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7)
- 2023(18364)
- 2022(16098)
- 2021(15008)
- 2020(12702)
- 2019(29347)
- 2018(28849)
- 2017(56661)
- 2016(30668)
- 2015(34628)
- 2014(34626)
- 2013(33964)
- 2012(31644)
- 2011(28740)
- 2010(28918)
- 2009(26753)
- 2008(26219)
- 2007(22955)
- 2006(20439)
- 2005(18094)
- 学科
- 济(124170)
- 经济(123999)
- 管理(88855)
- 业(83306)
- 企(67985)
- 企业(67985)
- 方法(57417)
- 数学(50508)
- 数学方法(49836)
- 中国(35406)
- 农(34183)
- 财(33284)
- 学(28467)
- 业经(26201)
- 制(25332)
- 地方(24327)
- 贸(22956)
- 贸易(22945)
- 农业(22411)
- 易(22259)
- 银(20343)
- 银行(20293)
- 务(19854)
- 理论(19787)
- 财务(19767)
- 财务管理(19721)
- 行(19376)
- 环境(19254)
- 融(18946)
- 金融(18941)
- 机构
- 大学(443590)
- 学院(440078)
- 济(177295)
- 经济(173371)
- 管理(172677)
- 理学(149210)
- 研究(149012)
- 理学院(147485)
- 管理学(144731)
- 管理学院(143921)
- 中国(112433)
- 京(94611)
- 科学(91768)
- 财(85506)
- 所(74375)
- 农(70366)
- 财经(68026)
- 中心(68018)
- 研究所(67676)
- 江(64944)
- 业大(64737)
- 经(61927)
- 北京(59775)
- 范(59186)
- 师范(58638)
- 农业(55100)
- 院(54838)
- 经济学(54235)
- 州(52030)
- 财经大学(50625)
- 基金
- 项目(299004)
- 科学(235843)
- 基金(218479)
- 研究(216918)
- 家(190800)
- 国家(189292)
- 科学基金(162446)
- 社会(136904)
- 社会科(129654)
- 社会科学(129624)
- 基金项目(115591)
- 省(114492)
- 自然(106805)
- 自然科(104280)
- 自然科学(104250)
- 自然科学基金(102355)
- 教育(100054)
- 划(98103)
- 资助(90691)
- 编号(87937)
- 成果(71972)
- 重点(67242)
- 部(66744)
- 发(63159)
- 创(61152)
- 课题(60794)
- 科研(57363)
- 创新(57156)
- 教育部(57087)
- 国家社会(56260)
- 期刊
- 济(191691)
- 经济(191691)
- 研究(132299)
- 中国(82316)
- 学报(68829)
- 科学(64744)
- 财(63464)
- 农(62745)
- 管理(62377)
- 大学(52564)
- 学学(49523)
- 教育(46871)
- 农业(42733)
- 融(40672)
- 金融(40672)
- 技术(37164)
- 财经(33081)
- 业经(31219)
- 经济研究(30436)
- 经(28257)
- 问题(26908)
- 业(21256)
- 理论(21093)
- 图书(21080)
- 技术经济(20565)
- 统计(20546)
- 贸(20269)
- 版(20146)
- 资源(20059)
- 科技(19919)
共检索到647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霞 朱德米 周林意
土地储备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执行严格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各地方政府作为主要执行者,在地方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选择中,行为经常偏离公共政策目标,造成土地储备政策执行不力的非效率情况。本文以我国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DEA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基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的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度的测量方法,对中国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程度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现象普遍存在:从时间维度上看,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度的变化趋势可依次分为相对高位、U型增长和波动下降三个阶段;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中度偏离城市居多,西部地区中度偏离和无偏离或近似无偏离的城市数量相当、不同城市偏离度差异显著;从空间分布演变看,中度和高度偏离的城市数量先增后减,高度偏离的城市分布由东部向中部扩散。本文的研究对土地储备政策执行评估和优化提供了有用信息。
关键词:
土地储备 政策执行偏离 决策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恩源 朱恩伟 刘洪玉
本文利用2006-2017年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城市住房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房价收入比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住房价格与经济基本面之间整体上存在均衡关系,多数城市的住房价格能够得到经济基本面因素的良好支持。但是,以一线城市和厦门为代表的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高或上涨过快,无法被基本面因素充分解释。在2015年去库存政策影响下,上述城市住房价格相对经济基本面的偏离进一步扩大。此外,福州、合肥、兰州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般、住房价格偏离较大,应该作为"一城一策"背景下"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和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的重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剑平 郑伟汉 郎昱 施昱年
房价周期循环过程中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为抑制市场过度扩张,我国自2003年正式开启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首次提出"房地产市场健康"概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然而,有关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住房市场的健康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对市场宏观层面和价格、结构、速度、质量层面的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度与调控政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文构建的住房市场健康度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以期为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乔 王丽娟
本文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出让土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其中,招拍挂类土地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贡献机制是通过"财政效应",而协议类土地的贡献机制则是通过"引资效应"。空间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招拍挂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顶互动",互动策略是追求出让收入和价格的双增涨,并且以前者为主,这种表现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都趋于一致;而协议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底互动",互动策略是出于"引资"的压力不断压低出让价格,这种策略只存在于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并没有采用类似的互动策略,可能与其区位禀赋以及区域面临的竞争程度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财政收...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朝顶互动 朝底互动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治国 杜金华 李红
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可构建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从价值层面与实物层面同时探析物流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效应,在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基础上,深入分析该影响效应的地区异质性表现。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层面衡量的物流业对三大产业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经过内生性检验后物流业对三大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仍显著存在,且消除内生性问题影响后,该效应均得到了显著加强;物流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但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而对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不及中部和西部地区,表明物流业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的促进效应相对最弱;劳动力成本、购买力水平、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均对三大产业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规模却对三大产业均有负向影响效应。基于此,我国应解除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物流业整体布局的区域壁垒;提高物流业与各产业的融合度与动态匹配度,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物流业驱动下的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契合度,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作平 尹林辉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一直在增长,房价居高不下,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保障性政策,对于提高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直是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缴存比例 影响因素 实证证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忠新
本文基于对共享经济的内涵和制度文化特征的研究,把"市场设计"和"交易成本"理论纳入新古典完全竞争局部均衡模型,以此建立一个更清晰的共享经济发展与制度文化约束的分析框架,并基于45个大中城市的共享经济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制度-文化既是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又是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市场化、诚信、创新、包容等制度文化因素与共享经济的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共享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市场化、诚信、创新、包容等方面的制度和文化约束。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制度文化 约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四个方面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城市化泡沫现象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从整体上来看,人口、经济和空间都出现了城市化泡沫现象,仅生活城市化泡沫现象不突出,城市总体呈现泡沫化倾向;(2)我国城市化泡沫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泡沫程度最高,中西部居后。并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泡沫 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公共产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霞 朱德米
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以1999年以来国家及各省、市、区(县)出台的262件土地储备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储备政策演进过程中政策数量的时间变化、区域分布、体系结构等外部属性和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过程等政策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土地储备政策依然存在着政策效力低、内容同质化、规划管理滞后、公众参与不足、监管环节缺失等问题。应该提高土地储备政策的效力等级和区域差异性,提高储备规划的普及率和科学性,加强公众参与,完善监管模式,推进配套政策的协同改革,以促进土地储备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荣 郑晓婷
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的五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以数量管制性质的"限购令"最为严苛。本文按照户籍和限购地域两个标准对限购政策了进行细分,在倍差法的研究框架内,通过动态面板模型CMM估计来评估限购政策对抑制住宅价格上涨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对非户籍购房人实施限购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限购范围影响政策效果,仅在市区范围内限购难以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通过对限购政策效果的评估,本文认为,投资(投机)性需求是推动我国房价上升的主要动力,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根源在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货币超发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所在,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所在。
关键词:
限购政策 房地产调控 倍差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先柱 杨义武
文章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住房供给方为理性预期、需求方为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建立了包含差异化预期和政策调控的住房市场均衡模型,然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预期和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房价增量的提升对本期房价增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还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房价增幅放缓时,土地供应的放宽会拉升房价,反之则土地政策效果减弱。随着房价增幅的提升,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增大。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随房价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动态变化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预期 政策调控 房价波动 门槛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青玉 陈逸 陈志刚
随着当前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乡~城"转移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对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高需求的拉动下,不仅住宅地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住宅地价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模的扩张产生一定程度的引致效应。本文基于城市规模扩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住宅地价变化与城市规模扩张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大陆48个典型大中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住宅地价的上涨会显著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张,但随着住宅地价的持续上升,其对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将呈现"倒U型"的变化规律。此外,在处于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住宅地价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弹性越大: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地价持续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负向抑制作用也会越明显。最后论文从完善城市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地价管控的角度,提出了引导城市规模有序扩张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宅地价 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化 大中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房地产项目开发时机与土地闲置问题研究——基于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
城市蔓延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基于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土地供应量对新建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房价预期对租价比的作用机制: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对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几个问题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住房市场分类调控研究--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
土地出让、资本化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激励——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
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城市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基于国内46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