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0)
- 2023(10005)
- 2022(9018)
- 2021(8720)
- 2020(7456)
- 2019(17406)
- 2018(17670)
- 2017(35111)
- 2016(19083)
- 2015(21656)
- 2014(21817)
- 2013(21718)
- 2012(20073)
- 2011(18207)
- 2010(18190)
- 2009(16738)
- 2008(16276)
- 2007(13935)
- 2006(12366)
- 2005(10893)
- 学科
- 济(76290)
- 经济(76207)
- 管理(53441)
- 业(50192)
- 企(40423)
- 企业(40423)
- 方法(36102)
- 数学(31680)
- 数学方法(31358)
- 中国(21600)
- 农(20600)
- 财(18745)
- 学(17805)
- 业经(15632)
- 制(14772)
- 地方(14386)
- 贸(14232)
- 贸易(14223)
- 易(13857)
- 农业(13385)
- 和(12361)
- 银(12265)
- 银行(12228)
- 环境(12028)
- 理论(11784)
- 行(11675)
- 技术(11526)
- 务(11000)
- 财务(10941)
- 财务管理(10916)
- 机构
- 大学(273922)
- 学院(270714)
- 管理(110484)
- 济(106613)
- 经济(104202)
- 理学(95623)
- 理学院(94571)
- 管理学(93056)
- 管理学院(92567)
- 研究(88700)
- 中国(66965)
- 京(59515)
- 科学(55581)
- 财(50279)
- 所(44349)
- 农(41977)
- 业大(40887)
- 研究所(40344)
- 财经(40333)
- 中心(39958)
- 江(38138)
- 北京(38074)
- 经(36578)
- 范(35603)
- 师范(35327)
- 农业(33024)
- 院(32588)
- 州(31353)
- 经济学(31331)
- 财经大学(30041)
- 基金
- 项目(183651)
- 科学(143343)
- 研究(135394)
- 基金(132563)
- 家(114887)
- 国家(113956)
- 科学基金(97276)
- 社会(83217)
- 社会科(78751)
- 社会科学(78729)
- 基金项目(71509)
- 省(70831)
- 自然(63876)
- 自然科(62254)
- 自然科学(62239)
- 教育(61567)
- 自然科学基金(61087)
- 划(60172)
- 编号(56712)
- 资助(54612)
- 成果(46031)
- 部(40916)
- 重点(40364)
- 发(38720)
- 课题(38080)
- 创(37689)
- 创新(35123)
- 科研(35121)
- 项目编号(34843)
- 教育部(34809)
- 期刊
- 济(116594)
- 经济(116594)
- 研究(81544)
- 中国(50343)
- 学报(41769)
- 管理(39844)
- 科学(39458)
- 农(37952)
- 财(35396)
- 大学(31455)
- 学学(29431)
- 教育(29358)
- 农业(26630)
- 融(22805)
- 金融(22805)
- 技术(22542)
- 业经(19791)
- 财经(18953)
- 经济研究(18275)
- 问题(16173)
- 经(15968)
- 图书(15381)
- 理论(15167)
- 实践(14083)
- 践(14083)
- 科技(13274)
- 技术经济(13124)
- 现代(12790)
- 业(12526)
- 资源(12400)
共检索到392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向阳
我国土地受灾成灾面积研究梁向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土地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制订和完善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时,不能不对土地受灾成灾面积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与估计。本文旨在回顾我国土地受灾面积历史的纵向变化,分析当今我国地区间在土地受灾成灾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杨秋生,薛明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卫 ,秦德智 ,高明成 ,刘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建军 蒋远胜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灾害管理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本文根据1951—2009年全国160个气象观测站点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和当年农业受灾面积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受灾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近60年来,农业受灾面积一般达到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其中水、旱灾受灾面积合计占到总受灾面积的80%左右,旱灾的受灾面积要大于水灾的面积。第二,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对农业总受灾面积有较高的解释力。春季降水量每增加1毫米,总受灾面积将减少25万公顷;平均气温每上升0.1℃,总受灾面积增加39万公顷。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对旱灾受灾面积有较高的解释力,同时上年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受灾面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智光 陶冶 叶超飞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 ,研究了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变化趋势的预测和分析方法。以江西省为例 ,建立了GM( 1 ,1 )预测模型 ,得出了灰色预测曲线和灰色预测区间 ,并对 2 0 1 0年前该省森林火灾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从而为森林保护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此外 ,通过预测精度分析 ,以及与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 ,表明本文方法已达到精度要求 ,且明显优于白色预测方法。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民侠 张洁 赵浩彥 陈戈萍
森林火灾面积是森林火灾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确定森林火灾类型的重要条件,是森林火灾损失调查的重要因子。当绘制好森林火灾现场图形后,可采用几何法、网点法、方格法或求积仪法等量算面积,不同方法量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不同方法量算结果的差异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不同方法量算精度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发现,方格法量算的结果精度较高,但要选择合适的方格边长,效率较低;求积仪法使用效率高,操作方法得当,精度也可满足林业测量要求,但基层森林公安机关使用较少;几何法因有现成的公式,使用方便,但与图形的分割方式、量测方法、图形边长大小等有关。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算方法,提高面积计算的精度。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现场图形 面积量算 定性处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述华 李召良 王长耀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综合陆地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建立的区域干旱遥感监测评价指标。本研究利用1982—2001年NOAA AVHRR资料计算了全国20年间各旬WDI,提出基于WDI判断农田受旱及受旱成灾的标准,结合土地覆盖分类提取的耕地范围,提取我国1982—2001年间各年份受旱和受旱成灾耕地面积。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农田受旱面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遥感获取的农田受旱成灾面积与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是快速有效获取干旱成灾范围和成灾面积的方法。
关键词:
水分亏缺指数 遥感 耕地 旱灾 受旱成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力
近十几年来,我国小城镇的规模与数量随着地方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小城镇作为农村商品流通和城乡交换的集散中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基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应地,关于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问题也正逐步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小城镇洪涝灾害及其防洪除涝减灾体系的研究被视为保障小城镇经济持续发展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在全面、综合减灾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清娥
针对突发性灾害发生后有些受灾点获得物资多,另一些受灾点物资不足的情形,考虑基于受灾点之间互相救援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综合考虑物资提供点和物资接受点灾民关注点不同这一实际情况,基于前景理论刻画物资提供点灾民的感知满意度,基于物资满足率和物资送达时间构建物资接受点的感知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应急物资分配的数学模型。最后以算例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汶川地震已近两周年了。受灾居民是否从地震灾害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影响受灾居民灾后恢复的决定因素如何?本文利用2010年1月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1000余户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受灾居民灾后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成的受灾居民经济状况已恢复到灾前水平;宏观社会资本(突出表现在信任上)对灾后恢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灾程度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对灾后恢复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如常住地、民族等也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灾后恢复 决定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安荣,阎守邕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综合增长法和灰色等维递补法对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是9400万公顷、粮播面积可保持10800万公顷;并分析了达到上述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和艰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应才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2005年12月25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组在通过3年资料搜集、基础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又自筹资金38万元进行了5年的应用推广研究,取得如下重大突破和成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王佳璆
森林火灾是一个跨空间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易被传统的分析方法和静态神经网络有效处理。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回归神经网络(DRNN)和自回归集成移动平均(ARIMA)组合模型的森林火灾时空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先用ARIMA对时空数据的时序进行预测,再用DRNN捕获时空数据间隐藏的空间相关,最后用统计回归将时间和空间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时空综合预测结果。以广东省森林火灾面积预测为例,说明其原理和建模过程,并对预测结果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数据间的空间关系,该时空综合预测模型可以对森林火灾面积进行较准确有效的预测,比单纯应用ARIMA模型预测精度高,是预测森林火灾等跨空间动态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赛男 王东昶 单延龙 韩喜越 高博 王明霞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