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7)
- 2023(9939)
- 2022(8439)
- 2021(8003)
- 2020(6900)
- 2019(15777)
- 2018(15790)
- 2017(30645)
- 2016(16808)
- 2015(19573)
- 2014(19725)
- 2013(19535)
- 2012(18855)
- 2011(16789)
- 2010(17601)
- 2009(17121)
- 2008(16589)
- 2007(15400)
- 2006(14211)
- 2005(13296)
- 学科
- 济(64842)
- 经济(64752)
- 管理(45668)
- 业(42941)
- 企(33840)
- 企业(33840)
- 中国(29720)
- 融(28299)
- 金融(28297)
- 银(27359)
- 银行(27350)
- 行(26474)
- 方法(23546)
- 农(21191)
- 财(20480)
- 数学(19940)
- 制(19918)
- 数学方法(19566)
- 地方(18042)
- 业经(15504)
- 贸(14859)
- 贸易(14838)
- 易(14447)
- 农业(13749)
- 理论(12128)
- 务(12113)
- 学(12107)
- 财务(12060)
- 财务管理(12026)
- 体(11911)
- 机构
- 大学(234559)
- 学院(233829)
- 济(94586)
- 经济(91966)
- 管理(82219)
- 研究(80762)
- 中国(72192)
- 理学(66935)
- 理学院(66113)
- 管理学(64950)
- 管理学院(64497)
- 京(52040)
- 财(51814)
- 科学(45550)
- 所(40886)
- 中心(40617)
- 江(39288)
- 财经(38423)
- 研究所(35605)
- 农(35497)
- 北京(34362)
- 经(34315)
- 范(33350)
- 师范(33070)
- 州(32849)
- 业大(29144)
- 经济学(28904)
- 院(28807)
- 财经大学(28065)
- 银(27840)
- 基金
- 项目(133282)
- 研究(105285)
- 科学(102205)
- 基金(92140)
- 家(77479)
- 国家(76681)
- 科学基金(64388)
- 社会(63329)
- 社会科(59763)
- 社会科学(59746)
- 省(52512)
- 教育(48944)
- 基金项目(47817)
- 编号(46088)
- 划(43987)
- 成果(41377)
- 资助(39162)
- 自然(38438)
- 自然科(37444)
- 自然科学(37434)
- 自然科学基金(36707)
- 课题(33156)
- 重点(29912)
- 发(29849)
- 部(29528)
- 性(28229)
- 年(28064)
- 项目编号(27874)
- 创(26980)
- 大学(25797)
共检索到40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泽慧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战略需要,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决定了地方保护主义在金融中心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出现所谓的多中心论就是其典型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认识所谓金融中心的标志性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中心外部环境促使各金融中心通过功能划分和优势互补,采取在国内金融服务的增量中寻求最大的份额办法,由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去调整和构建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环境 国际金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洵 戴新竹
法律环境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司法通过自身功能的能动匹配,促进金融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进而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是尽快建立公平、高效的金融司法体系,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司法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司法 能动司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杰英 谢太峰
信用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信任环境,市场经济下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靠遵守承诺来实现,而承诺以法律契约形式体现,最终表现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等各种信用关系上。本文通过对伦敦金融市场发展的信用内核进行分析,并与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纽约金融市场进行比较,对中国金融中心发展建设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信用 信用环境 契约关系 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主要不是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衡量标准后,探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以及制度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视发挥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市场经济 信用制度 上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晨 张智楠
2019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再度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可见,十年来,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但初心不变。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战略安排和重点突破?这是在动荡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朝峰 秦聪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竞争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给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点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定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本文针对上海国际建设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金融创新与对外开放、社区金融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海外投贷基金运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下一阶段有必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储伟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资源聚集和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多种金融市场风险也开始逐步集聚和暴露。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随着风险来源的增多和叠加、风险破坏力的集中释放以及转化为金融危机概率的提升,目前可控、潜在的市场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趋势性转变。本文以研究上海金融市场风险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潜在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上海市 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方简
突破以往PERT模型中工期必须符合正态分布的传统思路,提出工期符合概率分布P的假设。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进度控制为例,分解调整项目工序的逻辑关系,将三时法运用到PERT方法中,计算得出对定目标的实现概率,并调整优化得到可实现性强的项目工期排布,为应用较多新工艺的复杂项目进度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期 PERT技术 进度计划 工程项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权衡 李凌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掀起了一场资源配置革命。上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看,上海的领先优势正在弱化。其中既有互联网金融在资源配置和信息处理方式对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的弱化,又有金融业态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二者共同构成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挑战。该文基于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调研,提出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并举的发展新思路,以及"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调监管、协会监督"的监管新框架,主张在现阶段开展"信息披露和金融业务监管"双管齐下的监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德明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由来已久;公民喜欢国家强盛,但却普遍厌恶政府软弱或行政权力无从节制;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经济发展双重失衡压力,在起飞阶段往往表现出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很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失衡;市场和政府边界是动态微调中的一个带状区域;"两个中心"建设亟须向政府-法治化社会-市场三极平衡的治理模式过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扬
本文提出了中国需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观点,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流研究方法,分析了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从当前我国构建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角度,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发展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桥头堡 昆明 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主动金融 网络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卫锋 黄海林
文章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与内涵入手,分析了期货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强化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而且在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内涵由资金中心转变为定价中心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价格发现这一基本功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上海获取定价权,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期货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 定价权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