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2)
- 2023(8488)
- 2022(7187)
- 2021(6461)
- 2020(5215)
- 2019(11817)
- 2018(11918)
- 2017(23421)
- 2016(12443)
- 2015(14194)
- 2014(14390)
- 2013(14796)
- 2012(14578)
- 2011(13704)
- 2010(14314)
- 2009(13740)
- 2008(13410)
- 2007(12041)
- 2006(11535)
- 2005(10971)
- 学科
- 济(80467)
- 经济(80402)
- 管理(31920)
- 业(29538)
- 中国(24682)
- 地方(24119)
- 方法(22241)
- 企(20609)
- 企业(20609)
- 数学(19682)
- 数学方法(19569)
- 农(18025)
- 地方经济(15473)
- 业经(15467)
- 制(14004)
- 银(13203)
- 银行(13191)
- 行(12953)
- 融(12830)
- 金融(12830)
- 学(12701)
- 财(12359)
- 农业(12248)
- 发(12147)
- 贸(11885)
- 贸易(11871)
- 易(11385)
- 环境(10933)
- 体(9471)
- 和(9119)
- 机构
- 学院(195921)
- 大学(195010)
- 济(95607)
- 经济(93639)
- 研究(76689)
- 管理(68266)
- 中国(60143)
- 理学(56024)
- 理学院(55294)
- 管理学(54650)
- 管理学院(54257)
- 财(44425)
- 京(43298)
- 科学(41818)
- 所(39545)
- 研究所(34825)
- 财经(33807)
- 中心(32905)
- 江(31173)
- 经济学(30923)
- 经(30344)
- 北京(29133)
- 农(28600)
- 经济学院(27482)
- 院(27203)
- 范(27044)
- 师范(26846)
- 州(25289)
- 财经大学(24580)
- 业大(23057)
- 基金
- 项目(110085)
- 科学(85813)
- 研究(85179)
- 基金(77433)
- 家(65794)
- 国家(65206)
- 社会(55562)
- 科学基金(54385)
- 社会科(52739)
- 社会科学(52729)
- 省(42861)
- 基金项目(39758)
- 教育(37574)
- 划(36013)
- 编号(34605)
- 资助(32482)
- 发(31143)
- 自然(30533)
- 成果(29842)
- 自然科(29667)
- 自然科学(29658)
- 自然科学基金(29091)
- 发展(26152)
- 展(25735)
- 课题(25504)
- 重点(24941)
- 部(24634)
- 国家社会(22968)
- 创(21947)
- 性(21777)
- 期刊
- 济(124145)
- 经济(124145)
- 研究(73739)
- 中国(44668)
- 财(31462)
- 管理(28653)
- 农(27933)
- 融(25273)
- 金融(25273)
- 科学(24263)
- 学报(23881)
- 教育(21209)
- 经济研究(21177)
- 业经(19243)
- 农业(19100)
- 大学(18696)
- 技术(17948)
- 财经(17865)
- 学学(17421)
- 问题(16792)
- 经(15581)
- 贸(13417)
- 国际(12174)
- 技术经济(11788)
- 世界(11047)
- 商业(10922)
- 经济问题(10522)
- 现代(10175)
- 经济管理(10142)
- 改革(10045)
共检索到332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涤新
我国国民经济在“六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种成就表现在我国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地在发展着。农业生产从缓慢发展走向全面高涨;轻工业生产,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需要,走向日益繁荣;能源生产从停滞不前转为持续增长。在整个“六五”期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很可能达到10%;将在明年开始的“七五”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能达7%左右,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能超过7%。现在的情况同五年前的1980年相比,已经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甫强
东莞县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是通向深圳特区的走廊。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来往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较多,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会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他们会用这种印象去认识、看待广东乃至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因此,东莞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又是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窗口。 东莞县有119万多人口,是广东11个百万人口的大县之一,在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国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什邡县的实践证明,实行不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不控制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的生育率经历了急剧和大幅度的下降。从1970年到1981年的短短11年中,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人口事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的人口学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小云 ,简小鹰 ,李鸥
星火计划作为科技开发计划,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开发目标,从人力资源开发到配套设施开发等一整套开发,是一个典型的部门发展计划。在国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的数年间,星火计划在动员社会资源,促进技术进步,加速农村发展方面可以说成绩显著。但是如何促进这一发展计划更有效地实施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引言华国锋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必须抓好的十项工作之一;并号召全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1985年要达到5‰左右。这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增进整个民族健康与福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竭诚拥护这一关系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子孙万世健康繁衍的伟大决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一 概况 台湾已经顺利完成了它的人口转变过程,其人口增长的特征已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化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1905年,台湾的人口总数仅有300余万,到1950年总数已增至760万,1986年再度增至1950万。短短81年中,人口增长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6.6%。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从1970~1981年的11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重视。从1981~198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再度降至2.2,对此,本文试图引用有关资料,以鲍思顿—顾宝昌模式为基础,讨论1981~1985年中国生育率变化的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志华
作者认为,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掌握三个要点:第一,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任何社会化生产的经济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一规律的作用范围越广泛,程度越强;第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是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手段之一,它不是客观经济规律,属于主观范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能为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提;第三,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也可以通过市场实现,但有盲目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能完全采取计划手段,也不能完全运用市场机制,而必须两者结合,即实行宏观计划调节、微观市场调节,这就是计划与市场的衔接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拥军
80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走过的是一条以宣传教育为主,政策不断完善的道路。10年间,深入民心的宣传教育,逐步完善的生育政策,对于移风易俗,改变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对于控制我国人口的迅猛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妇女总和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雄军 姚树洁
计划生育由于影响人口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城市化由于影响人口的迁移从而长期地推高房地产需求,但其边际效应也将趋于递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向供过于求转变。而目前存在两个重要的加大房地产市场杠杆的因素:"打捆贷款"与"预售制",他们在供不应求的时候通过加速供给的形成而使各方皆大欢喜,在供过于求时却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城市化 房地产市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晓明
文章指出,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实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型,计划生育服务内涵由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面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内涵已经开始启动第二次重大转型,即由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向综合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转变。其重要特征和定位是,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育龄人群退出育龄期后将继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中老年保健服务。
关键词:
计划生育服务系统 优质服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强,康庄
计划生育中心户,作为辽宁省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基层阵地和重要载体,10多年来,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辽宁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充分肯定计划生育中心户成就的同时,如何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中心户的工作体系,从而把计划生育中心户的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也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1 计划生育中心户发展回顾 1984—11—16,丹东市东沟县新沟乡的计划生育干部和农民群众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在全省第一个挂出了计划生育中心户的牌子。这一崭新的形式为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很快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成为我省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构成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的网底。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蒋正华
本文详细论述了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用仿真系统对人口的增长与控制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克俭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农村和城镇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当前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