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2)
- 2023(11627)
- 2022(10206)
- 2021(9911)
- 2020(8430)
- 2019(19602)
- 2018(19948)
- 2017(38546)
- 2016(21107)
- 2015(24314)
- 2014(24600)
- 2013(24509)
- 2012(22968)
- 2011(20994)
- 2010(21162)
- 2009(19587)
- 2008(19479)
- 2007(17604)
- 2006(15956)
- 2005(14004)
- 学科
- 济(81992)
- 经济(81901)
- 管理(60173)
- 业(53714)
- 企(44288)
- 企业(44288)
- 方法(37582)
- 数学(32088)
- 数学方法(31677)
- 中国(25316)
- 农(22378)
- 学(21816)
- 财(19979)
- 业经(17739)
- 地方(16928)
- 制(16371)
- 贸(15337)
- 贸易(15325)
- 理论(15098)
- 易(14904)
- 和(14684)
- 农业(14318)
- 银(13602)
- 银行(13562)
- 教育(13138)
- 行(12996)
- 环境(12629)
- 技术(12551)
- 融(12084)
- 金融(12083)
- 机构
- 大学(310667)
- 学院(303867)
- 管理(119459)
- 济(114615)
- 经济(111683)
- 理学(101857)
- 理学院(100676)
- 研究(99330)
- 管理学(98872)
- 管理学院(98296)
- 中国(75007)
- 京(67844)
- 科学(62824)
- 财(55112)
- 所(50243)
- 农(46481)
- 江(45576)
- 研究所(45375)
- 中心(45169)
- 业大(44481)
- 财经(43712)
- 北京(43659)
- 范(43054)
- 师范(42677)
- 经(39435)
- 州(38381)
- 农业(36451)
- 院(35842)
- 师范大学(34249)
- 经济学(33598)
- 基金
- 项目(197712)
- 科学(152552)
- 研究(148108)
- 基金(139829)
- 家(120530)
- 国家(119483)
- 科学基金(101259)
- 社会(89263)
- 社会科(84226)
- 社会科学(84203)
- 省(76999)
- 基金项目(74631)
- 教育(68223)
- 自然(65199)
- 划(64730)
- 编号(63918)
- 自然科(63561)
- 自然科学(63545)
- 自然科学基金(62364)
- 资助(58038)
- 成果(54409)
- 部(43361)
- 重点(43312)
- 课题(42949)
- 发(41401)
- 项目编号(40047)
- 创(40040)
- 科研(37486)
- 大学(37309)
- 创新(37266)
- 期刊
- 济(130800)
- 经济(130800)
- 研究(91980)
- 中国(58825)
- 学报(50289)
- 管理(43885)
- 科学(42733)
- 农(42119)
- 财(39950)
- 教育(39703)
- 大学(37472)
- 图书(36098)
- 学学(33002)
- 农业(29642)
- 书馆(27107)
- 图书馆(27107)
- 技术(27070)
- 融(25801)
- 金融(25801)
- 业经(21422)
- 财经(21101)
- 经济研究(19940)
- 经(17879)
- 问题(17531)
- 理论(17044)
- 情报(16096)
- 实践(15799)
- 践(15799)
- 坛(15514)
- 论坛(15514)
共检索到463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元生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更需要研究者提高成果的质量。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探讨了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中国 图书馆学研究 学风问题 学风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子舟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困惑 ,如学术研究缺乏原创意识 ,“元问题”失解 ,研究方法长期处于“输入”模式 ,学术流派难以形成等等。进入2 1世纪后 ,随着研究理性的提升 ,图书馆学在研究方向上将会出现重大调整。面对挑战 ,独具个性的中国图书馆学将重建 ,并从低迷中走出来。
关键词:
中国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研究 走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兹恒
对国外图书馆学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是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一条捷径。文章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借鉴国外成果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我们在今后的图书馆学研究中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图书馆学成果的原因。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国外图书馆学成果 借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跃权 杨玉麟
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的概念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为了理清它的发展脉络、找出分歧的根源,首先使用历史方法还原出专门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论和图书馆学两个层次领域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涵义。在科学方法论层面,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专门研究方法。进而通过逻辑方法推导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空间、理论主体、理论架构,刻画出它的具体理论形态和总体理论图景,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文章具体分析了移植带来的逻辑问题,并指出因此而产生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概念内涵不清、外延狭窄,不能构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主体。图书馆学一般研究方法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高红阳 张侠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是以不对称信息为特殊视角对信息、经济关系问题展开分析的理论成果。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初步阶段,其中委托代理理论与激励机制设计、信息形式及效用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团队理论、拍卖与投标、市场信号理论等处于应用探索阶段,最优税制、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信息搜寻等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几为空白。随着研究的深化,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必将出现量的突破与质的提升。表1。图1。参考文献9。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罗德运
图书馆学评论对图书馆学发展和繁荣所起的作用,是毋庸赘述的。然而,中国图书馆学评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一中国图书馆学评论姗姗来迟,其发展历程又相当艰难曲折。总结数十年来它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它的未来发展是颇有益处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安利
译著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影响宋安利Abstract:Thefactthat251translatedworkson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spublishedinChinafrom1949hasexercised...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毅 潘颖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主题现状分析袁毅潘颖(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221008AbstractBasedonastatisticalanalysisofthearticleson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is-suedi...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晞
正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论文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情报源一样,其译文同样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作为外国情报源的一种,它不仅是国外研究人员学术思想和研究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国际性和继承性的真实再现。它比较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国外本学科的发展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吕霞 钱晶
从专业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学术交流、国际化趋势、生源、就业等方面系统地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 进展研究 变革与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老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刘国钧提出“什么是图书馆学”开始,到80年代后期一批概论性教材出版,整整一代人在图书馆学基础领域研究体系与概念。 近两年,终于看到一种新的图书馆学形成了。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表现出对图书馆职业的透彻思考,李超平将对此作出有深度的呼应;程焕文对图书馆精神研究很早,据说最近开始研究图书馆职业精神,将有大作问世,这种与图书馆权利相联系的职业精神,已不同于程早期将图书馆精神当作“爱国爱馆爱书”的认识层面,范并思最近也将有与图书馆权利相关的文章发表;李国新、陈传夫的图书馆法研究,将图书馆法从“图书馆工作大全”层面提升到真正的法理层面;李国新的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法的自然延伸,...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余光
1925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呼吁,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明确指出"须要对于中国的目录学(广义的)和现代的图书馆学都有充分智识"之人,才能将中国的图书馆学建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中国的图书馆学"[1]。自此之后,几代图书馆学人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自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起,中国古代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与整理理论;数千年来,一代代爱书人聚书万卷、丹黄不辍,谱写了世界文化史中关于书的学问最为华彩的篇章。近百年来,数代图书馆学家筚路蓝缕,将中国传统藏书管理、整理的方法和理念,与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论、著作、学术流派,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学科教育、学术组织、刊物等,都属于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重视学科史,既为表彰前辈学人开山辟路之功,同时也要在回顾成就的基础上,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厘清思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事业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固朝
介绍图书治疗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概述英美图书馆员将阅读资料用作治疗工具的实践,并建议将图书治疗作为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关键词:
图书治疗,阅读服务,精神卫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