流和成本上升,促进技术进步,影响农业生产率。分析发现: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提高了耕地生产率,但成本上升降低了投入-产出率;现代化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人均耕地增加提高了农业投入-产出率,但降低了土地生产率和农林牧渔收益率。针对农业生产率变化特点,提出了技术进步、加强现代化、防范风险和改进组织等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影响机理 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许远明 欧阳鹭霞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面板数据门槛模型检验我国城镇化率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并以经济增长水平为门槛变量,考察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对城镇化率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城镇化率的提高将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但当经济增长水平超过某一门槛值时,这种促进效果将降低。就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地产市场需求 面板数据门槛模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省际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87-2014年的教育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收敛模型来考察城镇化的教育收敛效应和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教育存在绝对收敛,且城镇化和教育的空间外溢性均有利于省际教育相对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3.1%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城镇化 空间溢出效应 收敛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96-2011年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层面对西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与整个西部地区能源强度显著负相关,对其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但人口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与西部地区能源强度显著正相关,对其能源强度具有增强作用;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市城镇化进程的三个层面及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言,整个西部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首先应大力促进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进程,而西部各省区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区情的战略组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勤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吗?——基于中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了吗?——基于全国31省区2004—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土地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原因分析
服务业发展、城镇化与就业——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建成区综合集成识别与空间分异机制
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我国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