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8)
2023(5989)
2022(5508)
2021(5070)
2020(4726)
2019(11301)
2018(11472)
2017(23752)
2016(13081)
2015(15347)
2014(15705)
2013(15964)
2012(15444)
2011(14191)
2010(14599)
2009(13986)
2008(14138)
2007(12945)
2006(11363)
2005(10398)
作者
(39616)
(33139)
(32886)
(31751)
(21013)
(15809)
(15389)
(13000)
(12152)
(11841)
(11048)
(10953)
(10508)
(10503)
(10432)
(10336)
(10243)
(9721)
(9643)
(9564)
(8397)
(8260)
(8162)
(7618)
(7546)
(7509)
(7486)
(7392)
(6691)
(6641)
学科
(58341)
经济(58265)
(34115)
管理(34066)
方法(29543)
数学(26456)
数学方法(26266)
(25625)
企业(25625)
中国(16724)
(16199)
(15522)
(14422)
贸易(14418)
(14087)
(12691)
(11389)
银行(11367)
(11049)
(11016)
金融(11014)
(10881)
业经(10150)
农业(10096)
地方(9962)
(8922)
(8424)
财务(8409)
财务管理(8380)
环境(7852)
机构
大学(202853)
学院(200406)
(88061)
经济(86228)
管理(74628)
研究(68652)
理学(63357)
理学院(62657)
管理学(61701)
管理学院(61331)
中国(54132)
(43239)
(42946)
科学(40210)
(36097)
(33977)
财经(33785)
研究所(32435)
中心(31243)
(30427)
(29836)
业大(28631)
北京(28048)
经济学(27937)
农业(27150)
(25641)
经济学院(25607)
师范(25418)
财经大学(24870)
(23872)
基金
项目(120776)
科学(93246)
研究(89354)
基金(86504)
(74486)
国家(73901)
科学基金(61327)
社会(55527)
社会科(52613)
社会科学(52594)
(46123)
基金项目(45686)
教育(41612)
(39673)
自然(38284)
编号(37707)
自然科(37271)
自然科学(37257)
资助(36911)
自然科学基金(36574)
成果(32220)
(28353)
重点(27375)
(26528)
课题(25720)
(24176)
教育部(24126)
(23456)
科研(23351)
人文(23203)
期刊
(97242)
经济(97242)
研究(62436)
中国(35162)
(32409)
(30340)
学报(29775)
科学(26639)
管理(25040)
(22152)
金融(22152)
大学(22095)
学学(20703)
农业(20255)
教育(18699)
财经(16909)
技术(16334)
经济研究(16201)
业经(15523)
(14524)
问题(14491)
(14196)
国际(13290)
理论(11254)
(10738)
技术经济(10703)
统计(10622)
商业(10580)
实践(10124)
(10124)
共检索到302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公衍照  杨明  
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以往开放战略的缺陷,其导致的福利损失是巨大的。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与外围关系视角看,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中国外向型经济扩张必然会导致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中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的不仅是外资、外贸等政策的调整,只有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往的对外开放战略,树立科学的对外开放观,实施开放战略的转型,才能改变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避免福利的巨大损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继云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进出平衡"政策取代"出口导向"政策、废除"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抑制国际"热钱"流入、推进汇率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如何扭转此种失衡状态的管理对策,这对我国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大有裨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崇正  李涵硕  
经常项目大规模顺差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长期资本流入是造成我国金融账户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货物贸易"、"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和"投资收益"项目对经常账户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账户。扭转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应以从改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引资政策、完善金融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彬  
全球金融海啸以前,我国经济失衡的基本特征是:国际收支顺差透过储备资产引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文章通过对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与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外商投资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扭转经济对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格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外资流向、规范管理房地产投资等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公衍照  杨明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史表明,中心和外围国家的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同的,资源与财富注定由后者向前者转移,外围国家承担不同程度的福利损失。持续逆差将导致外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贫困的境地,进而打断经济发展进程;持续顺差将为一国开放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条件,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伴随着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及其福利损失,对外开放战略转型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仲昆  
笔者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对国际收支失衡起重要推动作用;与产业的非结构性变动相对比,产业的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程度更高。在现阶段,应对本国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柳汐  张志敏  李秀婷  
本文首先详细叙述了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并模拟出标准的理想的四阶段发展曲线(称为理想的萨缪尔森曲线);其次,以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数据为实例,对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四阶段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和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分辨出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对中国国际收支第三阶段萨缪尔森曲线的偏移即双顺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本来是可以进入标准的萨缪尔森曲线第三阶段的,但由于房地产疯狂发展造成国际热钱流入,这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应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实现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展保持一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超额外汇储备等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专家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05年以来,学术界就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成因、可持续性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需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更高更新的研究平台上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大贤  
近年来,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也导致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带来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当前广为关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