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6)
2023(8637)
2022(7629)
2021(7351)
2020(6373)
2019(15216)
2018(15562)
2017(30823)
2016(17178)
2015(19974)
2014(20125)
2013(20211)
2012(19546)
2011(17897)
2010(18032)
2009(16883)
2008(17037)
2007(15170)
2006(13571)
2005(12414)
作者
(49986)
(41476)
(41277)
(39811)
(26481)
(19927)
(19617)
(16304)
(15674)
(15128)
(14048)
(13865)
(13240)
(13171)
(13132)
(13017)
(12605)
(12330)
(12185)
(12131)
(10595)
(10293)
(10116)
(9684)
(9451)
(9405)
(9379)
(9265)
(8422)
(8394)
学科
(66683)
经济(66599)
管理(44387)
(40838)
方法(31282)
(31068)
企业(31068)
数学(27656)
数学方法(27424)
(21120)
中国(20427)
(16577)
(15520)
地方(15205)
(15204)
(13728)
业经(13725)
贸易(13715)
农业(13698)
(13316)
(12708)
银行(12678)
(12126)
(11600)
(10891)
金融(10888)
理论(10693)
图书(10607)
书馆(10026)
图书馆(10026)
机构
大学(248436)
学院(244113)
(96059)
经济(93625)
管理(91538)
研究(80174)
理学(76987)
理学院(76023)
管理学(74784)
管理学院(74269)
中国(63836)
(53421)
科学(49379)
(47047)
(41456)
(41119)
(39192)
中心(38424)
研究所(36909)
财经(36794)
业大(35604)
(35304)
师范(34967)
北京(34169)
(33087)
农业(32704)
(32563)
经济学(29267)
(28470)
师范大学(27871)
基金
项目(152139)
科学(116463)
研究(115448)
基金(106102)
(91008)
国家(90210)
科学基金(75450)
社会(69304)
社会科(65344)
社会科学(65322)
(60407)
基金项目(57130)
教育(53905)
编号(51355)
(50625)
自然(47160)
自然科(45880)
自然科学(45866)
自然科学基金(45018)
成果(44104)
资助(43208)
课题(34094)
(33995)
重点(33878)
(33095)
项目编号(31049)
(30831)
科研(28944)
大学(28943)
教育部(28929)
期刊
(108805)
经济(108805)
研究(71935)
中国(49647)
学报(38674)
(37282)
(36390)
科学(32507)
图书(32054)
管理(30825)
教育(29026)
大学(28086)
书馆(25024)
图书馆(25024)
农业(24780)
(24763)
金融(24763)
学学(24170)
技术(21986)
业经(18474)
财经(17892)
经济研究(16633)
问题(15870)
(15387)
(13598)
论坛(13598)
(13587)
理论(13583)
(12979)
实践(12441)
共检索到380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广钦  陈琳  
四川"5·12"地震发生后,中国图书馆界联合国际图书馆组织共同为受灾的图书馆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职业精神以及各类图书馆组织的行业内在价值。图书馆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提供决策咨询、充当政府中介和业内外联系的纽带、志愿者行动、图书馆人自助与互助等多种形式援助受灾图书馆。通过这次地震救灾,也反映出我国图书馆行业组织在灾难应急与行业援助活动中,专业性援助、行业组织间协调合作、图书馆防灾应急机制建立等方面有待加强。参考文献5。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文超  
汶川地震给我国陕、甘、川三省部分图书馆造成了灾难,同时对国内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早些年由于受意识、机制、经费、技术、经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灾难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业界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不够细致、深入。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关注制度方面的问题,比较重视操作层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更加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业务领域中的灾难管理,这些使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峰  邹农基  
心理危机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部分灾区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难后相关人群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初步建构了适合我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最终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校园内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与手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建立长效的社会援助机制。"可持续"是支援灾区的最高境界。构建可持续社会援助体系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下放慈善权,让慈善回归民间;加快制度供给,从根本上改变NGO的政治生态;强化志愿者激励和专业技能培训;构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网络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联系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斯颖  
通过对汶川地震十几个极重灾区重建景观与社区灾后恢复情况的实地考察,认为讲求速度优先的中国式的灾后重建是一次大规模的精英文化的实践,其建筑空间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精英化的文化景观。因本土文化在重建过程被淡化和边缘化,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新景观与当地居民实际需求相斥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灾民在新社区的适应情况不理想甚至导致景观重新改造的情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  
分析对口支援与分税制下财政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方案体现了财政均衡的理念,对口支援的本质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同时指出我国应将这种临时性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变成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瑜  罗栋  尹铭莉  
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中,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设施受到了严重损害,在图书馆界努力自救的同时,各社会团体也积极开展援救活动,对灾区图书馆的重建和迅速恢复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和分析日本的图书馆灾后援助体系,提出对建立我国图书馆灾后援助体系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宋显彪  
汶川大地震后,对图书馆机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显示,"对重大事件做出反应"和"慈善行动"这两项社会责任内容得到充分展示。开展体现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行动有助于图书馆获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并树立负责任的图书馆形象,同时将为国内图书馆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行提供参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华  蒋远胜  
汶川地震过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通过农资代金券项目以及直接援助项目,对地震灾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进行了紧急援助。本文基于对接受和未接受援助的454户农户调查数据,对援助完成后不同农户的生产与日常生活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评价了粮农组织紧急恢复与重建项目的实施效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先皇  
由于缺少抗震性措施,汶川大地震给一些图书馆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思考,包括:安全保障权利是读者最基本的权利,图书馆有保障读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图书馆建筑的安全应由建筑设计者、建筑者和图书馆共同承担;图书馆必须做好震前预防工作,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后,图书馆应有相应的对策,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胡鞍钢  
本文通过2008年8月、2009年2月、2010年1月三个时点对五个汶川地震受灾县(市)近3000个样本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受灾居民的各类需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住房修建、就业生产需求均与"地震对收入来源影响"、"除房屋外财产损失情况"显著正相关;但基本生活、住房修建需求与"震前家庭经济状况"负相关;公共服务、伤残救助需求与"因灾人身受伤情况"显著正相关。心理疏导需求与"地震心理影响"显著正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玲  宿洁  杨华东  
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理想的信息需求之间进行契合度分析,不仅可以规范媒体自身行为,还能帮助提高应急决策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本文以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汶川紧急救援》的全部音频资料为研究素材,针对应急物资这一主题,选择"应急物资种类"和"应急物资接收方"这两个能够直接将广播报道与地震灾情开展契合度对比研究的核心要素,对历时19天共395万字的文字资料开展内容分析。由此了解我国应急广播信息传递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提高媒体危机沟通效率和政府应急决策信息质量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