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1)
2023(6763)
2022(5764)
2021(5486)
2020(4498)
2019(10352)
2018(10151)
2017(20870)
2016(11296)
2015(12659)
2014(12686)
2013(12636)
2012(12143)
2011(11295)
2010(11773)
2009(11209)
2008(11243)
2007(10289)
2006(9555)
2005(8747)
作者
(33640)
(27991)
(27925)
(26756)
(17926)
(13141)
(12622)
(10577)
(10510)
(10274)
(9536)
(9163)
(9060)
(9001)
(8894)
(8617)
(8263)
(8222)
(8217)
(8198)
(7178)
(6915)
(6799)
(6407)
(6406)
(6403)
(6336)
(6114)
(5643)
(5541)
学科
(47661)
经济(47600)
管理(33373)
(31753)
(24075)
企业(24075)
方法(20091)
数学(18027)
数学方法(17793)
中国(15893)
(15076)
(13618)
(11925)
(11378)
贸易(11372)
(11120)
(10476)
银行(10460)
(10135)
业经(9802)
(9766)
农业(9382)
(9120)
(8959)
金融(8958)
地方(8207)
(8019)
环境(7977)
及其(7708)
税收(7685)
机构
大学(173992)
学院(173765)
(77441)
经济(75840)
管理(65598)
研究(60649)
理学(55986)
理学院(55367)
管理学(54506)
管理学院(54171)
中国(47339)
(39912)
(36396)
科学(34499)
财经(30962)
(30948)
(28050)
研究所(27759)
中心(26707)
(26582)
(26574)
经济学(24529)
北京(23518)
(23078)
财经大学(22909)
师范(22905)
经济学院(22323)
业大(22225)
(21559)
(21030)
基金
项目(106266)
科学(84530)
研究(80125)
基金(78306)
(67350)
国家(66796)
科学基金(56670)
社会(51865)
社会科(49310)
社会科学(49300)
基金项目(40299)
(39779)
教育(36978)
自然(35091)
(34517)
自然科(34246)
自然科学(34232)
自然科学基金(33625)
资助(32937)
编号(32552)
成果(28207)
(25097)
重点(23874)
(23481)
课题(22937)
(21700)
教育部(21688)
国家社会(21532)
人文(20880)
(20808)
期刊
(88020)
经济(88020)
研究(58271)
中国(30584)
(27691)
管理(24511)
(24271)
学报(23337)
科学(23005)
(21606)
金融(21606)
大学(18055)
教育(17893)
学学(16944)
农业(16470)
财经(15457)
经济研究(15181)
业经(14631)
技术(13392)
(13311)
问题(12346)
(11648)
国际(10081)
理论(9334)
商业(8825)
统计(8611)
技术经济(8610)
现代(8386)
实践(8305)
(8305)
共检索到266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树  
国民福祉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指标加以体现。运用国民福祉评价模型对1996~2009年间我国四大区域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国民福祉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检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效应,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进一步协调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方向。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对国民福祉的提高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对应,我国西部开发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9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但总体上缺乏连续性,政策设计缺乏针对性且以"输血"方式为主;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所改观;201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政策突出"六个坚持",更加注重长期发展保障能力的形成,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强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新时期,应进一步增强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战略性、系统性、综合性,建立可量化、分层级的指标体系,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新政策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林峰  
住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住房制度改革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思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及其相互协调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是这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更是这样。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及其相互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中经济运行模式转换的基本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可山  苏昕  
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其变迁特征表现为从农民的实践总结向政府的推动升华转变,从侧重食品数量增加向高产优质并重、确保质量安全转变,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进而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高消耗、高污染掠夺式生产向优质、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多部门传统监管向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转变,从侧重粮食安全战略向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转变。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的中国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坚持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持人民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作用,坚持立足国情构建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德挺  苏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经历了从管制到融合的演变。尽管目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相当的提高,但社会融合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基于欧盟社会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国内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应从实践居住证制度、解决流动人口民生性需求、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立法等几方面完善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以加速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胜会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田清旺  
以政府转型为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根据中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1987~2002年为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2003年至今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客观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勇  
城市群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城市群发展起源于区域合作,乡镇企业、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需要使更多城镇和城市群走向成熟,并成为区域经济的中流砥柱;加强城市群规划与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融合;促进城市群绵延带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孔祥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体系不健全等传统弊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供需结构不合理、"全要素"服务滞后等新矛盾日益凸显等问题与挑战。因此,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机制创新、主体培育、领域拓展和区域协调,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找准撬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点,寻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等式"之解。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顺畅进行,需要在认识和制度层面下功夫:促进土地流转集中,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耐心;坚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政策目标,当产量和自给率步入下降通道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精髓,让农业"绿起来"绝不是要退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农业;既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利益诱导,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敏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