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7)
2023(2764)
2022(2406)
2021(2231)
2020(2101)
2019(4872)
2018(5085)
2017(10893)
2016(5838)
2015(6952)
2014(7092)
2013(7467)
2012(7295)
2011(6740)
2010(7042)
2009(6952)
2008(6803)
2007(6216)
2006(5949)
2005(5533)
作者
(17583)
(14249)
(14088)
(13646)
(9049)
(6686)
(6668)
(5478)
(5315)
(5270)
(4729)
(4719)
(4658)
(4536)
(4420)
(4227)
(4224)
(4160)
(4153)
(4097)
(3780)
(3472)
(3402)
(3337)
(3298)
(3283)
(3215)
(3192)
(2829)
(2782)
学科
(26227)
经济(26194)
(15303)
管理(15295)
方法(11580)
(10735)
企业(10735)
中国(10522)
数学(10183)
数学方法(10137)
(8443)
贸易(8438)
(8335)
(8011)
(7656)
金融(7656)
(7618)
银行(7616)
(7507)
(7487)
(7428)
(4794)
农业(4762)
环境(4720)
(4716)
业经(4668)
(4457)
税收(4431)
(4399)
(4340)
机构
大学(93496)
学院(92599)
(43558)
经济(42608)
管理(33823)
研究(32044)
中国(28371)
理学(27955)
理学院(27697)
管理学(27398)
管理学院(27238)
(23732)
(20634)
财经(17973)
(16429)
科学(16231)
(16170)
中心(14531)
研究所(14342)
北京(14124)
经济学(13870)
(13431)
财经大学(13217)
经济学院(12707)
(11765)
(11714)
师范(11707)
(11353)
(11002)
(10509)
基金
项目(48513)
研究(38970)
科学(37542)
基金(34422)
(28693)
国家(28465)
社会(24326)
科学基金(23240)
社会科(23133)
社会科学(23126)
教育(18174)
基金项目(17689)
(17612)
编号(17067)
(15370)
成果(15347)
资助(15246)
自然(13029)
自然科(12661)
自然科学(12655)
自然科学基金(12404)
(12078)
课题(11914)
(11133)
重点(10815)
(10771)
教育部(10489)
项目编号(10308)
人文(10138)
社科(10060)
期刊
(51336)
经济(51336)
研究(33937)
中国(17824)
(15977)
(15445)
金融(15445)
管理(12886)
(10694)
科学(9782)
教育(9739)
学报(9692)
国际(9671)
(9185)
经济研究(8919)
财经(8785)
业经(8231)
问题(8143)
大学(7818)
(7508)
农业(7274)
学学(7217)
技术(7199)
理论(6203)
实践(5564)
(5564)
商业(5434)
世界(4838)
现代(4716)
技术经济(4630)
共检索到152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庄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 11月的最新统计,本文认为, 1994~ 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之所以连续 4年出现“双顺差” 主要有 3个原因: 1.国内储蓄持续高于投资; 2.外资流入持续高于我国资本输出,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且规模越来越大; 3.国内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大。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它既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的良好状况,也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 1.国内资金浪费与闲置问题严重; 2.利用外资并未真正有效地促进出口; 3.资本逃避数额日增,容易引发金融体系中的某些隐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生蕾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形成的双顺差盈余所导致的。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信誉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变人为推动的贸易顺差格局;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健  
我国政府长期重视居民储蓄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双顺差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而增加,两者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由量变到质变。在高额储蓄和双顺差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而需要剖析两者的利弊,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政策取向。本文首先分析高额储蓄和双顺差之益处,然后剖析两者之弊,最后提出经济发展新战略和国际经济政策新取向,化弊为利,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文章引用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件,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源,并量化了劳动力相关因素对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程度,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鸿飞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顺差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采取适度有效措施,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玲  
碳关税的全面实施会通过净出口渠道和长期资本流入渠道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其中,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减少有限,不会改变其顺差格局;资本金融账户收支差额会大幅度变化,其顺差地位可能发生扭转。因此,碳关税实施有利于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节;但为了避免碳关税对资本金融账户的过度冲击,我们在当前应一方面积极引导FDI投资领域的转向,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丹  涂竞  
本文根据三元悖论的理论,对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进行分析,发现高额顺差对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制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春松  王俊方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削弱。比较分析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持续双顺差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研究其经验与做法,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孔曙东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在持续双顺差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研究其经验与做法,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提出我国在目前持续双顺差状况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措施,为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