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2)
2023(12525)
2022(10870)
2021(10363)
2020(8766)
2019(20419)
2018(20416)
2017(40155)
2016(21470)
2015(24537)
2014(24592)
2013(24470)
2012(22547)
2011(20247)
2010(20660)
2009(19366)
2008(18097)
2007(16001)
2006(14347)
2005(12718)
作者
(61201)
(50149)
(50004)
(47486)
(31809)
(24007)
(22961)
(19676)
(19070)
(17971)
(17160)
(16608)
(15868)
(15620)
(15566)
(15180)
(14952)
(14809)
(14399)
(14300)
(12517)
(12215)
(12097)
(11360)
(11354)
(11249)
(11234)
(11143)
(10107)
(9800)
学科
(82789)
经济(82692)
管理(60946)
(59232)
(49015)
企业(49015)
方法(38691)
数学(33406)
数学方法(33069)
中国(30132)
(28515)
金融(28513)
(26964)
银行(26932)
(26017)
(23459)
(22076)
(19484)
业经(18846)
地方(17975)
(17740)
贸易(17725)
(17307)
(16447)
理论(15244)
(15105)
财务(15040)
财务管理(15011)
农业(14644)
企业财务(14258)
机构
大学(304045)
学院(302848)
(122154)
管理(120729)
经济(119359)
理学(103882)
理学院(102793)
管理学(101239)
管理学院(100702)
研究(98379)
中国(80738)
(64756)
(59181)
科学(58396)
(48549)
财经(47282)
中心(46478)
研究所(43965)
(43417)
(42778)
(42402)
业大(42021)
北京(41661)
(38980)
师范(38671)
经济学(36758)
(36189)
(35563)
财经大学(35246)
农业(33963)
基金
项目(200390)
科学(156376)
研究(151105)
基金(143688)
(122983)
国家(121917)
科学基金(104598)
社会(93306)
社会科(88493)
社会科学(88467)
(78043)
基金项目(76801)
教育(69154)
自然(66467)
(65442)
自然科(64841)
自然科学(64827)
编号(63915)
自然科学基金(63624)
资助(59619)
成果(52817)
(44461)
重点(44186)
课题(43385)
(42764)
(41732)
项目编号(40091)
创新(38823)
教育部(38438)
科研(37970)
期刊
(132055)
经济(132055)
研究(93828)
中国(55311)
管理(43559)
学报(43158)
(42865)
(41947)
金融(41947)
科学(39868)
(39047)
教育(34150)
大学(32924)
学学(30792)
农业(26825)
技术(25657)
财经(22392)
业经(21570)
经济研究(21218)
(18957)
问题(17797)
理论(17537)
图书(16461)
实践(16219)
(16219)
(15282)
国际(14474)
现代(14094)
商业(14051)
技术经济(14020)
共检索到450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路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文章首先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战略语境下剖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文章一方面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促进中国金融业由目前"金融弱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也是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群  王向燊  
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在于制度创新。其中,金融制度创新是核心,而离岸银行业务又是金融制度创新中的重头戏之一。目前,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种类与客户对象也很有限。根据内地《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中资银行可开办的离岸业务只得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汇拆借,国际结算,大额可转让凭证,外汇担保,咨询、见证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刁仁德  
现代社会的信用特色越来越显明,以至于国际上现代大都市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根据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而定。正因为如此,上海重新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已成为我国政府与金融界的一种共识和追求目标。同时,这一大胆构想为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货币资本的国际交易需要,通过与国际资本的融通,扩大我国商品的国际流通渠道及国际投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涉及到与各方面复杂的关联。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围绕这一构想作理论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秀荣  王爱华  陈丽娟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发达的金融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大量财富,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运用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信息生产、产品创造、资产定价和风险分散方面的优势。因此,本文拟借用生态学中的食物链分析,把非银行金融中介纳入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来研究,分析非银行金融中介在金融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揭示其服务内容,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以期促进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传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国家建设模式和自然形成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告认为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突出表现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报告强调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报告提出了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应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琼  
本文分析了深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实力支持力度不足;深港金融合作的广度深度不足;司法制度保障力度不足;体制机制协调力度不足。针对上述"四个不足",文章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即积极推进深港国际金融合作上新水平;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着力开展金融创新;继续主动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着力增强经济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